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菲
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任务的“双试点”城市,青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已上升到2.81%。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自然成为青岛发展的未来方向之一。
庄子在《秋水》中言海:“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细辨其字里行间,古代先贤对海洋观之细微、言之精确为今人所不及。然而,在绵延悠长的中华主流文化中,海洋文化也曾被长期边缘化,民族海洋意识被淡化,人们一度只能在古代海上丝绸航路淤泥中沉寂的船骸中,寻觅失落的蓝色文明和海上辉煌。
进入21世纪,达通七大洲的海洋將世界各国连接成命运的共同体,推动海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世界大多数海洋国家的共识。正如***总书记强调的,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傍海而生的青岛,血脉中流淌着海洋文明崇尚进取、不畏挑战的创新基因,也确立了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国家和城市需求的牵引下,“2016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和“2016年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论坛”2016年9月底在蓝谷举行。论坛上来自各国领导人、专家和企业家的建言和期待,不仅仅是思想的碰撞,恰恰预示着持续蒸腾的海洋经济前路,有利地支撑着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搭建国际海洋“朋友圈”
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曾经这样写道:“人们总是对那些神奇怪诞的幻想感到兴趣。而海洋正是这些幻想的最好源泉,因为只有海才是巨大动物可以繁殖和成长的环境。”据人口统计学者估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至约90亿。怎样供养如此大数量的人类?拥有20多万种海洋生物的海洋,无疑是一个天然的蛋白质仓库,这也恰是解答这个问题的最佳源泉。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欧洲及国际事务部主任吉勒斯·勒里可莱斯在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论坛中指出,“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未被开发的领域。虽然我们知道一些海洋以及其环境的知识,但仍对于海洋和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知识缺口。尤其是深海,犹如未知的遥远星球。这足以成为沿海各国共同果断行动和进入这个新疆界的理由。”
在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所长维亚切斯拉夫·洛巴诺夫也表示,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语言,但需要互相信任。海洋是一个整体,应把全球联合起来,进行更高程度的合作。
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海洋经济合作更是世界范围内的连通。“以往,‘一衣带水指一个海峡或者一个边缘海,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它的内涵扩大到七大州四大洋,人们的视野应放宽到全球。如果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全球化,将带来海洋科学里程碑式的发展”,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李铁刚在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上说。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联合国就已经致力于海洋科学的国际协作。“亚洲该如何登上世界舞台?在亚洲有无数的合作项目,但没有形成合作框架。必须在亚洲之内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要形成地区合作框架和良好的合作机制,并且要成为协作中的关键合作者”,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世贸组织原干事、韩国贸易和工业研究协会原会长崔戴元强调。
无创新不发展
据青岛市统计局信息显示,青岛市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2093.4亿元,同比增长15.1%,占GDP比重达到22.5%。同时,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任务的“双试点”城市,青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已上升到2.81%,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908家,全国26%的涉海优秀人才在青岛,其中高端人才比例达30%。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自然成为青岛发展的未来方向之_。
但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孙松指出,中国的海洋产业起步较晚,而海洋又是非常复杂,海洋科技如何能够支撑经济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也是非常大的挑战。他认为,各国面临的海洋问题是相似的,只是侧重点不同,需要全球合作,共享最新的知识、装备和技术。
在维亚切斯拉夫·洛巴诺夫眼中,创新对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他指出,中俄都有很多具备创新思维的一流人才,尤其青岛在设备、技术创新方面优势明显,应该进一步拓展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开发。
李铁刚认为,如果把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比做湿地生态系统,政府要做的工作就是,筑渠引水、合理施肥和搭台建桥,引导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在她看来,海洋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实质就是创新的过程。
9月9日,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推动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海水淡化等重点产业创新和集聚发展。管中窥豹,未来,***总书记关于“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关于建设海洋强国与创新驱动发展的两大战略部署,将成为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支撑。
从知识到产业
“知识创造,是一个海洋研究机构的核心目标,是铸造蓝色经济的源泉”,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荣誉所长苏珊·艾弗里在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论坛中说,“21世纪,蓝色经济就是创业经济。海洋学与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结合,促进了多学科多领域交叉,最终汇入蓝色经济。”
在她看来,许多海洋新技术应用都是基于基础研究进行的创新,关键需要相关的配套服务。要把基础研究孵化为产业,必须证明它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洋研究机构的重心应放到如何将增加的海洋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如果不能实现知识到产业的跨越,就不能实现发展。
同样的,崔戴元也强调要知识和产业结合起来。在海洋经济领域,有科技与科技的合作,科技与产业的合作,以及产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科学家与产业对话,以知识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在这样的过程中,国际合作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吉勒斯·勒里可莱斯说的,海洋研究过程中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浪费,需要世界各沿海国家共同策划,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科学界建立有效的知识迁移机制,建立高水平的产业服务体系。
回望我国近年来蓝色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海洋经济在“十二五”期间继续保持总体平稳增长势头,尤其海洋新兴产业显示出惊人的成长性。在“十二五”前四年,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远高于海洋产业年均增速11.7%的水平。不得不说,科学技术水平和成果转化的飞跃发展,同样为加速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和动力。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我们要仰望星辰,而不是始终盯着自己的脚”。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海洋求知的最深切的意愿足以为人们对海洋事业的不断探索提供充足理由,而海洋经济的未来是在更深入的国际合作中更深层次的发展。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