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中考生物学试题解析及备考策略

时间:2024-06-03

陈腊琴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 100022)

2019年北京市中考生物学试题,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总体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考查生物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能力,学科特色鲜明,地域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学生在考场中也能感受生命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1 部分试题解析

1.1 体现学科特点,形成生命观念 试题中第5、 9、 14、 16、 18题分别从“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角度考查裂叶山楂叶片结构、肺的结构功能、夜蛾逃生策略的多样性、科学运动增强体质、人体肾单位结构与功能等,体现了对学生生命观念的评价。

例1(第16题) 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 负重屈肘能锻炼上肢力量。据图1所示,该运动中肱二头肌牵拉桡骨绕活动。肱二头肌收缩所需要的能量是由肌肉细胞通过释放的。

(2) 运动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会造成骨骼肌损伤。损伤后修复过程如图2。骨骼肌纤维细胞表面附

图1 上肢结构

图2 骨骼肌损伤后修复过程

着的卫星细胞会转化为成肌细胞。成肌细胞可以通过过程增加数量,再经过过程发育成骨骼肌纤维细胞。若干骨骼肌纤维细胞集合成束形成,完成修复。

(3)骨骼肌修复是有一定限度的,为减少损伤发生,可采取的科学运动方式有(多选)。

A. 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B. 运动中做好保护措施

C. 长时间超负荷地运动

D. 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

试题解析: 本题以“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立意,以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的影响展开,就负重屈肘锻炼上肢、骨骼肌损伤和修复、科学运动等具体情境进行问题设计,通过图示直观呈现了负重屈肘时骨骼肌的活动情况,以及骨骼肌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落实对概念内涵与概念间内在联系的考查,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考查学生对“结构与功能观”的理解,运用生物学知识和原理解释生命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指导自身健康生活,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实践价值。

1.2 创设问题情境,发展科学思维 试题中的第4、 8、 10、 13、 14、 19题都指向了基于具体问题情境的科学思维考查,分别以西藏高原生态恢复、我国倡导无偿献血、北京电视台最早推出手语节目、北京市市花月季、北京动物园对丹顶鹤的保护与放归等情境进行设问,不仅贴近学生生活,也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这些情境的创设,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生物学原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落实对概念内涵与概念间内在关系的考查,并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解释生命现象,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2(第8题) 我国倡导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 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 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D. 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试题解析: 本题以“倡导无偿献血”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尽管学生现在还不具备献血的条件,但在一些公共场所都看见过义务献血的宣传车,有些学生有抽血、验血的经历,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原理,解释静脉采血。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释、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试题设置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良好品质,还可以让学生感受生命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突出问题解决能力考查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体现育人价值,渗透社会责任。

1.3 完善实验设计,尝试科学探究 生物学是建立在观察、实验、探究与严谨论证基础上的自然科学。试题中有很大一部分基于实验(如试题中的第5、 6、 7、 17、18、 19、 20题等)并通过生命现象分析、实验探究、科普文阅读等,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例3(第19题) 月季是北京市市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可以连续开花(花期较长)的月季新品种,生物小组进行系到实验。

(1) 同学以单季花月季(花期较短)为亲代进行杂交,获得子代种子若干,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比较第1、 2组实验结果,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

② 比较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③ 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

④ 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a. 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均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且湿度条件更为重要

b. 在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c. 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

(2) 同学们将已萌发的种子培育至开花,观察植株花期长短的性状,结果如下:

亲代 单季花×单季花

子代 单季花 连续开花

单季花和连续开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结果可知,连续开花为性状。

花期长短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用A和a表示),连续开花植株的基因组成是。

(3) 若要在短期内,大量获得连续开花月季植株,可采取的具体方法为:。

试题解析: 本题聚焦“北京市市花月季”,题目在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按照观察、解释、分析、推理、应用这一逻辑顺序设计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过程逐步外显: 从探究种子萌发,连续开花植株的选择,到采取快速繁殖方法大规模培育,学生仿佛置身于科学探究的现场,体现出对学生实验能力及科学探究素养的综合考查。

1.4 关注社会热点,树立社会责任 试题中分别从倡导无偿献血(第8题)、实施计划免疫(第13题)、提出健康饮食措施(第18题)、丹顶鹤的繁育和保护(第20题)角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16题以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进行立意,运用学科知识解释科学运动方式和适度的运动强度保障全面发展。试题不仅聚焦了与人体肝脏细胞、肌肉组织、循环、泌尿等多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激素调节、免疫、健康生活、科学运动等内容,还涉及衣藻、砂生槐、裂叶山楂、萝卜、月季、芦苇等植物,以及猛禽、大熊猫、蝙蝠、小鼠、丹顶鹤等多种多样的动物,充分展示了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为学生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这些内容的出现,都在引导学生不仅关注人类自身,更应该关注其他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关注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树立社会责任。

2 教学启示与备考策略

2.1 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2019年北京中考试题的亮点之一就是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聚焦重要概念。如第1题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第2题衣藻生命活动特点,第7题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第15题保存食物方法等。因此,在常规教学和复习备考中要做到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摒弃“死记硬背”,盲目重复练习,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基本原理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2.2 联系实际 体现学科特色 在教学与备考时要善于创设多种多样的问题情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试题中通过精心创设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问题情境(如试题8无偿献血、试题10听障人士观看手语节目、试题12大熊猫的性别决定、试题16运动损伤及修复、试题18高脂饮食与健康等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与实例),巩固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做到学以致用,体现生物学科特色。

2.3 重视实验 聚焦综合能力 生物学是建立在观察、探究、实验、论证、总结基础上的自然科学。生物学观点、结论的得出都是基于真实实验、客观数据、反复论证基础上的。试题中的4、 5、 6、 7、 17、 18、 19等从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设置实验条件、得出实验结论等,综合考查学生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与探究实验能力,因此在教学与备考时,要重视对于生命现象分析、基础实验、探究方法和原则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4 获取信息 提升学科素养 北京卷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图文并茂,材料丰富。试题中的第2、 4、 6、 14、 16、 17、 18、 19、 20题等都运用了不同形式的图示、数据、表格等。这些图示中有模式图(第2、 17、 19题)、示意图(第6、 14、 16、 18题)、实景图(第20题),数据呈现有柱状图(第4题)、表格(第17题)等多种形式,特别是18题,不仅呈现出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学生较熟悉),还将微观的内容宏观化,直观展示了肾小管不同区段的上皮细胞形态结构的细微差异(显微观察发现),形式新颖,角度独特,要求学生能够从图示中充分地获取信息,并将细胞形态、结构的不同与其功能紧密联系,理解功能与结构相适应,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获取信息以及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聚焦学科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科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