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低头族,请抬起你高贵的头颅

时间:2024-06-03

黄忠,温州市高中文学社联盟秘书长,高级教师。曾在《意林》等几十家报刊发表文章,曾获得温州市第三届师德楷模奖。指导学生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多名学生获得包括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在内的文学奖项。曾接受《温州都市报》《温州教育》等媒体专访。

雨果说:“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它能化解一切误会,让人们更亲近。”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介入,我们的沟通方式却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微信、微博取代了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发语音、发朋友圈成了时下人们新的交流方式。与此同时,现代人的心灵和情感状态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人们的感情似乎并没有因为科技所带来的便捷的沟通方式而日益增进,反而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现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2015年,抢红包的热潮席卷了除夕夜,微信红包、语音祝福似乎淹没了我们传统的年味。为此,有人打趣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一家人坐在一起,你我却在抢红包。”

材料二 近年来,“冷漠症”一词在网上频频出现。有调查显示,40%的年轻人没有每天都与家人沟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青少年与父母之间、与朋友之间心贴心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少。我们应该如何拉近距离、敞开心扉呢?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想?请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沟通,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永远不会过时。QQ、微博、微信……现代人沟通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外界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却越来越稀缺。尤其是对现代青少年而言,这个话题就显得格外重要,它既是高考作文考查的一个方向,也是促使青少年对自身生活反思和检视的一次机会。

正确衡量电子产品的利弊,不做低头族。

电子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问题。低头族的出现,正是在警醒我们,不能让智能设备杀死人类的情感沟通。因此,我们要学会远离电子产品的危害,不让电子产品成为我们心贴心交流的障碍。

/夺分素材/

男子列车枪杀大学生 满车低头族无人发觉

2013年10月,一名歹徒在美国旧金山的地铁里挥舞着手枪欲实施抢劫。然而当时满车的低头族都盯着自己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毫无察觉。歹徒见无人理睬他,便恼羞成怒,对着一名大学生的后脑勺开了枪,乘客这才惊觉身边的危险。

点拨:这样的案例发人深省。危险近在咫尺,但是人们却各自沉浸在平板电脑的世界里,犹如相互隔绝了一般,这不是一种智能科技带来的危害吗?

看手机的“盲人”

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了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都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课堂上、公车上、餐桌上低头族随处可见。这道独特的风景线不仅毫无美感,还在无形中在人与人之间竖起了一道道坚硬的屏障。

点拨:我们把网络上的虚拟世界变得越来越五彩斑斓的同时,不能把原本绚丽多姿的现实世界描上灰暗的色调。智能产品只是工具,可以适当依赖,但不能本末倒置,让其主宰我们的生活和思考。

敞开心扉,寻找正确的沟通方式。

随着时代发展,青少年与网络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但与父母的距离却渐行渐远。在现代的社会语境下,父母与子女、朋友与朋友之间心贴心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像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高昂的价格购买这种商品。”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桥梁,还有比面对面的交流更能直抵人心吗?

/夺分素材/

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

在安德烈还处于少年时期的时候,龙应台就离开了位于欧洲的家,回到台北做公务员。渐渐的,母子俩人变得无话可谈。龙应台觉得与儿子之间有了一堵无形的墙,儿子不再愿意拥抱她,还刻意疏远她。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亘着东西文化。因此,龙应台选择用写信的方式重新认识这个18岁的儿子。隔着遥远的距离,母子俩人真诚的、敞开心扉的纸上交流消除了彼此间的隔阂。儿子打开了心灵的天窗,愿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母亲。后来,这些通信被龙应台集结成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

点拨:沟通是一门需终生学习的艺术。粗糙、生硬的交流,除了把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撕裂得如东非大裂谷般无法弥合,毫无裨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际沟通也应采用这种温润、暖心的方式。

打開“心锁”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啪”的一声就被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钥匙:“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都打不开,而你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点拨:我们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有时会感觉彼此之间悬挂着一把“心锁”,但其实只要进入心灵的频道,就定能找到执掌人际沟通的金钥匙。

重拾关心和温暖,告别冷漠症。

摔倒的老人不敢扶,信任变得脆弱……冷漠症一词已经成为时下社会百相的写照。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如果每个人都为社会注入一些温暖的因子,使温暖汇聚,冷漠症必然就没有存在的空间了。

/夺分素材/

鲁迅笔下的看客

“中国的群众都是‘戏剧的看客”,鲁迅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鲁迅笔下的“庸众” 有一种深沉的失败感、自卑感,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压抑,使他们变为不参与、不干涉政治的思想与行为方式 。在这些看客群体看来,多么崇高、多么伟大的奋斗、牺牲都化为了一场“戏剧”,多么崇高、多么伟大的牺牲者也都不过是一个滑稽的表演者而已。

点拨:这种刻于骨子里的国民劣根性,让人不得不深刻检视自己的内心。

玻利维亚“拥抱日”

2015年2月7号,玻利维亚举行了第三届“拥抱日”活动。这项活动由当地文化部主办,目的在于通过拥抱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活动在当地热闹的商业中心举行,来参与的人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老年人还是小朋友,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互相给予对方温暖的拥抱。

点拨:在真诚的微笑和拥抱中,人与人的距离可以贴得更近。当下社会不仅需要经济的腾飞和科技的发展,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热情和温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