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翟晓周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在见到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Ⅲ作文题庐山真面目的时候,不少人惊呼:“太有语文味儿了!”“又是高考话题,是不是太过平稳?”“这幅漫画,作为高考作文,太浅显了。”“这道作文题比较适合作为中考作文题。”“……”
我有点儿惊讶,也有点儿自己的思考。
记得当时四川省教研员段增勇先生说,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的作文题,形式上是漫画作文,但实际上还算不得漫画作文。
漫画加上文字,理解它基本没有什么难度,何况这道漫画作文题想表达的都在画面的文字中,换言之,不用漫画,就只要漫画中的文字,我们依然能理解。
不过在我看来,这道题命制的水平还是蛮高的。
作文材料为一幅漫画,而且是一幅温情漫画。漫画内容涉及的是老师与学生数年厮守、一朝即别的不舍。人生之路,于老师而言,学生成人成才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于学生而言,毕业前最后一课,是一段路的结束,更是带着使命的新征途的开始。这首先能让考生入情入境,在情感上产生波澜。
因此这道题就高考的选才与育人功能来讲,十分不错,以此为题目,意在引导考生学会铭记、感恩,思考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与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高度契合。
1.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活和自我成长
近年来,新课标全国卷尤其是卷Ⅲ的作文题,在材料的选择上或者话题上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2017年的“我的高考/我看高考”,2018年的关于改革开放三个时期的三则标语,都涉及个人成长,2019年的这道作文题更是如此。
2.利于学生真诚写作
这道作文题设置的写作情境是毕业前最后一课,每个考生都刚刚经历,都有话可说而且有很多真心话想说——哪怕是对老师不满。这有利于学生真正表达“我”,说真话,抒真情,避免了“假大空”,也避免了宿构和套作。这样的作文题能真正考查学生的“德”“才”和写作水平。
就写作本身而言,这道作文题既是闭合的——只能就师生范畴来展开,也是开放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使命。当然从学生的角度,这篇作文一定要牢记的要素有两个:感恩、继续努力新征途!
近几年,关于教育的话题有很多,有些话题也将教师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所以尊师重教可以说是迫在眉睫了。
这道作文题属于任务指令性作文题,具体来说,就是生活现象类任务指令性作文。
(一)题目明确给出了任务指令:
1.材料(漫画)给出了写作情境的任务指令——最后一课老师的一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考生必须由此展开联想并引发思考。
2.材料(漫畫)给出了立意的任务指令——“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即写作不能离开漫画内容和寓意信马由缰,而寓意蕴含在老师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一句话中。考生必须围绕材料整体理解立意。
3.“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体等方面的任务指令。要求考生整体解读材料,确立立意,明确文体。
(二)交际意识
这道作文题有明确的交际任务。
1.交际身份:即将毕业离开高中课堂的高中生。
2.交际对象:自己、老师或者同龄人。
3.交际内容:高考前最后一课师生临别。
4.交际目的:如何铭记师恩,如何肩负使命再出发,如何向老师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5.交际情境:高考前最后一课。
(一)解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基本内容
1.材料的基本内容
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是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最后一节课,一位慈祥的老师和两个学生在一间教室里,学生正在看书复习,老师说了一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2.材料关键点的解读
老师的这一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漫画的寓意所在。
当然,可能我们一见之感为“师生情深”,这当然也是正确的,不过正因为如此,才让大家觉得它浅了。实际上,这充满温情的一句话,道出了老师在学生即将赶赴高考考场走向人生新征程的时候对学生的不舍、眷念与期望。由此也可读出老师对学生的无限关爱,还有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有感慨、有感受、有思考——铭记与感恩、带着老师的嘱托再出发!
(二)审题立意,据材料内容、含义与任务指令确立文章的主题
可以说,这道作文题,写偏题不容易,但想要写深刻也很难。这道作文题看似适合小、初、高所有的学生写作,因此不少人认为这道题浅了,不够好,不适合作为高考作文题。但换一个角度看,这也可能是很好的一道作文题,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知、思考和表达,尤其是认知层面和思考深度上有很大差异,这恰恰能够让有思考力的学生脱颖而出。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对其含义的挖掘,结合任务指令,确立文章的观点。从材料及要求来看,立意的角度很开放,可以有以下三个立意角度。
从学生的角度:感恩,再出发!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从老师的角度:记住你的样子,祝福你的未来!
从综合的角度:老师无私的爱和奉献成就了学生,让其肩负使命不断前行!
(三)作文的“三思”简析
作文的“三思”,即思想、思考和思维。
1.思想要有高度:
(l)认知自我,构建更好的“我”与“我”的关系(构建更好的自我):如何在铭记与感恩中成长,成为更好的“我”;
(2)认知他人,构建更好的“我与他人(老师、社会、国家)”的关系:认知老师、认知师生关系,思考如何在自我成长中构建更好的我与老师、我与社会、我与国家民族的关系。
2.思考要有深度:辨析关键概念(语句)。
思考的深度,关系到作文能否达到自己认知层次的最高点。在考场这个特定的情境,学生容易紧张,看到特别简单的题,就容易激动,因此很容易因这种特定情境之下的情感涌动而阻碍了思维的深入。正如这道作文题,一看似乎就懂了——基于最后一课(三年相聚一朝离别的情景下),自然涌现“师生情深”,然后这种情感可能就会抑制和阻碍考生思维的深入。
因此找到思维深入的思考点,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上,考生可能更多重视了“最后一课”带来的“师生情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轻视甚至忽略了对“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的理性思考。在审读材料的时候,已然没有做到真正的整体理解,而是将材料割裂甚至避重就轻了。
而这道作文题的关键概念恰恰是“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针对这句话,考生既要思考到“公知”层次——“师生情深”,也要思考出“个性”层次——这句话内在的意蕴。比如:
“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是什么意思,包含着老师怎样的情感?
由此及彼,“我”听到这句话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这里面有没有别的深刻的意蕴?你有没有别人可能不能达成的新的理解?
再细致一点:比如“再看看书的‘再”,显然表明老师三年来一直要求我们“看看书”,这里要求我们此刻(最后一课)继续“看看书”。这“看看书”是什么意思?仅仅是为了明天的高考吗?有没有更广泛的“学习”的意蕴?
3.思维要有缜度:
思维的缜度,就是要构建作文所用材料之间缜密的逻辑关联,从而达成文章结构上的完整一体和言之有序。就这道作文题而言,需要注重这几个方面的关系。
(l)弄清“我”与老师的关系。
(2)弄清老师与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关系。
(3)弄清老师与“我”将来成长的关系。
(4)弄清“我”的成长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的关系。
说真话,抒真情,真诚地表达“我”,是作文的首要原则。这道作文题,在形式上十分开放,正如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所说,这道作文题适合写成“文体不明确的”文章。因此可以议论,可以叙述,可以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换言之,可以写成议论文,可以写成普通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夹叙夹议的散文,还可以写成抒情性议论文……
就我的认知而言,这道作文题的写作,开头最好能够由作文题的情景和自己在考场上的这个情景切入,然后快速转入到自己(或自己创设)的真实情景,在行文中“边说边写”,做到事件与细节相依、情感与理性相融。
铭记、感恩,再出发!
枯葉蝶
看着试卷上熟悉的画面,那个戴着眼镜发际线很高的中年人不就是您吗?我的老师。昨天最后一节语文课,一向口才很好的您惜字如金,面对着正在紧张地做最后冲刺的我们,您轻声说:“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
再看看我们,是想记住我们这三年的成长模样,还是因为离别而不舍?要我们再看看书,我知道,您是期望我们能够多一点知识,多一份学习的心!
听着您的这句话,老师,那一刻,我真的不能看进去书了,因为满脑子都是三年来与您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我抬起头,深深地凝视着您。我只想好好地看看您,看着三年来您日渐升高的发际线和日渐增多的白发——因为我曾经的调皮,因为我曾经的不上进……
而看着这句话,这一刻,我更加深刻地体悟到“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的深深意蕴。这一刻,我能够在考场上从容答题;这一刻,我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都离不开您三年来的陪伴与教诲。有人说世界上真正无私地对你好的只有两类人——父母和老师。是的,您一直巴不得将毕生所学一股脑儿地教给我们,巴不得我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国之栋梁,巴不得今后在人前人后自豪地夸耀有成就的我们……三年的厮守与陪伴,不舍的不只是您,也有我们。
记得您对我们说:“我愿做你们生命中永远无悔的渡人!”今天,我们即将由您渡到我们人生理想的彼岸。彼岸花开,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您的期盼。今天,我们即将离别,结束痛并快乐着的三年高中生活。离别可亲可敬的您,我们会记住“你们再看看书”的嘱托和期望,在我们走向社会的道路上铭记、感恩,再出发!
彼岸花开,铭记。
铭记您的教诲,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记得高考壮行会上您说:“我人到中年不油腻,你们青春葳蕤自生光!”我们要延续青春葳蕤,就要随时“再看看书”。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只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彼岸花开,感恩。
感恩您的无私,并不断传递您的奉献精神!在将来,将我自己的年华与才干,像您奉献给我们、奉献给教育一样,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国家。
彼岸花开,再出发!
带上您的嘱托与期盼,与青涩的昨天告别,与慈祥的您告别,以熟悉的母校为新起点,向着我们自己的人生路再出发,“再看看书”。当您渡船上的每一个“我”都抵达理想的彼岸时,我们定会“再看看您”,看看您传续给我们的种子如何在彼岸绚烂开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