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何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为了引导同学们做好人生规划,明确大学求学方向,某高中“追梦”社团举行了一次以“我心中的高校”为主题的畅想会。会上,下面几所高校的校训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集美大学:诚以待人,毅以处事
南昌大学:格物致新,厚德泽人
请从中选择两三則校训,写一篇文章向知心朋友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要求选好校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该题属于任务驱动关系型材料作文。所谓任务驱动,就是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而关系型材料作文,就是命题者在材料表述里明确给出了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审读对象,让考生借助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去准确审读,写出符合材料题旨,带有考生思维特征的应试文。
“追梦”社团举行了一次以“我心中的高校”为主题的畅想会,这一内容是任务驱动的导引,而“写一篇文章向知心朋友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则是具体的指令,“向知心朋友谈谈”明确了文章的行文表述是交流式,要敞开心扉、平等交流,而不能是高高在上的宣讲式,这就对行文表达提出了较高要求。“你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则是文章内容的要求,即考生要在理解题目所列的6所大学校训的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这里的“自己的”就是要求考生明白,6所大学校训是针对所入大学的全体学生的要求,具体到个体考生,应该怎样落实6所大学校训,化一般为具体,才是考生写作时要着力的地方。
“请从中选择两三则校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些语句则是明确了考生写作时必须要用逻辑的思维来对审读对象加以组合,或并列或因果或递进,否则就可能思维混乱,致使行文内容无逻辑可言。
而在有机组织校训前,对题目所给的6所大学校训内涵进行梳理,则是有效开展组合校训的前提。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即大公无私能文能武,并能求新求变;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即脚踏实地追求真理,敢于竞争敢于创新;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即一身正气,求学不止;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即诚实淳朴雄健伟岸,勤勉求学踏实做事;诚以待人,毅以处事,即真诚待人,坚毅行事;格物致新,厚德泽人,即探究真理以求日新,品德宽厚造福人民。
我们对上述各大学校训内涵进行梳理后,按照求同的思维归纳会发现,各大学校训都在“做人与求学”两个方面,对来本校就读的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做人要心怀天下、身有正气、诚实坚毅、追求真理,求学要永无止境、创新求异。有了这样的逻辑分类,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选择校训、构思为文了。
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以“论说”为体,就可以如此构思成文:先分别阐发清楚“做人”高标准要求的缘由和“求学”高标准要求的缘由,然后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说清楚对大学生而言,应该怎样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即如何在求学中学做人。就是说,针对即将入学的准大学生,要让他们清楚,在面对求学与做人的关系时,要避免割裂二者的关系,或空谈做人或只谈读书,让他们真正明白读书的目的是为公不为私,从而能动地读书求学,创新求异,探求真理。
天津一考生
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天寒地冻,路遥马亡。我曾见过最富有的人,他们是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的人。他们可以一次次去撞南墙,却不会在梦想的领地退让分毫,不会失去心中的,百里秦川。
第一段内容与标题呼应,语句也饱含情感,态度坚定,就是没有让读者清楚,“一梦百里秦川”“我曾见过最富有的人,他们是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的人”与上述校训有何直接的关联。
百里秦川是什么?是神州莽莽、华夏浮沉,是豪杰英雄的万世之业。它是钟扬吟咏的藏波罗花,陪伴他把足迹落到六千米高原上;是王继才心中的清泉,陪伴他在无水无电的孤岛上坚守三十年;是程开甲手里的演算纸,陪伴他为中国核试验贡献终生。它耸立于他们内心最纯净的一隅,只有脚踏实地不畏困难的实干,才能尽览它的巍峨与磅礴。不论是携着书剑走茫茫大路,还是一剑挑起十四州的寒霜,抑或是僵卧孤村夜梦铁马冰河,他们都会朝着自己的秦川前行。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百里秦川。
连用时代楷模钟扬、王继才和程开甲这三个人物印证“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百里秦川”,有气势,也感人。它与标题、开篇形成一致,都在说明,心怀大爱,脚踏实地,终能梦想成真。可仍然看不出与校训的清晰勾连。
湖南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南京大学的校训“励学敦行”,都对学子提出了这样的希望:学习要精,做事要实。脚踏实地,将每一件小事做好,便能于无声处起惊雷。
这里校训出现了,问题也明了了:实事求是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励学敦行是努力学习勇于实践,而考生却把它们概括为“学习要精,做事要实”“脚踏实地,将每一件小事做好,便能于无声处起惊雷”,曲解了校训,导致了他自成一脉的思路与所选的校训油水分离。
刘传建只想开好每一次航班,其美多吉只想送达每一封邮件,张玉滚只想教好每一个学生,他们的理想并不高远。对一个人来说,这梦想似太琐碎;对一个国家来说,这梦想又似太渺小。但当千万中国人心中的梦连成一片时,就是一砖一石磊就的雄伟长城,就是一山一岭横叠的百里秦川。
蔡崇达说,梦想必然带着偏执和率性,但当你真的想实现它时,不是靠想象,而是要付出你意想不到的卑微、坚持与隐忍。的确,对梦想的懂憬没有限制,可在实现梦想的荆棘路上又有多少人矢志不渝地走到底呢?梦想本身并不稀奇,人人尽可拥有,实干精神才是珍贵的,它可以让最平凡的人,在最寂寞的位置上,披坚执锐,闪闪发光。
当一个人立足实干,他的足迹会和脚下的泥土擦出火花;当一国人立足实干,星星之火会变成燎原之势。***总书记说,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最伟大。我坚信,苦心人,天不负,只要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励学敦行、实事求是,我便会一步步成长,一步步走近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千万个和我一样,在平凡道路上各自精彩的中国青年,就是中华民族的百里秦川!
这篇文章如果把出现校训的段落去掉,还是不错的,可惜他加入了那一段,就明显是把以前的文章拿来套作了,仔细通读全文,就感觉牵强了。
文章结构完整,观点明确,语言通顺,能够符合考场作文的基础等级要求,给38分。因为所选校训与所论观点不符,发展等级0分,全文得38分,属三类偏下。
天津一考生亲爱的朋友:
人生之路,道阻且长。虽说凶神恶煞不常现,但亦不乏魑魅魍魉之阻拦。面对人生的沟壑曲折,唯有清晰的规划与矢志不移的追求方能使我们以德修身,行以致远,不负青春韶华。
开篇能体现任务指令的要求,也能与标题呼应,并且简洁明了。
学无止境,方可筑得人生大厦之根基。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山东大学校训有言道“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立德,是一个人得以立身处世之本;学习,是一个人得以超越自我的不二途径。唯有从先人的经验中取其精华,化为自己的精神食粮,才能有所作为。古有孔夫子一生学习,周游列国,于讲学与学习中充盈自我,彰显人性光辉;今有“学霸奶奶”薛敏修虽八十高龄,但仍于天津大学进修,成功获得计算机专业学士证书;更有中国文人最后一个士大夫——叶嘉莹,九十四岁高龄仍饱读经书为南开学子讲学。扪心自问,是何支撑他们不懈学习?答曰:自是学无止境之信念也。
小标题点明分论点,论述段列出校训,加以解释,再辅以事例论证,有理有据,形成一个自足的论证单元。
敢为人先,方可共筑大国崛起之伟梦。
湖南大学校训说“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细细品味,其内含正是一份少年壮志的傲骨与勇攀高峰的担当。如果说学习是人生大厦之根,那么“敢为人先”则决定此大厦之高度,或挺拔屹立于世界之巅,或塌陷于阴暗幽寂之处,全在此四字也。百年之前,梁公曾有言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中國之少年,少年强,则国强……”观此世间,正是敢为人先,方使得华为造得中国芯,不畏美国无理制裁;正是敢为人先,方使得林鸣团队建出港珠澳大桥,使得天堑亦可变通途:正是敢为人先,方使得南仁东团队为国筑天眼,一眼观宇宙。泱泱华夏,群英荟萃,从不乏聪明超群之人,缺的只是敢为人先之栋梁。唯有万千敢为的国人敢为人先,同心同德,才能不畏霸凌主义,才能共同撑起共和国的脊梁,共筑大国之崛起之伟梦。
这里仍是一个自足的论证单元,但它承接上文,内容层进:学无止境还要敢为人先。
日新月异,方可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伯苓曾为南开大学学子写道“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诚哉,放眼望去,从没有一成不变的成功,从没有哪个民族一直繁荣昌盛。若要崛起,必要走创新之路,走变革之路。日新月异,方能常青;创新发展,方可常盛。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深谙此理,辉煌可常在也。
前两部分构成原因,这里自然形成结果:“学无止境”“敢为人先”就能“日新月异”。这里的三个部分,逻辑清晰,论述有致。
人生的规划,不在其华丽篇章,在于其务实。学无止境,养浩然之气,可筑大厦之根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可筑大厦之高度;日新月异,则可葆大厦之常新不败。若深晓其理,定可修身致远,逐梦芳华。
结尾部分呼应标题、开篇,又对论证部分加以总结归纳,升华了全文。
文章观点鲜明,材料充实丰富,结构完整有致,语句通顺,发展等级可以给满分40分。全文用总分总式结构全文,论证部分采用因果关联的方式把三所大学的校训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论证单元说理后举例,先一般后具体,也符合论说的体例要求,发展等级给11分。全文得51分,属二类上。
天津一考生
对于未来的高校学习,身为有志青年,我要把南开大学和湖南大学的校训作为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的标杆,允公允能敢为人先。
以校训内容为题,紧扣材料;开篇按照任务指令谈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要求,紧扣任务,简明准确,入题意识强。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即大公无私能文能武,并能求新求变;“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即脚踏实地追求真理,敢于竞争敢于创新。南开大学与湖南大学的校训,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对进入高校读书的学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只有追求真理、心怀天下,才能日新月异敢为人先。个中道理,不难明白:求学是途径,做人是根本。
这里解释校训内涵的同时,从归类概括的角度提出“求学是途径,做人是根本”,这就是“带有考生思维特征”,因为它不是简单地复述校训内容,而是运用概括归类的思维方法,提出了“做人与求学”的宏观视角,并把二者的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厘清了。
现实情况是,很多在校的大学生也不能明白做人与求学的关系,认为读书只是个人的事儿,只要学业精进,学有所成,就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至于追求真理、心怀天下,那是在政治领域有追求的学生的事儿,我作为985高校里的一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天职,将来毕业能到发达国家全额奖学金读研,或者进入人人羡慕的企业就业,博取高薪,就是成功。客观地说,这样的想法与做法没错,毕竟家庭投资、个人努力,通过读书实现个人幸福,也是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但如果细究起来,这样的价值追求还是有问题。把读书功利化,因为境界不高,其路途也不能走远。读书求学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有了这样的理性认知,才会有无穷的动力,才会有无穷的乐趣,才不会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有畏难情绪,才不会遇到坎坷、打击就丧失信心,因为他清楚,所学为公不为私。他目标高远,自然就有了敢于争先的勇气与眼光,非创新不做,非前沿不学,也自然学有所成,回馈天下。
这里结合学生中的片面认识,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对比分析,指出功利性读书的弊端,文章的现实意义就明确了。“现实情况是”一句表明,这里的举例是社会现象的罗列,这样的举例不同于个例,它强调了现象的普遍性,所以更具现实意义。
施一公,本科清华大学毕业,全美一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已是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面对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面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却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都为之惊讶而敬佩的决定:放弃这一切,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在他看来,“爱国是最朴素的感情,有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他以自身行为为高校学子树立了如何处理好“求学与做人”二者关系的榜样。
这一个例子的典型性在于,他是学者,所以才是“求学与做人”正面示范的榜样。由此保证了说理举例的一致性:紧扣求学谈做人。
同学们,施一公告诉我们,摒弃小我,心怀天下,求新求变,敢为人先,争做时代新人,才是你我的人生追求。
呼应开篇的同时,总结升华,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文章基础等级给40分。观点能从材料里提取,具有很强的应试文写作意识,论理结合当下事例展开论述,娓娓道来,不空洞,不生硬,尤其是正反论述时,能结合大学生群体反思,使文章的论述针对性增强;而“读者意识”的存在,又使行文语言亲切自然,如话家常,所以发展等级给18分。全文得58分,属一类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