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27岁的人是否能成为博导?
2015年2月,一篇名为《浙江大学将现1988年出生的教授、博导》的文章在网络上和微信圈疯传。“1988年出生”“教授”“博导”和“浙江大学”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虽然,该消息最终被校方证实是闹了“乌龙”,但“27岁的人是否能成为博导”的话题仍被众媒体晒出来进行“拷问”。
◎赞成方:打造成功的用人范本
作为旁观者,应以一颗平常心、包容心去对待有才能的年轻人,看到其潜力,看到其未来。其实,聘用27岁的人做博导是成功的用人范本,应该予以借鉴和推广。对于我们而言,思考如何让年轻人脱颖而出,如何让年轻人崭露头角,真正为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创造最好的平台和空间,才是迫在眉睫之事。
◎谨慎方:不拘一格仍需有“格”
在不拘一格的背后,还是要有“格”的——严谨合理的程序和制度。事实上,只有做到过程透明和程序正当,创新的阻力才会减少。在被赋予权力的同时,审慎地使用权力,这是创新者们应时刻引以为戒的。
中戏“素颜艺考”
与往年不同,2015年中央戏剧学院首次在招生简章中强调“不得带妆,须着日常服装考试”。在考试现场,记者看到,一些已经进入考场的考生由于不符合素颜要求,被考官要求在场外卸妆后再进入考场考试。对此,院长助理郝戎介绍:“报考表演系的考生初试时可化淡妆,而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的考生则必须素颜。我们要看的是学生本来的素质,所谓‘璞玉不琢。”
淺解读:一种正确的导向
把艺术的标准放在个人的真实水平而非个人的外貌上,是一种正确的导向。艺考属于高考的一部分,其公平关乎社会的公平。近年来,有关艺考的种种“潜规则”传闻不绝于耳,这无疑损害了高考的声誉。
深视角:需实在的制度建设
艺考的公平,不是哪所学校心血来潮后实行了某一特殊的考试政策就能换来的,而需要实实在在的制度建设。一方面,让艺考面试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另一方面,也需要约束高校导师和教授手中的权力,严肃查处各类“潜规则”,对于丧失师道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进行依法处理。
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
2015年3月4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表示,现行教师节缺乏必要的历史意蕴,无法彰显中国教育传统的文化内涵,而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当今教学改革的方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因此,他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
◎点赞派: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当前,我们正在构建属于自己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强大的国力、强大的国防、强大的经济,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因此,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大力宣扬孔子的儒家思想,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是非常有意义的。
◎吐槽党:不要虚假的尊师重教
真正的尊师重教,不在于戴高帽、重形式,而在于抓好教育改革,让每个公民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如果教育由传授知识向发展能力转变,如果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华丽转身,如果教师与学生各得其乐,就像费孝通先生所说的那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高校最大一波“更名潮”来袭
近日,教育部对2015年32所新设高校、更名高校进行公示,其中9所“学院”更名为“大学”,7所“专科学校”更名为“学院”。据统计,从2008年至2014年间,全国共有380所大学集中更名,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最大一波“更名潮”。
◎正声音:一种理性的回归
在经历上一波“更名潮”的集体盲动之后,一些高校改名,未尝不是受到市场和教育规律的教训后的一种理性回归,只是这种回归稍晚了些。不过,只要办学理念与校名同步回归,一切都还来得及。这对高校、对学生,都应该是一个利好。
◎反透视:急功近利、盲目发展
高等教育要追求的不是校名的“高大上”,而是教育质量和科研实力的“高大上”。这需要每所高校明确自身定位,摒弃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的思想,积极修炼内功、发展内涵。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任,也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