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时间:2024-06-03

张会千 丁长缨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大家发现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考作文题目已然悄悄变脸,出题导向越来越侧重思想引领意义,任务指令往往会涉及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这就意味着,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写作内容势必要与当今时代的国家发展、精神追求及价值取向相关联。这种关联要求我们在新高考背景下,作文的开头与结尾要有与以往作文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先谈作文的开头。

文章的开头向来有“凤头”一说,指的是文章的开头要夺人眼球。在以往的作文中,有讲求文采的开头,如运用排比句式罗列一组华美句子;也有设疑引入式的开头,如采用设问句式引出论证话题;还有故事性开头,如以哲理故事或生活故事开头引出其中的内涵意义等。这样的开头技巧运用到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题里不是不行,但是有时候会显得比较生硬机械,起不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那么,如何写好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开头呢?我们不妨借鉴以下范式:

范式一:聚焦驱动任务式

所谓聚焦驱动任务式就是在文章开头直接亮出驱动任务,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阐述对该任务的认识或回答,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大家都知道,一般说来,新高考作文题的任务指令都十分明确,需要有快速入题的意识,如果文章开头不迅速扣住任务指令,那这样的文章就会被阅卷老师认为有跑题之嫌。以2018年的新课标全国卷Ⅰ为例,其任务指令是“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在这个驱动指令中,“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是关键信息,我们在文章的开头就可围绕这两个关键信息,对“2035年”展开描绘,同时回答“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的核心内容,这样使文章的开头成为完成驱动指令的浓缩版,为后面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成功范例]

你们好!我是一名2018年的18岁青年。

“节物风光长相易,桑田碧海须臾改。”2035年的你们,一定生活在一个更加不同的时代。今天,给你们写信的我正同你们一样,处于一生中最绚烂明丽的韶华时光;想必也如你们一样,正拥抱一个日新月异、繁花似锦的中华。作为“跨时代”的同龄人,我想对你们说:请趁青春正好,破浪扬帆,与祖国同行,展青春芳华。

【点评】文章采用书信文体,开篇第一句自我介绍扣住了关键词“18岁青年”,表明这是一次“18岁”与“18岁”的跨越时空的对话。紧接着在第二段中点明“2035年的你们”与“18岁的我”的共同点,顺理成章地引出“我”对“2035年的18岁的青年”的寄语——请趁青春正好,破浪扬帆,与祖国同行,展青春芳华。言简意赅地回答了驱动指令,不蔓不枝。

[失误范例]

18岁,每个人的18岁都是最美好的一段青春时光!18岁就像朱自清散文《春》里写到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張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18岁也会像《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我”一样,要去看“很多的山很多的云”。站在2035年,我回首自己的18岁,也希望是一次重返18岁的遇见自己!

【点评】该入题文字虽然扣住了关键信息词“18岁”,但是整个文段是一段18岁的抒怀,没有涉及题目中的驱动任务,导致游离题意。

【升格文字】

18岁,每个人的18岁都是最美好的一段青春时光!18岁的“你”就像朱自清散文《春》里写到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18岁的“你”也会像《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我”一样,要去看“很多的山很多的云”。今天想象在2035年,“我”——21世纪的同龄人遇见那时正18岁的“你”,希望能够重返18岁,告诉你,“我”的18岁所看见的山河,所看见的风景,所看见的行进中的中国!

范式二:延伸主题词式

所谓延伸主题词式就是抓住题目语料中的主题词,在文章开头时对这主题词进行时空延伸或情感延伸。

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题一般采用“语料+任务指令+要求”的形式构成题目整体。其中语料部分往往是一段或几段概述性的文字,这部分文字一般就是对一个现象、一个事物或一种精神进行说明,有的还直接罗列一组话语,这种概述式或呈现式语料具有凸显当今时代特点、反映国家发展的特质。我们在文章开头时不妨就其中的主题词进行时空延伸或情感延伸,以达到别具一格的效果。

如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的题目语料是: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题目语料由三则时代感强、内容明确的标语口号组成,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则标语、口号后还附加了其产生的简短背景。我们在构思开头时可以以三个不同的时间节点为轴表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成功范例]

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流连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展厅里,我被眼前这一幕幕40年间的沧桑巨变震撼着,感动着,激励着。从曾经的闭塞穷困到打开国门,奋起直追,再到登上国际舞台,拥有话语权,引领倡导“一带一路”……一个大写的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一日,这一刻,40年的砥砺前行,40年的荣光岁月,凝聚成了这样三则口号: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点评】该开头以四字句历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将语料中的主题词延伸至整个40年。在对40年的发展进行简单评说后,又将焦点具体到语料中的三则口号上,使文章开头具有一种历史感的大视野。

[失误范例]

说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很多人会想起当年的深圳速度,1981年,就是在这则口号的带领下,一场从深圳掀起的改革风暴席卷全国;“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2005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这一新的发展理念;“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2017年雄安新区正式设立,意味着一段新的发展强国之路正式拉开。三则口号,三个时期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在路上……

【点评】该开头可以说只是对题干语料提供的三则口号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串联。这样的开头虽说没有跑题,但是平平淡淡,属于那种千人一面的开头。

【升格文字】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当年深圳这句口号喊出的是奋起直追、弯道超车的斗志与勇气;“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这句2005年诞生在浙江的金句是坚定走绿色环保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与勇气;“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这句标注在雄安新区的口号,彰显的是为建设实现千年大计而应有的决心与担当。

范式三:化抽象为具象式

所谓化抽象为具象式就是将题目中宏观的、宽泛的概念具化为具体的、可触可感的事物。

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题在题目语料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语料涉及的内容呈现意义比较大,换句话说,一般都是有一个较为宏观或大视角的角度。这让不少同学在作文入题时有点犯难,感到难以把握这种宏观角度。我们不妨树立化抽象为具象的意识,以具体化的事物去替代抽象的概述,做到小角度切入,形成与众不同的开篇文字。如2018年天津卷的题目语料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成功范例]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相信周杰伦的这首《青花瓷》不少人早已耳熟能详。我虽然也跟着哼唱,但只沉浸在旋律的优美之中,对青花瓷的美并没有多少真切体验。直到那一次,与青花瓷邂逅……在博物馆柔和的灯光下,一尊精美绝伦的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笔筒陈列在那里。不经意间走过时,蓦然觉得这尊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的瓷器,仿佛跨越了时空,在静静地在向我低语……

【点评】2018年的天津卷作文题题干表述聚焦汉字“器”,内容既单一又多样,既聚拢又开放。此开头选取青花瓷作为“器”的典型代表来展示题目中“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的题意指向,切入点新颖准确,使人耳目一新。

[失误范例]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有利器在手才能做好事情。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正高歌猛进,我们国家已经建设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准的大项目、大工程,这些大项目、大工程可以说就是承载中国飞速发展的“器”。你看,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它们是中国综合实力的展现,更是为今后发展而准备的承载之物,拥有这样的“大器”“利器”,方可成就辉煌的明天。

【点评】该文开头选取了题目语料中的“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作为自己的立意角度,应该是可以的,属于符合题意。不足之处是对“国之重器”的概述太笼统单一,限制了后文的广度。

【升格文字】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有利器在手才能做好事情。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正高歌猛进,FAST“天眼”正在向太空“问好”,港珠澳大桥已成为大湾区最亮丽的“纽带”,C919已让中国独立设计的大飞机挤入世界航空市场。这些超级工程展现了中国的综合实力,它们是中国今后腾飞必备的承载之物,拥有这样的“大器”“利器”,才能展示出新时代中国的全方位发展,拥有这样的“大器”“利器”,方可成就辉煌的明天。

以上就是针对新高考背景下作文如何写好开头的一些有益尝试,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练习中能够参照运用。

那么,对于新高考背景下作文的收尾我们又如何处理?不少学生在文章收尾的时候具有回扣开头或者深化主题的意识,但是操作起来要么是把开头的意思又说了一遍,要么就是喊上两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类的口号,使整篇文章读来有点虎头蛇尾或者草率成篇的感觉。我们在文章结尾时可以这样操作:

范式一:呼应开头式

所谓呼应开头式就是抓住文章开头时引用的话语,或者是开头时描写过的话语进行语义上或者内涵上的回答与阐发。

还是以2018年的天津卷为例,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周杰伦的《青花瓷》歌词,我们在文章收尾的时候就还是以《青花瓷》歌词收尾,首尾呼应,形成圆合结构。

[成功范例]

一如歌词,这“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是一代又一代瓷器工匠们对黄土揉捏、捶打、提拉后得到的分寸感,是从上千度窑烧中获取的直觉,是笔法笔势中的灵光一闪。就是它——青花瓷,静静伫立于时光流转之中,将这千年的秘密诉说……它,色调单纯却浓淡有致,一如我们的华夏文明皆起源于农耕却北方粗犷,南方柔媚;它以简胜繁、细腻高雅,映照出我们的审美追求纯净飘逸。中国诗词的佳作名句、水墨山水画的荒疏萧条、人物风俗画的精巧传神……一切的中国之美、中国之韵都在它的身上。

“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一曲《青花瓷》久久回荡在心中。

【点评】该结尾与文章开头保持一致,通过《青花瓷》歌词本身的中国风与文字美,使文章收尾时既做到了首尾圆合,又增添了文采。

范式二:假设问答式

所谓假设问答式就是文章结尾时运用问答形式阐发主旨或升华主题。

我们知道文章的结尾有点明主题或者升华文意的作用,许多同学们不重视文章收尾时的这个作用,认为文章结尾时无非就是将前面所写内容简单概括一下。作为一般作文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想要得高分,文章结尾的升华意义是不能够忽略的。因为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考查有一个很重要的考查点就是看学生对社会、对时代、对事理有没有深刻的认知,所以我们在结尾的时候要有能体现这一点的表现。运用问答式的样式可以比较简洁地完成这一要求。以2018年的浙江卷为例:

【题目展示】(2018年高考浙江卷)

浙江大地,歷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成功范例]

方令孺先生在1956年写了一篇散文——《在山阴道上》,结尾处引述了鲁迅先生《好的故事》中的话,“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方先生当时就写“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水底,而是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出现了”。我想对方先生说,是的,正是这样!在今天的浙江大地上,“好的故事”更加精彩,更加激动人心!

【点评】这个结尾彰显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积累和认识深度——既引用方令孺的语句,又别出心裁地与方先生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样的问答形式使浙江精神与美人美事相照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以上是以具体范例阐述了新高考背景下我们作文结尾时能够操练的方法,在具体写作时同学们还要针对具体题目灵活运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