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GDP增速为6.9%,是自1990年以来首次跌破7%。纵观整个舆论场,有关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判断基本达成共识,慢速增长成中国经济“新常态”。
2016年1月1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状况,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GDP增速为6.9%,是自1990年以来首次跌破7%。由于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困难论”的舆论发酵,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个方面的数据,不少媒体在相关消息的处理上突出了2015年中国GDP增长创下25年来新低的字眼。然而纵观整个舆论场,有关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判断基本达成共识,慢速增长成中国经济“新常态”。
美国GDP总量是中国的1.7倍
2015年中国GDP为67.67万亿元,以2015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计算,2015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0.42万亿美元。
2014年,美国GDP总量为17.4万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预计,2015年美国GDP同比增速为2.7%,因此2015年美国经济总量大约为17.87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7倍。
根据公开数据计算,2015年德国和英国的经济总量分别为3.92万亿美元、3万亿美元。可以理解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美国之间还差了一个德国加一个英国,而德英分别是世界第四、第五经济大国。
中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虽然中国GDP总值还远赶不上美国,但是已经非常可观。然而2015中国人均GDP为5.2万元(按13亿人口计),约合8016美元,距离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3.7万美元以上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这就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说庞大的中国,经济总量虽然上去了,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经济并不富裕。
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乏力,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贸易下降,金融风险增加的局势下,赚钱越来越难,想要让自己的资产升值,实在不易。
31省份GDP出炉山东居第三
截至1月27日,全国31省份已全部公布2015年经济数据,盘踞榜单前三名的依然是广东、江苏、山东,其中广东、江苏两省GDP总量首次迈入7万亿大关。2015年GDP总量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共25地,31省份中GDP增速超7%的共23地。值得注意的是辽宁以增速3%垫底,且创下23年以来的最低值。
多年来,盘踞“31省份GDP排行榜”前三名的是广东、江苏、山东。据此前广东省、山东省统计局数据,2015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7.28万亿元,自1989年以来连续27年稳居全国各省市第一;江苏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仅次于广东省,稳居全国第二位,江苏和广东的差距逐步缩小。2015年,山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02.3亿元,跻身“6万亿俱乐部”,在江苏之后。
31省份中GDP总量倒数三地分别为西藏、青海、宁夏,GDP总量均在3000亿以下,其中垫底的为西藏,2015年GDP总量仅1026.3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西藏总量最少,但同比增速达到11%,整体经济在加快速度发展。
增速方面,31省份中有23地GDP同比增幅超过7%,超过10%的有3地,分别为重庆、贵州、西藏。2014年GDP增速GDP同比增幅超过7%有26个,高于10%的省份有五个,2015年地方整体增速呈小幅下滑趋势。
特别要注意的是,山西及辽宁的经济增速再次放缓,据了解,去年山西以涨幅4.9%的成绩垫底。今天GDP增速进一步下滑至3.1%,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山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东表示,2015年山西在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经济运行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仍处于最困难时期。山西省经济发展中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经济结构积极变化,民生进一步改善,实属不易。
青岛GDP逼近万亿
杭州成为中国第十个“万亿GDP”城市。2015年杭州经济形势通报会上的数据显示,2015年杭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3.58亿元,成为中国第十个GDP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城市。上海2015年全市GDP达到2.5万亿元,仍然是中国GDP总量最高的城市,北京2.3万亿元排名第一。
2015年,对于青岛而言,是调稳创颇见功力的一年。政府精准指导,重视运用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协调改革的各个方面,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相互衔接和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了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和运行质量“三量齐升”,在适应经济新常态中不断强结构强动能,形成调稳创的“青岛样板”。
“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300.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增幅高于全国6.9%和全省8%,尤其是首次高于全省的增幅。”青岛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张德祥表示,虽然2015年青岛市GDP增幅低于“十二五”期间9.7%的年均增幅,但实际上青岛经济对全省乃至全国的贡献正在加大。
数据显示,分产业看,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363.9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026.46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4909.63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比例为3.9:43.3:52.8。张德祥介绍,这些数字显现出青岛经济稳中向好趋势:三产的比重占到了52.8%,比“十一五”末高出6.4%;2015年全市国税收入增长4.5%,而取自于三产的税收增长为7.8%,明显高于来自二产的比重;就业情况来看,全市承载新增就业41.4万人,仅三产就吸纳了26万人,占比超过60%。由此可见,三次产业中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非常明显。
2015年,青岛工业生产也实现了稳步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产销率为98.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201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555.7亿元,增长14.2%。其中一产投资增长9.8%,二产投资增长16.5%,三产投资增长12.1%。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青岛来说压力巨大!”201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359.8亿元,其中出口2816.7亿元,增长0.2%。张德祥认为,0.2%的出口增长实属来之不易。尤其2015年四季度,全市主管部门和外贸企业共同努力,除了企业练内功之外,也开拓了许多新市场,中韩自贸区、“一带一路”都成为促进外贸增长的积极因素,保证了全年出口额的正增长。
2016年,青岛经济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以现状来看潜力颇大。张德祥介绍,全市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中,除了石化工业产业链产能下降,其他九条全是增长态势。其中机械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船舶海工产业增幅甚至达到两位数以上,经济转型升级趋势十分明显。另外,老企业搬迁带来的新工艺、新设备上马,也给青岛市未来的经济前景带来了可喜的预期。
“从国际视野看,‘去产能不仅仅是产能的调整,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毕监武认为,青岛应当把创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作为重要方向,在国家层面有更多担当。寻求新的增长点,应全面布局一带一路整条线,通过投资或输出管理,争取成为高铁、核电之后国家第三张靓丽的名片。特色产业方面,要将增长潜力大、产业链条长、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比较优势强、环境效益优的产业作为海洋高端产业选择的重点方向,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与海上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高端位置的蓝色产业,培育形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