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李保春 闫冰
【导练命题一】 生活热点
【押题导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2016年开始,依附于科技的发展,抖音进入了千家万户。抖音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又让许多人整日沉溺其中,不可自拔,以致耽误了工作和学习。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點拨】
这是观点类材料作文。考生面对的是复杂矛盾的现象,即抖音在便利大众的同时,又贻误众生。此题隐含着潜在的判断性。写作时,观点要鲜明,要么肯定,要么否定,要么辩证看待。
1.从综合角度立意:
科技只是手段,生活只是场景,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抖音作为高科技的产物,无论是造福人类还是流弊无穷,从中折射出的都是人类的内心。坚守内心底线,追求适度之美,方能带来和谐。
2.从分析抖音角度立意:
科技进步的贡献与破坏。依附于科技的发展,抖音进入了千家万户。一方面,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广受欢迎;另一方面,抖音上的内容五花八门,甚至充满低级趣味,为人们所诟病。大众应该扬其多彩身姿,去其低俗之态,做到繁华不染,粗粝能甘。在纷华中谨防粗粝之患,在粗粝中追求纷华之境。只有这样,抖音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从抖音用户角度立意:
科技面前,我们何为? 科技的进步带了来抖音的流行,它虽方便了生活,但也时而迷惑大众。科技与道德、人文、伦理形成了剧烈的冲突。由此,我们应深思:科技面前,我们应有何作为?
4.抖音事件,谁负责?
抖音着实红火,深受欢迎的同时,又因为上传门槛低,审核力度弱,用户鱼龙混杂,以致出现低俗、炒作等现象,要出名不要脸等负面标签一度都是人们心里的抖音关键词。在许多抖音事件中,从理性旁观的角度来看,最应该问责的就是抖音作为视频平台的监管问题。为了加强对用户年龄层的控制,尽量减少不良信息对孩子的毒害,抖音势必要提高准入门槛。此外,相关部门要严加注意对视频的审核。
【素材金库】
素材一:首例无人驾驶汽车撞人致死事故,我们应如何面对?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被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是依靠汽车内的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在可行性和实用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展。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在1992年成功研制出属于中国的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
然而,美国的Uber公司在一次无人驾驶汽车的路测中,无人驾驶汽车撞死了一名横穿马路的路人。但是相关部门却认为Uber公司无刑事责任,只有当时在车上的安全员需要进一步调查。
【素材化用】面对这样一个沉默而看不见的司机,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彻底信任无人驾驶技术,相信技术远比人类更靠谱;要么就对这项技术苛责到底,绝不允许存在一点点的事故率。因为对用户来说,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风险,如果这部分风险的掌控权不在自己或者同类手中,其导致的后果将难以为用户所承受。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无人驾驶还需要技术之外的解决方案,包括呼吁无人驾驶的专门立法和更多的普及措施,以此来与人类对风险的规避天性斗争。
素材二:毫无违和感的“换脸”,引发争议
最近,一段“换脸”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一位名为“换脸哥”的B 站用户利用AI 技术,将朱茵在《射雕英雄传》中扮演的“黄蓉”形象,换成了另外一位女演员的脸。虽然是“移花接木”,但不少看过视频的网友都纷纷感叹,竟然“毫无违和感”。“过于真实”的“换脸”操作,引发关注也引来争议。利用AI 技术进行“换脸”,其实并非今时今日才有,在国外也很流行。
在此之前,有国外网友就利用人工智能深度换脸技术,将不少好莱坞女明星“改头换面”,甚至将此技术用于制作虚假视频,引发了诸多争议。也正因此,这项技术曾遭全网封禁。如今,AI“换脸”技术借助《射雕英雄传》小视频走进中国网友的视线,让人既惊叹于新技术之发展,也引发如潮之争论。虽然目前视频制作者已做出回应,“制作主要用于技术交流,并无盈利行为”,并下架了视频,但一次偶然的“技术交流”却引发舆论风暴,足可见“偶然”背后的复杂、技术背后的隐忧。
【素材化用】由于多种应用场景的存在,AI“换脸”技术的发展似乎是难以逆转的。只是,当技术成熟的时间到来,它究竟是会为我们所用,还是我们会为其所伤?技术从来都是双刃剑。让技术进步真正成为我们的铠甲,而非软肋,还需要更健全的、与时俱进的规则与法律的保护。“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新技术的出现,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法律观、道德感,提高应对能力,在可能到来的风险面前做好准备,才能让新技术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轨道里,不会冲出道德、法律的“篱笆”。
【学生范文】
好时代 坏时代
河南项城一高 孙嘉琪
轻点手指,展示美好才艺,分享多彩生活,抖音给我们提供了全民互动的平台。这是最好的时代。滑动屏幕,沉迷于搞笑视频,也让恶语污秽了心灵,抖音扭曲了我们温馨的生活。这是最坏的时代。抖音本为娱乐人们,却因人们失掉了度而翻覆了局。面对这种纷扰,人们唯有合理利用,方能使高科技服务自身,进而推动时代走向美好的未来。
抖音是智慧的融渠,架起了交流与分享的桥梁。古有圣人亲临传道解惑,今有古稀教授在抖音上研读诗词,获粉无数;更有才华横溢者讲解高数、纠正英文发音,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当一种情感与另一种情感交融,那是心灵的共鸣;当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呼应,那是精神的契合。抖音,让智慧的思想碰撞出火花,让平凡的生活多姿多彩。这是高科技一手雕刻的最好时代。
然而,凡事皆有度。当人们沉迷于抖音之时,事物便偏离了本来的方向。那些摆拍搞笑视频,会让沉迷于其间的我们变得肤浅、麻木甚至愚钝,最后只剩无处安放的灵魂的躯壳。在抖音的花花大世界里,我们迷失自我,为追求精神上的快感而丢弃了现阶段我们需要的脚踏实地,并陷入了虚无、浮躁的沼泽。
抖音带来智慧与美好,也带来虚荣与麻木。这看似矛盾重重,无可解救,然而剥茧抽丝,便赫然发现“度”的过与不及是一切的根源。所谓“过犹不及”,使用抖音就像烧瓷,过长时间熏烤的瓷器是脆弱的,所以,过度利用抖音也是有危害的。只有合适的火候才能烧出光滑洁净的瓷器精品,也只有恰当适度地利用抖音,它才能为生活增添绚烂的光彩。
狄更斯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世界繁杂,所有事物都具有双面,正如抖音,能方便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忙碌中稍享世间趣事,但凡事有度,“乱花渐欲迷人眼”,沉迷于其间,会乱人心志。当下,只有合理利用抖音,挣脱生活的枷锁,才能让人们在这时代一路高歌前行。
评点:此文是较为出色的思辨文章。立意上,从抖音现象上升到对时代的思考,这是此文最耐人咀嚼的闪光点。逻辑上,在辩证思考中,先说抖音的优点,进而提出抖音的缺点,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适度之美。还有,本文语言也很值得称道,深刻的思想在诗意的文字下,愈加迷人。
【导练命题二】 成长感悟
【押题导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生正处于丰富的人生成长阶段。其间,既有奋斗后的成功,也时有意料不到的失败。成功固然带来欢欣,但也容易让我们沉溺于喜悦之中,忘乎所以;失败固然带来痛苦,却可能让我们尽快认清自我,奋勇前行。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对成长的一种理性审视。“成长”背景是写作的预设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喜悦中暗含危机,失败时蕴有希望,辩证关系是写作的重心;单一的写作思维,如成功或失败,喜悦或痛苦,都是不恰当的。从这个角度看,本文的限定性很强,且对思辨能力要求较高。
生活的态度:悲喜随缘。青春路上,风雨时至;欢歌笑语,时有诗意。大家虽只愿喜悦常在,但不应躲避痛苦。
痛苦中的人生诗意。人生的一切变化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我们既要在光明中微笑,也要在阴影里努力前行,保持希望。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世界上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成长的真諦:经历为美。悲欢之际,繁华自至。悲喜交至而来,人生自然厚重。于悲喜中,我们体察人情,窥视世态。于悲喜之际,我们反思自我,丰盈人生。生活多复杂,悲喜常相伴,悟到生活的纷繁,认识到喜悦与痛苦的自然流转,人生之繁华便会悄然降临。
【素材金库】
素材一:孙少平——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农村,学习环境相当艰苦,他忍饥挨冻,但始终不放弃。高中毕业后,他在家帮助哥哥务农养家。在家庭富足时,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到外面开开眼界”,他毅然舍去家中的轻松生活,孤身一人,来到陌生的黄原县,以打工为生,过着漂泊不定的日子。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铜城大亚湾煤矿。之后,为了救助矿工,他遭遇矿难而毁容。在养伤期间,他自我反思,战胜自我,接受毁容的事实,并且理智地拒绝了与他亲如兄妹的少女金秀的爱情,至此,他的心理和性格进一步成熟。最后,他放弃了留在省城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矿区。
【素材化用】他是坚强不屈的奋斗者、热情向上的生活者,也是理想主义的化身,从孙少平身上,我们看到了平凡的人创造的不平庸的人生。他的宽厚无私、自强不息、坚忍顽强,是青年人该有的精神品质。只有这样,在平凡的世界中,才能诞生不平凡的人。
素材二:曼德拉——从27年困厄生活到公认的“全球总统”
曼德拉在任职总统前,是一名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在1962年8月起,曼德拉开始了他长达27年的监狱生涯。起初,曼德拉被关押在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在那里,曼德拉为了争取自身利益而遭到单独关押,关押时间一日长达23个小时,每天只有上午和下午各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在单独关押室中没有自然光线,没有任何书写物品,与外部隔绝。1964年6月,曼德拉被转移到罗本岛上。在岛上,曼德拉希望监狱方面同意他在监狱的院子里开辟一块菜地,监狱方面多次拒绝后,最终还是同意了曼德拉的要求。在岛上,曼德拉依然坚持着身体锻炼。1982年,曼德拉被转移到波尔斯摩尔监狱。他在这里也开辟了一片菜园,并且种了将近900株植物。
1990年出狱后,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曼德拉挺身而出领导南非。他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他在40年间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他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素材化用】人生路上,苦难与幸福虽然相互转化,但需要有机条件。挫折痛苦面前,只有坚持梦想,执着追求,才能最终破茧成蝶。27年的铁窗生涯,没有磨灭曼德拉最初的梦想,那块碧绿的菜园是他的希望,近900株植物是他的寄托,坚持锻炼是他对梦想坚守的基本要求,他明白:只要生命存在,一切皆有可能;只有坚守不懈,梦想才会花开。
素材三:雷楚年——从英雄到罪犯
雷楚年,“汶川抗震小英雄”,在汶川地震中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入选“感动中国人物”。
然而,在荣耀面前,他开始自我膨胀,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变化。他觉得上学没意思,便经常逃课。出去旅游,他经常在买了经济舱的机票后,再偷偷换成头等舱。而由于生活奢侈,月花销万元以上,故其十分缺钱。由于“名声在外”,雷楚年便吹嘘自己有“关系”,以帮人当空姐、进重点中学、买驾照等为名诈骗包括女友在内的21人共74万元。
【素材化用】梯子只能一格一格地爬,不能从第一格跳到最高一层。荣誉加身,英雄人物尝到名誉变现的甜头,容易被娇惯,“一不小心”便会变坏。以雷楚年为例,他走到哪儿都是英雄,故而最终迷失了自己。
【导练命题三】 纷然社会
【押题导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9年网络兴起了“夸夸群”。所谓“夸夸群”,顾名思义就是对人进行各种各样全方位的夸奖,被夸者进入这种群体,会受到漫天飞舞的赞美。在夸夸的过程中,不仅被夸者可以释放压力,夸人者也能在夸人中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满足。这种形式迅速蹿红网络,甚至一些电商平台推出了有偿的夸夸服务。有人认为,这种正向激励正是我们文化所缺少的,有利于培养自信,释放压力;也有人质疑这种特别浮夸、上纲上线的赞美能否真正发挥培养自信的作用。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社会新事物、新现象的思考能力。在崇尚谦虚低调的中国社会中,只高调表扬而不负面评价的“夸夸群”在有些方面确实传达了正能量,有助于人们释放内心的压抑,找到生活的亮点,培养自信。但是凡事皆有其分寸,如果“夸夸群”泛滥,甚至出现有偿服务,这种上纲上线的表扬和夸赞将变得没有意义,并可能让人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甚至成为一种恶俗。
1.夸赞有助于培养自信。我国自古就强调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满招损,谦受益等良好思想,长期以来,学生往往隐藏自我,缺乏个性和自信,而“夸夸群”这种以夸赞和表扬为主的网络现象,是对传统的一次逆反,它肯定了个体的存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传递了正能量。
2.自信固然好,但离不了脚踏实地的积聚。自信来源于实力,来源于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一味追求被夸赞和表扬,容易让人忽略真实现状,不能正视现实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网络上不辨是非、不分好歹的“夸夸群”,并不能真正帮助人们培养自信,释放压力。
3.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有些事物能够带来正面效果,带来益处,给人帮助,但是事物皆有一个峰值,在峰值尚未到达之时,效果往往是好的,一旦突破峰值就会朝坏的方面发展。“夸夸群”在某些方面会帮人释放压力,带来自信,但是,一旦过分依赖“夸夸群”,事情就会变质。
4.虚荣,始于夸夸。人贵有自知之明,但生活与他人常常让我们失去自我,滑入虚荣。攀比的心理,自傲的劣性,都是自我心灵扭曲的根源,“夸夸群”的出现对这种虚荣心理可能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素材金库】
素材一:拿破仑·希尔的助人之道
有一次,一名因破产而意志消沉的經理希望获得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帮助。拿破仑·希尔让他站在厚窗帘的前面,并告诉他:“你将看到这世上唯一能使你重获信心并且克服困境的人。”藏在窗帘底下的其实是一面镜子,因此,当拿破仑·希尔将这块窗帘揭开,出现在经理面前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经理用手摸摸自己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陷入了沉思,过一会儿,他便向拿破仑·希尔道谢,而后离去。
几个月后,经理再度现身在拿破仑·希尔面前,但他已非当时意兴阑珊的失意者,而是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起来精神焕发、信心十足。他告诉拿破仑·希尔,“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我对着镜子找到了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我确信自己从前的成功肯定还会降临”。
【素材化用】自信来源于自我反省。当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时候,我们更应思考材料中意志消沉的经理的人生蜕变经历。而这时,我们便会明白成功来源于自信,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素材二 :卓别林的成长轶事
卓别林小的时候,有一年圣诞节,学校组织合唱团,但卓别林却落选了,他很沮丧。后来,卓别林在班上背诵了一段喜剧歌词,博得了大家的喝彩。老师说:“虽然你唱得不好,但你的表演很有幽默天分。”再后来,年轻的卓别林获得了一个去美国演出的机会。然而,这次演出没有引起任何反响。但美国《剧艺报》在谈到卓别林时说:“那个剧团里至少有一个能逗笑的英国人,他总有一天会让美国人倾倒的。”多年后,卓别林终于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卓别林的成功,除了天赋和勤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和最关键的时刻,他还受到了赞美和肯定。
【素材化用】适当的赞扬和鼓励确实有利于人们认清自我,增强自信。著名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的人生成长就是一个例证。在卓别林的成功路上,坎坷和阴影不时而至,可贵的是,老师的鼓励 ,美国《剧艺报》的不吝赞赏,都给卓别林带来了莫大的自信,也帮助他走出阴影,走向成功。
素材三:皇帝的新装
一位奢侈而愚蠢的国王每天只顾着换衣服。一天,王国里来了两个骗子, 骗子们声称可以制作出一件神奇的衣服,这件衣服只有圣贤才能看见,愚人看不见。
骗子索要了大量财宝,并不断声称这件衣服多么华贵以及绚丽夺目。被派去的官员都看不见这件衣服,然而为了掩盖自己的“愚昧”,他们都说自己能看见这件衣服,并赞扬这件衣服的华贵,国王也如此认为。最后他穿着这件看不见的“衣服”上街游行,被一名儿童说破:“他什么也没穿啊!”
【素材化用】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这是人性中的缺点,我们要做的是将其正视并改正,而不是试图遮掩,盲目地信奉他人的胡编乱造。 “他什么也没穿啊”,这句话不仅是对皇帝的新装的揭示,也是对因沉溺于虚荣而没有自知之明的人的莫大讽刺。
【导练命题四】 名人心语
【押题导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9年3月22日,八个字在网络上刷屏了。***主席在会见意大利众议院众议长科菲时,面对科菲的提问,他回答:“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稍作停顿,他继续讲道,“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中国13亿多人民勠力同心来担起这副重担,能把国家建设好。我有这份自信,中国人民有这份自信。”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句话很快传了开来。这一个极具中国哲学色彩的概念,在这么重要的外交场合,由中国领导人道出,有怎样的含义呢?对这八个字,你有怎样的见解和体悟?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点拨】
“无我”的概念,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我”,是一种带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无我”,是一种把小我置于大我中的“无我”。这里的“无我”,提倡的是家国情怀,注目的是天下苍生,它表现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追求,表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表现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格局,表现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的境界……所谓“无我”,也可以称为“大我”。
1.奉献小我,成就大我。这样的理念,影响着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激发出他们心怀家国、守护人民的意愿和行动。我们看到,杜甫在草庐陋室里生活,遇到秋夜骤袭的风雨时,许下的愿望居然不是让自己获得豪宅阔院,他殷殷期盼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在一个人僵卧孤村的时候,心中的所思所想居然不是自己能否走出困顿的境遇,而是不忘“为国戍轮台”,就连迷迷糊糊睡着了,入梦来的都是“铁马冰河”。
2.大我成就小我。我们崇尚英雄,但更要学会“配合”。足球场上11个人,不可能人人都是前锋,一般而言,前锋就一两个人,更多人的任务是组织与防守。前锋的目的,也不是出风头,而是整体战术中的一环。分工不同,但人人都应发挥自己的作用,绝不能只顾突出自己。
3.成就大我,苦练内功。材料中***主席举了举重运动员的例子,说明一个人只有坚持奋斗、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可以从刻苦磨炼提升自己入手,把磨炼意志、提高能力视作成就大我的必经途径。
4.我将无我,伟大的追求。个人幸福,是自我的为己追求;忘掉自我,心系众生,是大我的追求,是奉献的人生。从自我到无我,是人生的自觉成长。
【素材金库】
素材一 :奉献自我的好干部——杨善洲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于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当地奖励给他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捐出了16万,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评价杨善洲: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
【素材化用】“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杨善洲,放弃“小我”,成就“大我”。在他心目中,奉献自我,报效祖国,就是最终的价值追求。这样的“大我”意识也成就了“小我”。这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素材二:助人为乐的蜘蛛夏洛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坏消息打破了谷仓里的平静:威尔伯在圣诞节将会被人杀死,做成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欲绝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然而看似渺小的蜘蛛夏洛却说:“我救你。”于是,夏洛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这些赞美威尔伯的文字彻底改变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威尔伯在集市的大赛上赢得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蜘蛛夏洛为织出那些文字拼尽了全力,不久,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素材化用】“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苍蝇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夏洛的网》让我们懂得:找到生命的价值,在活着的时候做有意义的事情,是生命的真正意义。
素材三:奉献不分贵贱
徐悲鸿在逝世前捐赠了毕生珍藏的文物。郑振铎捐赠毕生珍藏的7万多册善本典籍。巴金捐款数万元并献出他珍藏的现代文学史料充实现代文学馆。范曾将在日本举行书画展览所得的120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作为建设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大楼之资用。纺织女工杜芸芸,将本该归她所有的10多万元遗产交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上述捐赠,表现了他们“富贵于我如浮云”、一心为国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
【素材化用】前辈名人,纷纷捐献出自我所得,目的无他,只为服务社会,贡献国家。平凡纺织女工杜芸芸甘愿捐献自己所得,支援国家建设。可见,奉献精神,不在于个体拥有知识的多寡,地位的高低。
素材四:感動中国奉献人物——王宽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
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
【素材化用】为了素不相识的孩子们,王宽放下身段,卖艺于茶馆,忘了小我。在他心里,孩子们的吃饭穿衣、读书学艺胜过自己的面子,胜过自己的安逸。这种“大我”精神,燃烧了自我,最终升华了人生。
素材五:爱心天使张宝艳、秦艳友夫妇
寻找被拐儿童是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偶发的心愿。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后来,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
【素材化用】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点点个人付出,无数人力量的汇聚,从“小我”到“大我”,这是爱的力量的传递与延续,点滴爱的溪流最终汇聚成温情的海洋。
【导练命题五】 人生感悟
【押题导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苏轼寓居惠州嘉佑寺的时候,纵步松风亭下,走得非常累,便想要到山顶的松风亭休息,但眼下离松风亭还有很远的距离。行走之中,他突然顿悟,休息干吗非要到松风亭,哪里不能休息呢?于是,他得到了解脱。有人认为,每个人有时都会被一些执念束缚,一旦解放思想,就会豁然开朗;但也有人说苏轼的故事含有消极的成分。对此你有何看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点拨】
苏轼是北宋的大文豪,他这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具有较为深刻的内涵,也有一定的禅宗“破我执”的意味。对学生来说,这则材料是语文教材中苏轼旷达开朗形象的写照,可以联系语文课文中苏轼的诗词文章阐述苏轼的旷达,也可以联系生活与历史,以解放思想立意。我们还可以从反面角度看问题,即从应该咬定青山不放松,树立目标坚持到底的方向立意。
1.解放思想,让生命豁然开朗。在生活中,人们往往被许多观念束缚着行动和思考,影响着生活,比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着很多家长,于是他们强迫孩子参加许许多多的培训班。在历史上,“解放思想”是我党优良的思想传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大思想成果。
2.身在逆境,乐观旷达。以苏轼为例,阐释旷达的生活态度。苏轼一生屡遭贬谪,甚至远到海南岛,但苏轼仍以旷达的生活态度,不断突围,超越自己,超越荣辱。这样的例子不乏其人,比如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咬定青山不放松,树立目标要坚持到底。反向立意,树立目标就应该坚持到底。苏轼的解放思想是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带有阿Q精神胜利法的意味。如果事事这样,处处这样,我们将会一事无成。
【素材金库】
素材一:一生襟怀数苏轼
惠州、黄州、儋州,都是苏东坡的流放之地。而黄州这座山环水绕的荒地在他的笔下却是“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多石崎岖的坡路被写成“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岭南路远,古人莫不视为畏途。韩愈被贬潮州,柳宗元被贬柳州,作诗多为凄苦之音,然而当四十岁被贬至惠州时,苏东坡却作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能从被流放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以幽默的笔调化解之,表现了他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脱,其乐观精神可见一斑。“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苏轼从儋州遇赦北归时所作,诗中流露出战胜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宠辱不惊的阔大胸怀,气势雄放。
【素材化用】人生的坎坷,成就了苏轼的旷达,仕途上的失意,成就了一代文豪。顿悟之下,人生多绚烂。
素材二:刘禹锡玄都观赏桃花题诗
唐宪宗年间,长安玄都观里广植桃樹。有一年,归京的刘禹锡前往看桃花,触景生情,写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人有春天看花的风俗,但唯独重牡丹,虽然也看桃花,但在观念中始终认为桃花的花品不高。刘禹锡在诗中表达了对桃花的轻蔑,并以桃花喻权贵,讽刺他们是在排挤走自己的情况下才被提拔起来的。这首诗,触怒了权贵,乃至唐宪宗。于是,刘禹锡再度被贬去了偏僻的连州。
14 年后,刘禹锡取道洛阳,复回长安,再度入朝为官。不久,刘禹锡又作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此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他的不屈与乐观。
【素材化用】诗人刘禹锡题写玄都观桃花的故事让人拍案叫绝。两次被贬,初心不改,坚持正义,多年如初。所谓“前度刘郎今又来”确实够骨气,他这种随时迎接斗争的勇气,这种不向恶势力妥协、蔑视权贵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