时间:2024-04-24
唐志军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首次提出“小城镇、大战略”,到党的“十六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以及“十七大”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再到党的十八大确立“走新型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发展始终牵动人心。而顺应这一趋势,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连续多年推出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无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对于关注山东乃至中国北方经济的人们来说,2016年前十榜单上的即墨,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尽管早之前不少国字号机构的评选中也总能看到她的身影,而且总在中上游浮动,但进入这一长期由江浙县域统治的“第一方阵”,还属首次。
其实,即墨荣膺“江北第一”也并非偶然。早在十年前,《商周刊》记者在深度报道《发现东海岸》中就曾预言:“在众多的关注和寻找之中,即墨的区位和产业优势,相对其他地方而言的青岛东海岸天然港湾,无疑是承载新发展的首选,即墨的张力不可限量,值得关注和被发现。”
而那时,让记者动容的还仅是由其丰厚的商业文化孕育出的大市场,产业“龙骨”,也仅是由其特殊的商业精神所培育出的即发、金王等一批本土民营代表性企业,而那时的鳌山湾畔,也仅仅是规划和布局了系列大旅游项目而已,深蓝的意味还是后话。但我们断言,即墨所期待的“风起鳌山湾”的梦想,只是时间问题。
一晃十年,“积累的进发”逻辑再次在这块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神奇土地上得到印证。《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对即墨凭什么崛起和她的美好未来,特别进行了典型分析。不得不说,千年文化滋养的即墨人很懂得如何看势、如何借势、如何造势。
关于即墨的崛起,因素和内涵固然很多,如顶层设计、产业布局、蓝色思维、均衡发展等等,但从更大的视角来说,那就是在文化作用力下的公共空间的认知与利用。知名学者余秋雨先生2012年在青岛演讲时,曾专门谈到这一点: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不是天然形成的,中华文化与海洋文化的融合,需要更加宽广的眼界和心怀,需要从文化向各领域延展。
相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行为弊端,即墨的所作所为就值得深思了,从墨水岸边依托传统商贸优势发展国际大商贸,到大规模恢复建设古城遗址,矗立即墨人的心灵文化标志;从培育本土优势到增强支柱产业整体带动;从借助互联网推动产业创新转型,到致力推动中国蓝谷建设,缔造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海洋科技制造基地,以及注重推动区域内的协调均衡发展等,生动折射了即墨在空间利用和发展思路上的逻辑。
事实上,她的每一个动作,无不产生了余音绕梁,令人回味的效果,而且充满着浓浓的即墨味道。
都说“县城强则中国强”,这被视为转型中国的一个铁律。在新确立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城镇化实际就是一个人口、土地和资金的一种流动。这三大要素的流动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城镇化的空间地理分布,进而带来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居住方式的转变。
作家陈忠实在评价周碹璞的长篇小说《多湾》中曾提到:我曾告诫过她,不管是你个人,还是中国文坛,都不缺长篇,而是缺精品。同样,庞大的中国县域,类似江阴、即墨这样的典范还是稀缺,当然更多是县域本身缺少发现和发展的密码,因而也就缺少自己的叙述语言和对这个世界的表达方式。
客观说,比较歐美等发达国家的县域或城市发展,走向梯次和均衡的城市中国之路还很遥远。资料表明,美国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城市化,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则是其内生作用、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大都市的带动。除了国情和个性差别,以及阶段性特点之夕卜,这算得上是普遍规律。
以小见大,即墨的启示,恰恰体现了这一逻辑与特征,她的“强”绝非是数字本身。对有着强烈发展意愿的中国来讲,需要的是整体的呼唤与期待。对于前路,有句话说得好:我们穿透风景,在风景中寻找更美的世界;风景也穿透我们,让我们发现未知的自己。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