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导练命题一】“四心”
【押题导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认为每一个人都应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少了其中的任何一“心”,一个人都不能算作完整的人。其实,这四种“心”也应该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请选择其中一“心”作文。
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立意点拨】
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指为人要有同情之心。就是说,对受苦受难的人,如果没有同情心,不能算是人。恻隐之心使人具有仁爱之心和悲悯情怀,构成行善的动机。
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自己或者别人的坏处感到羞耻和厌恶的心,不能算是人。羞恶之心,指因己身的不善而羞恶,见他人的不善而羞恶。羞恶之心使人具有浩然正气,带给人奋斗的动力。
3.“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就是说,没有谦辞礼让的心,不能算是人。辞让之心,指的是谦逊推让。辞让,是生活中对自我的洗礼,是生活中对他人的尊重。辞让之心使人辞去虚名浮利,推让中体现对他人的关爱、尊重。
4.“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就是说,没有是非善恶的心,就不能算是人。是非之心,指要辨别正确和谬误。是非之心,让人拒绝不良的诱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素材金库】
素材一:心怀恻隐,“欧刚加” 史怀哲
史怀哲在30岁生日的前几个月,看到了一篇介绍非洲严重缺乏医护人员的文章,之后他便毅然抛下事业,进入医学院学医,开始了极其忙碌的生活:他在神学院讲课,跑去医学院听课,回教堂讲道,还要努力地练习管风琴,7年后,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13年,38岁的史怀哲博士,偕同夫人海伦,带着70箱装满医疗用品的行李,来到了法属赤道非洲(现在的加蓬共和国),在奥果维河畔的兰恩巴涅设立了医院,他的医院因陋就简――最初的治疗室是由鸡舍改造成的,却救治了无数人。奥果维河畔的居民叫他“欧刚加”――在土著语言中是“巫师”的意思。
而史怀哲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把全部奖金连带演讲、演奏所得,全都用来增盖兰恩巴涅的麻风病医院。
【素材化用】
面对非洲严重缺乏医护人员的现状,史怀哲博士毅然决然抛下事业,进入医学院学医,以全部的心血投入到非洲医疗事业上,并为之奋斗终生,他的心因恻隐而更加充实、更加广阔、更加纯洁。常怀恻隐之心,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世界也将会更加美好。
素材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东汉人杨震是个颇得称赞的清官。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东莱太守。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冒邑。冒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听到杨震到来,王密晚上便悄悄去拜访杨震,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
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荐举表示感谢,二是想通过贿赂,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可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说:“幕夜无知者。”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
【素材化用】
《元史·杨忍传》中提到“知羞耻成人”。 一个人不知道羞耻,就不会有自尊;有了羞耻心,人才会有尊严地生活。无羞无耻,何以为人?作为一个公民,更应该具备一点羞耻意识,如耻于违法乱纪,耻于不讲公德,耻于玩忽职守,耻于损公肥私,耻于损人利己,耻于丧失国格、人格,耻于做一切不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只有這样,才能真正做一个无愧于心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素材三:12分钟4次让座
近日,慈溪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在293路公交车上,短短12分钟连续4次让座的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了。这段“暖视频”经人民日报转发,截至记者发稿,阅读量已经高达687万。小学生12分钟4次让座,每次让座都有他的理由。比如第一次让座,他考虑叔叔工作累了,让给叔叔坐坐;第二次让座,他考虑叔叔带的东西多,应当有个座位;第三次让座,他考虑老爷爷上车,应该孝敬老人;第四次……总之,他处处都在为别人考虑,为别人着想,把方便让给别人。
【素材化用】
辞让是美德,是和谐各种关系的万能钥匙。“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史上经典辞让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浓郁的芳香。“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小学生12分钟4次让座,他这份辞让之心,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
素材四:牛根生的雪中送炭
蒙牛乳业老总牛根生本是伊利乳业集团旗下的一员虎将,并和原老总郑俊怀情同手足。但随着牛根生的业绩越来越卓著,他逐渐受到郑俊怀的排挤,后来牛根生不得不离开伊利集团而独自打拼。然而,后来郑俊怀因挪用公款而入狱,就当郑俊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离他远去时,只有牛根生,曾被他处处打击的兄弟来监狱探望他,还替郑俊怀支付了他女儿的留学费用。
【素材化用】
是非之心是做人之本,它使人了解何为对,何为错,让人在做人上不会迷失方向。是什么让牛根生没有在自己对手落难时落井下石,反而雪中送炭,伸出援助之手呢?我想正是那颗是非之心,正是那颗是非之心让他始终铭记着当年的那份兄弟之义。尽管眼前的兄弟已不是当年的兄弟了,但那份义气却永远存在。
【范文】
心灵花园
江西省南康中学 陈逸如
人的心灵是自己耕种经营的花园,这个花园中有一隅便是是非之心的天地。只有懂得如何经营是非之心这片园地,辨别正确与谬误,坚持自己的原则,心灵花园才能完整,人生才能美满。
耕耘心灵花园,种下正直敢言的兰花。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被人们誉为“中国第一硬骨头”的马寅初,紧握双拳,言人之不敢言,铿锵有力地说出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新中国成立前,面对四大家族的横征暴敛,他毫不讳言地让蒋介石处分宋子文一行人;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我国人口激增的国情,他不畏惧“文革”的风暴,提出我国应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面对别人的非议和诘难,他敢于道出自己坚持的理念。
马寅初坚持真理,明辨是非,用坚定书写下了自己正直敢言的人格,用勇敢打开了真理的大门。在是与非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真理。
耕耘心灵花园,种下傲霜斗雪的梅花。
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在太平盛世已非易事,更何况是面对国家沦陷、战火蔓延的惨景呢?他是盛放在硝烟中的一枝傲雪梅花,当身陷沦陷区,面对敌伪分子的威逼利诱时,他毅然蓄须明志,拒绝为敌人唱戏。他就是梅兰芳。面对大是大非,他从未混淆。他用不屈的脊梁证明了自我,对与错、是与非就如河的两岸,他坚定地站在了正确的一边。
耕耘心灵花园,种下拒绝冷漠的向日葵。
当年幼的小悦悦因行人的冷漠而丧命于车轮的碾压之下时,人们的是非之心终于被唤醒。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人们变得如此冷漠?对与错,是与非,在这一刻无比清晰,大家对这18个冷漠的行人的声讨彰显了这个社会的是非之心。我们应明白,只有明辨是非,社会才能走向康庄大道。
心灵的花园,是非之心的园地,它需要我们精心经营——剪除心灵的杂草,种下面对是非敢言的兰花、傲霜斗雪的梅花、拒绝冷漠的向日葵,让人性之美光芒万丈!
【点评】
该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最大的亮点是说理的形象性。文章开篇别具一格地将人的心灵比喻为花园,把写作重心放在论述是非之心对花园之重要性,十分契合题意;接着选取了兰花、梅花、向日葵三种花,从正直敢言、傲霜斗雪、拒绝冷漠三个角度,论述如何耕耘心灵花园,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避免了一般议论文单纯的说教。此外,总分总的结构使得文章思路清晰。精心选取的马寅初、梅兰芳、小悦悦三个典型事例,让文章论据丰富。
(指导老师:黄绍文)
【导练命题二】回乡创业
【押题导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0年前,刘康从贫穷的山村来到深圳创业。通过自身的奋斗,他拥有了自己的企业,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也真正融入了这座城市。如今,他虽近花甲之年,但还想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去,再回到自己的故乡,干一番事业。对此,家人有不同的声音,这事也传到了身在海外读研的儿子刘根耳中。
如果你是刘根,如何看待父亲刘康的想法?请你代刘根写封信给刘康,说说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点拨】
1.回到山村,于个人而言,乡村资源丰富,机会多,创业成本低,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于村里人而言,有知识的人回乡干事业,不仅能带回投资,更能带回农村发展新理念、新模式和农业新业态,是乡村振兴的宝贵力量。
2.留在城市,于个人而言,有压力也有动力,机遇多,能力提高快,更容易实现个人价值。于家中老人而言,城市医疗水平高,养老治病条件佳。于家中小孩而言,教育资源好,视野更为开阔,对孩子成长成才有利。
3.于国家而言,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反哺家乡建设,能够带动农民就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农村兴旺,着力以“回创能人”唤醒乡村发展潜能,不断激发“能人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的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素材金库】
素材一:朱吉坤的選择
父母年事已高,摔过跤的父亲记忆力更是大不如前,身为家中独生子的朱吉坤本想把父母接到城里,但父母习惯了农村自由自在的生活,觉得住在城里像关在鸽子笼。经过再三权衡,朱吉坤决定辞去电气工程师的工作,带老婆孩子返回家乡江苏泰州,跟父亲学养螃蟹。回乡之后,因同行竞争激烈,他暴瘦23斤。但最终他顶住了压力,养螃蟹、开网店卖螃蟹、经营螃蟹饲料加工厂三线开工,成了年入百万的农民企业家。但他的大学老师却很痛心:你养螃蟹多成功,中国高等教育就有多失败!
【素材化用】
刘少奇同志与掏粪工人时传祥握手交谈时诚挚地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但都是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朱吉坤的养蟹与他的教育并不冲突。
素材二:君子通大道
秦玥飞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专业的高才生,让人们感动的是他的选择。大学毕业时,秦玥飞没有去跨国企业做白领,而是选择回祖国农村服务。他当时的想法是,“我必须了解我自己国家的普通老百姓,了解他们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酸甜苦辣。我要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改变,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
2011年,秦玥飞来到湖南衡山脚下的贺家山村担任大学生村干部,为当地改善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3年时间,他为村里募集到了80多万元建设资金,而上万元的路费则是从自己的工资里挤出来的。他从村里的陌生人变成了乡亲们的贴心人。
2014年,首个服务期满的秦玥飞,再次做出非常选择:放弃提拔机会,转至更加偏远的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干部。
【素材化用】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一份份学历,很像一步步离开土地的台阶,但是,这位高才生把这些台阶反转成一次隆重的返回。
素材三:守護民族文化
1988年,张雪出生于苏州镇湖的一个刺绣世家,从小便受到苏绣文化的耳濡目染。不过刺绣曾被称为女红,做这一行总有些性别标签,张雪只是偶尔帮帮身为研究员级高级美术工艺师的母亲薛金娣的忙,并没有专业学习苏绣。高中毕业,张雪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大四时还拿到了英国利兹大学的offer。但是,本该出国留学的他,选择了回到家乡拿起针线,做一名绣郎。
原来,张雪发现家乡学苏绣的年轻人实在太少了。镇湖是苏绣最主要的产地之一,有八千绣娘之说,但张雪注意到,在专业从事苏绣的人当中,35岁以下的不到五十名。这样下去,正宗苏绣的传承将越来越艰难,他感到十分可惜。
2014年,张雪的“苏绣经素描、漫画处理后的创业产品”被评为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
【素材化用】
“我想把苏绣,作为我一生追求的事业。”张雪这样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成了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苏绣,作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发展前景来看,都是难能可贵的。张雪这种放弃城中优越工作,只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点赞。
【导练命题三】“流失”
【押题导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这个时代,水土大量流失,传统在流失,人性也在流失……许多珍贵的东西都在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里渐行渐远。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1.从“流失什么”的角度:(1)水土、空气等自然资源的流失、污染;(2)传统的流失,如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日益萎缩;(3)人性的流失,如道德、品质、良知等的异化;等等。
2.从“为什么流失”的角度:(1)市场经济时代下,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珍贵的东西”被物质化、简单化,进而渐渐流失;(2)人们对“珍贵的东西”缺乏一种敬畏的心理;(3)社会与政府相关责任感的缺失导致“珍贵的东西”流失;(4)“珍贵的东西”本身存在某些缺陷,使之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流失;等等。
3.从“该怎样面对流失”的角度:(1)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不能让河流、水土、空气等被污染;(2)个人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不能片面地、极端地追求商业利益,对“珍贵的东西”要有敬畏心与保护意识;(3)政府相关部门要给“珍贵的东西”的保护与弘扬提供必要的支持;(4)赋予“珍贵的东西”新的、合理的内涵,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等等。
【素材金库】
素材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文化的携带者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即致力于城市文化和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特别专注于对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冯骥才曾说:“我们这一代人身处历史的迅速变化之中,从原来的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化,从原有的比较封闭的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这个过程出现了传承中断,但你不会马上感觉到。精神的事物一定是不知不觉地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这个时候谁觉悟得早,谁就会给我们多留下一点东西。我在牛津大学给中国留学生演讲时,我跟学生说,大年三十晚上如果因为有事回不到家,回不了国,你给你爸妈打电话连声音都跟平时不一样,特别亲切,为什么呢?因为你身上的中华民族DNA发作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文化的携带者,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这个自觉。我们整个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对我们自己传统的淡漠,因为长时间的淡漠而产生的无知。我们的民间艺术、音乐、歌舞、戏剧,我们各式各样传统的村落在消亡,很少有人去保护它,保卫它。只有少数的人、有心的人去做。文化先觉就是应该主动地关切我们的文化现状。”
【素材化用】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文化的携带者”,在传统文化保护这一宏大话题上,学者冯骥才的话语可谓一语中的,振聋发聩。面对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遇到的新情况,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整个文化的现状的同时应主动而积极地去引领文化的走向。
素材二:新“24孝”的传承与创新
2012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审议,修订草案中新增的一条“常回家看看”,引起社会巨大关注和争论。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吴玉韶称,新“24孝”的行动标准与旧“24孝”的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创新”。
与传统的“24孝”相比,新“24孝”更简洁易懂,朗朗上口,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
【素材化用】
在一个高速老龄化和道德危机的时代,倡导孝道无疑具有现实必要性。细看新版“24孝”的行动标准,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它不是愚忠、愚孝的训教思维,不是没有内容的空洞说教,而是触及了很多现代人容易忽略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行为指向性,可以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素材三:红领巾遭商用,是失了底线的做法
2018年9月,山东菏泽开发区丹阳路小学向小学生发放的红领巾上,印有“菏泽万达广场”的广告,除此之外,发放的学生帽上也印有该广告。这已经不是红领巾第一次被用在商业领域了。2018年8月,某企业邀请日本演员出席商业活动时,为其佩戴红领巾,这一行为引发社会轩然大波,舆论一边倒地指责、批评。
【素材化用】
紅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这一块“小红布”的意义在于彰显爱国主义所指明的义务与美德,是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统一利益、共享意识的载体。面对神圣庄严的红领巾,小学生内心迸发的是自豪与尊敬之感。将商业营销的主意打到红领巾上,暴露出一些商家在利益为先、功利至上的考量下,失去了底线。
【导练命题四】“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押题导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是当代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也成为谢家教育后代的家训。
你对此联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点拨】
1.知足、知不足。“足”是何意?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①“足”为“长处、优点”之意,“不足”即“缺点”,知足知不足,即正确认识自我。②“足”是“足够、充足”之意。知足,就是满足;知不足,就是不满足。知足知不足,就是要我们清楚、明白:何者该知足,何者该知不足。知足,即抑制自己的非分欲求,在尘世生活面前超然淡泊,可心安,可常乐,可不辱;知不足,即不甘人后,锐意进取,方可上进,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好学的态度。
2.有为。“为”,是“做”之意。“有为”指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有为”告诉我们要积极进取,努力争取。
3.有不为。“有不为”指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有不为”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底线(保有道德、良知等),如刘备有言“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徐特立也有云“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有为有不为,即能正确处理事情。
【素材金库】
素材一:恬淡知足的弘一法师
近代的弘一法师,淡泊物质,随缘生活。一条毛巾用了十八年,破破烂烂的;一件衣服穿了几载,缝补再缝补。有人劝他说:“法师,该换新的了。”他却说:“还可以穿用,还可以穿用。”出外行脚,住在小旅馆里,小旅馆又脏乱、又窄小,臭虫又多,有人建议:“换一间吧!臭虫那么多。”他如如不动:“没有关系,只有几只而已。”平常吃饭佐菜的只有一碟萝卜干,他还吃得很高兴,有人不忍心地说:“法师!太咸了吧!”弘一大师恬淡知足地说:“咸有咸的味道。”
【素材化用】
不受物质的丰足或缺乏所系缚,贫穷不尝以为苦,富裕也不曾以为乐,觉得这样也好,那样也不错。不管物质好坏,境遇顺逆,精神一样愉快、轻安。就这样,知足的弘一法师超然物外,在恬淡的生活中活得潇洒自如。
素材二:文彦博的罐子
北宋政治家文彦博,小时候常常犯错。有一天他觉得这样下去会害了自己,于是他拿来两个罐子,一个盛红豆,一个盛黑豆。一天下来,做了几件好事就往罐子装几粒红豆,而做了坏事就往罐子里放黑豆。最初,每天罐子里黑豆总是很多。于是他就每天晚上反省自己,思考自己为什么会犯错,然后时刻警醒自己不得重犯。日积月累,罐子里的黑豆不再增加,而红豆越来越多。他犯的错误不断减少,个人能力素养也不断提高,最终成为一位为人民做好事的清官,被世人尊称为“贤相”。
【素材化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如果不自省,不弥补,错误越积越多,将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学业、事业无成,甚至会导致人格的缺陷。文彦博知不足,不断找不足,完善自己,最终成了“贤相”。
素材三:卖菜阿姨陈树菊
中国台湾的卖菜阿姨陈树菊自幼家贫,父母去世得早,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便压在了她稚嫩的肩上。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卖菜,在养活了一家人的同时,她还不忘回报社会。几十年间,她累计向慈善机构捐赠了100万台币。
【素材化用】
卖菜阿姨陈树菊用她的行动撑起了他人人生的蓝天。她瘦弱的身躯散发着人世间最美的光辉,那庞大的捐款数额与她家中的一贫如洗之反差,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心灵。陈树菊,真正将“有为”诠释到了极致。
素材四:法布尔的凸透镜
有位青年非常刻苦,可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有一天,他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事业上,结果收获却很少。”法布尔同情、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又说:“是啊,我爱文学,也爱科学,同时,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也很浓,为此,我把全部时间都用上了。”这时,法布尔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凸透镜,并做了一个“小实验”:当凸透镜将太阳光集中在纸上一个点的时候,很快就将这张纸点燃了。接着,法布尔对有些茫然的青年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试试看,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这位青年恍然大悟。
【素材化用】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不为,方可有所为。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法布尔借用凸透镜将太阳光集中起来并点燃纸张的实验,说明有所不为和集中精力的重要性。其实,不仅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容易犯这种不会舍弃的毛病,有所专长的人也容易犯这个毛病。少则得,多则惑。同时追逐两只兔子的人,一只兔子也抓不住。
【导练命题五】忍不忍
【押题导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阿拉伯有句谚语:“为了玫瑰,也要给刺浇水”。英国大文豪毛姆曾说:“富者能忍保家,贫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意笃,朋友能忍情长,夫妇能忍和睦。”《论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请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点拨】
1.有所忍。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积蓄能量,为了未来,可在忍中夯实力量,等待时机,凝聚爆发力,这样方可走向成功。忍是环境和机遇对人性的社会要求,对于一些小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以和为贵,社会将更加和谐。
2.有所不忍。忍是怯懦的表现,在事关民族气节、民族精神、人格尊严时,我们不可忍;面对邪恶,面对污秽,面对黑暗,我们不可忍。
3.有所忍,有所不忍。可忍处,当俯首躬耕,养精蓄锐;不可忍处,当拍案而起,敢于抗争。
【素材金库】
素材一:司马迁之“忍”
史学巨作《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仕途坎坷——因与汉武帝意见相左而受宫刑之罚。于一名男子汉大丈夫而言,这是何等羞辱,但他忍了下来。他忍受世俗的眼光,忍受闲言闲语,忍受心中巨大的痛苦,为的只是心中那个坚定的信念——完成《史记》。最终,他完成了心愿,也在中国的文学华章上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素材化用】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在《留侯论》中一语道破了张良之忍的真谛,揭示出张良隐藏在顺眉善目之下的那颗不甘平庸的心。无论是張良还是司马迁,一时的隐忍都是为他们远大的志向作铺垫。就如福楼拜所说:“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忍一时,退一步,他们的鸿鹄之志在暂时的退让中愈发坚定。
素材二:张中行之“不忍”
与季羡林、金克木并称为“未名湖畔三雅士”的张中行先生,即使到了晚年,也无法做到对文坛上的一些恶劣的现象熟视无睹。他在晚年仍然多次发文批评当今文坛某些所谓的“大家”不追求文章精进,只求浮名。
同样,中国台湾作家龙应台在《野火集》一书中也勇敢地揭露了生活中人们肆意破坏自然、为了谋利而损坏环境的现状。她在书里写道:“我不愿描写那些虚假的美好,我也无法写下,因为面对这些社会中的状况,我心急如焚。”她的“不忍”促使了更多人的醒悟。
【素材化用】
对社会中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不该忍时便勇敢地站出来,指点江山,激浊扬清。文坛大家张中行先生的“不忍”和龙应台的“不忍”,为文坛、为社会创造了健康向上的风气。
素材三:上“忍”若水,因时而变
《论语·八佾》中言:“是可忍,孰不可忍。”
陈胜不能忍,毅然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历史的车轮得以前行;韩愈不能忍,倡导“古文运动”,中国文坛一改浮华的文风;仁人志士不能忍,他们愤然而起,从变法改良到武装起义,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被推翻……
【素材化用】
只有敢于对不好的旧事物拍案而起,勇敢出击,才能创造出新的事物,才能推动历史前进。懂得忍与不忍的人,他们的目光会放得很远,他们的道路会铺展得很宽,他们会忍但不是一味忍耐,他们有原则但不拘于原则——上“忍”若水,因时而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