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想把我唱给你听———家校沟通促习作的教学实践

时间:2024-06-03

◇特级教师 张文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要求学生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有三方面的主题:一是由不理解到理解,体会父母的爱;二是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三是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我问自己,这节作文指导课该怎么上?

首先是明确习作要求,读一读教材便一目了然;其次是打开习作思路,分组聊一聊,避免素材撞车;最后是写法指导,回顾本组文章的表达方法,总结优秀的习作经验。

好像差了点什么!习作,关键是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当浓烈的情感在心底涌动时,学生才会有倾诉的需求与欲望,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文字来,这正是“情动而辞发”的道理。怎么实现从“让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呢?

下午布置家庭作业时,我的脑袋突然开窍了——写完后,让学生读给爸爸或妈妈听,请他们在文末留下自己的感想。开学初,我曾给家长布置了一道作业,请他们写寄语。那次亲子交流的效果出奇地好,我特意评选了一些明星家长,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与谢意。孩子们十分珍惜父母的文字,时不时翻开来回味,仿佛格子里的方块字是暖暖的 “爸爸心”“妈妈心”。有了父母的参与和陪伴,他们感受到了幸福与美好,作文本也似乎变得珍贵了许多。

那就再来一次!细细推想,还真得这样做。教材要求“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只有展开真实的交流,学生才会有写的激情——我要写给爸爸妈妈看,也想听听他们的心里话。有了这种需求,有了这份期待,他们会发现习作很有用,才会表达真实的想法与情感。

批改作文时,我不禁喜上眉梢,此举收效太明显了。先看孩子们的表现,他们在讲真话,诉真情,渴望得到父母的回应。

【以情动人篇】

汪子妍讲述了妈妈生二胎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冲击。妈妈要去医院了,打算把她送到舅舅家。她说:“舅舅、舅妈都很喜欢我,对我百依百顺,表妹对我也挺好,所以我应该很满意。但我想跟妈妈在一起,如果直说的话,妈妈会伤心的。也就七天,忍忍就过去了,我不断安慰自己。”

去了舅舅家,她原本以为外婆在,没想到外婆去医院照顾妈妈了,她说:“晚上睡觉,我躺在床上,睁着眼睛,没有一丝睡意。妈妈是不喜欢我了吗?她是故意把我放在这儿的吗?我在床上辗转反侧,这些想法如一张张网困扰着我。”

早上,舅妈把她送到罗老师那里,让罗老师带她去上学,她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我听不到爸爸叫我起床急切的声音,吃不到妈妈给我准备的早饭;听不到临走时妈妈细细的叮嘱,看不到爸爸帮我背书包时高大的背影……”

后来,她听到妈妈和舅妈的谈话,才明白:“妈妈是爱我的。她怕我不喜欢吃奶奶烧的菜,吃得太少;她怕我穿不好,容易着凉。在舅妈家的那些天,她免不了担心。”她在一旁,看到母亲蜡黄的脸,第一次觉得母亲是那么脆弱。

【细数感受篇】

王日昕回忆小时候上幼儿园的经历,写道:“进去的那一瞬间,我的心咚咚地跳着,心里忐忑不安。妈妈把我带这里来干什么?我边想边往妈妈后面躲。”他坐在椅子上,时不时回头看看妈妈在不在。妈妈看他听得很认真,就试探了一下可不可以离开,结果“我一回头看不到妈妈,便号啕大哭起来”。

一次,妈妈竟然毫不犹豫地走了。他写道:“我痛哭起来:‘妈妈,你别走,别走,妈妈不要走!’妈妈一点也不理我。我把嗓子叫哑了,眼泪像珍珠一样,一颗一颗地往下掉。我哭了一天,眼睛哭得红肿,嗓子都沙哑了。”

放学了,妈妈问他:“你今天上学身上一块肉掉了,还是一块皮掉了?”他沙哑着嗓子,还带有一些不服气:“都没掉!”妈妈告诉他,男人就要有男人的样子。长大了,他才真正懂得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刻画人物篇】

陶菲阳描写了爸爸对电脑的沉迷:“老爸正坐在靠椅上,跷着二郎腿,右手握着鼠标,左手端着一杯茶,脸上一副安然自得的样子。玩得兴起时,腿还时不时抖动两下。”

当妈妈发火,她去催爸爸时,爸爸是这样的表现:“谁知老爸脸上一副不耐烦的表情,手像赶小鸡一样,说:‘去,去,去!我在制作东西!’”

陶菲阳希望爸爸 “多关心关心妈妈和我,多陪陪我们,这才是一个开心的家庭”。

【场景再现篇】

陶菲阳提到自己是过敏体质,食堂的很多菜她都不能吃。爸爸为了她,每天清晨都起来做菜,让女儿在学校热着吃。

她早上起来去洗手间时,看到“爸爸正在厨房里忙前忙后,被一团雾气包裹着,看得不太真切。凑近一看,爸爸正在洗菜。冰凉的水像调皮的精灵,寒意钻进爸爸的皮肤毛孔,把他的手冻得通红通红的”。

【感情转折篇】

唐志康小时候写不好“e”,妈妈一直盯着他写。只要写不好,妈妈就开骂。有一次,他终于忍不住,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他悲哀地发现:“我哭得越厉害,妈妈的声音就越大。”爷爷出面阻拦,让他明天再写。没想到妈妈根本听不进去,声音提高了八度:“不行,今天写不好,他就别想睡觉!”那时候,他认为妈妈不通人情。

直到有一天,他听到妈妈与奶奶的争吵声。奶奶要出去上班,妈妈也要出去上班,妈妈担心他没有中饭吃,于是跟奶奶抱怨了几句。没想到,奶奶的态度很强硬。争吵后,妈妈转身进了厨房。“我明显感觉到,妈妈哭了。我跑进厨房一看,妈妈的眼眶红了。我的心立刻碎了,她是那么强势的一个人,竟然为我没饭吃而落泪。”那一刻,他理解了母亲。

生活是个万花筒,只要细细回味,一定能发现新鲜的素材。不要净想着什么大事,我推崇“以小见大”的写法,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真实事例,起到“唯有朴素,足以动人”的效果。

介绍完孩子的表现,聊聊我们班的家长。我十分感谢家长们的支持与理解,在孩子们的作文本上留下了或多或少的文字。他们字体不同,有的字朴素,有的字工整,有的字潇洒,相同的是那一颗颗同样滚烫的心。

中午吃饭时,我碰见了汪子妍的妈妈,她告诉我看完女儿的信,她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如果不是看了这次作文,她根本想不到孩子会有那么多的想法。她震撼了,深情写道:“女儿,我亲爱的宝贝。妈妈最喜欢喊你‘宝贝’,因为你是我手心里的宝贝。妈妈生二胎,让你受了不少委屈。但请你相信,妈妈是爱你的,妈妈希望世上能多一个人爱你,那就是你的弟弟。”她顺着女儿的思路,回忆过往:“当妈妈躺在手术室里,心里仍然担心着你,不知道今天的你是否一切安排妥当,想着今晚的你能否在舅妈家安然入睡,明早的你能否早早地进入校园……”最后,她试图打开孩子的心结:“女儿,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只是把这份爱,分了一份给弟弟,就像你爱着爸爸妈妈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分出了一部分爱给弟弟一样。”

在朋友圈里,看到阚惠馨的妈妈发出一张照片,说她老公在写作文,并感慨“多少年没有这么认真过了”。我打开作文本,发现阚惠馨的爸妈各写了长长的一篇。这是在比赛啊!妈妈走的是理性风:“也许我们那句‘为你好’错了,是该让你‘自由’了。可希望你能明白,爸爸妈妈给你的‘自由’并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放松自己,放任自己。”爸爸走的却是感性风:“你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宝贝,你给爸爸妈妈带来了生活中的快乐。爸爸不求你多么聪明,但是学习要刻苦,要听老师的话,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懂得尊重别人,也会尊重自己的人,一生平平安安!”

陈诗梦的妈妈延续了认真的风格,写了有三页多的文字。她语重心长地告诫女儿:“你很少主动说出自己的错误,总是在我拿出证据以后才承认。说第一个谎之后,你知道要用多少个谎来圆吗?”她还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妈妈每天晚上陪你写作业,其实妈妈的知识很贫乏,根本不能满足你现在的需求。你要明确一点,学习是自己的事。凡事你要担负起责任,学会独立思考,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她还絮絮叨叨地提出了要求,希望女儿能做小妹妹的榜样,希望女儿能好好写字。最后,她幽默地表示:“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这本子都不够我写!”

远不止这些,家长们诉说了不同的心情,很有亲子作文的意思。读完后,我的感慨是:写与不写不一样,写得认真与不认真又不一样。好家长胜过好老师,什么样的父母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我郑重声明,此举并非是“忽悠”家长。首先,家长的回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父母的专注能感染和带动孩子。其次,家长的回复能打开孩子的心结,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排除情感上的隐患。再次,家长回复能提提要求,聊聊心愿,激发孩子向上的动力。最后,家长回复能分享人生的经验,提高孩子的思想认识,避免走弯路、错路。这就是良性沟通,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理解、体谅、信赖你。如果你都不曾付出,又怎能奢望孩子敬你、爱你呢?

有人说:“我要孩子,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这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缘分,生命有限,相遇有限,何不好好陪孩子走这一段路?!孩子与父母互诉衷肠,想想就觉得温馨美好。

那一天,我一直在哼着一句“想把我唱给你听”,这是我能想到的最诗意的表达。“想把我唱给你听”,这是我对你的信赖,这是我对你的依恋,这是我对你全部美好的情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