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张南南
(上海市虹桥中学 200336)
“养殖河虾与野生河虾的营养价值比较”这一课题,源自于“自然笔记”校本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一次提问:学校午餐经常可吃到味道鲜美的河虾,食堂从水产批发市场购买的河虾一般是人工养殖的,但又常听家长说起野生河虾的营养价值较高。那么人工养殖河虾与野生河虾到底有什么差别呢?它们的个头大小与营养价值多少到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呢?这是一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好机会,于是与学生就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实验探究活动。
2.1 河虾背景知识的文献调查 教师引导不同学习小组的学生利用网络及图书馆对河虾的生理特征、食性及生长环境等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文献查阅,学生了解到河虾(青虾)的标准中文名为日本沼虾,属于长臂虾科沼虾属。河虾属于杂食性虾类,天然水域中的幼虾阶段以浮游生物为主;成虾阶段则主要以水生植物的腐败茎叶、丝状藻类及动物(鱼、贝类等)尸体等为食。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多以其他虾类配合饲料喂养,并没有其专用的配合饲料[1]。目前市场上购买的河虾多数为人工养殖场提供,成长环境以及进食种类与天然水域有较大差别,市场上价格明显低于野生河虾。
2.2 河虾的采集和生长数据的测定 根据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案,各学习小组学生分别到本区的五个水产市场购买了产地不同的河虾各200尾左右。并在学校附近河道捕获野生河虾156尾。每种来源的河虾随机分成4组,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称体重、测体长,记录实验数据。
2.3 河虾含水量、蛋白质及矿物质含量的测定 将样品储存在冰袋中送至高校实验室。在高校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进行含水量、蛋白质含量以及矿物质含量等营养成分的测定。具体实验步骤包括:①对每组河虾分别烘干、称重,计算河虾的含水量;②将烘干后的河虾研磨成粉,取0.2 g左右碳化,550℃马弗炉进行矿物质含量的测定;③取0.2 g左右的虾粉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④根据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明确养殖河虾与野生河虾规格的大小以及对河虾营养价值的影响。
学生以往对于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缺乏了解,在进行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向学生告知怎样提高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尽量减少误差;每组河虾随机抽取,样本数量在可控范围内尽量大,多次测定取平均值。
学生将得出的数据绘制成表格(表1),并自主学习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了解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总结实验规律。
表1 不同来源河虾规格和营养价值数据汇总
[注:均重=虾总重/虾数量,体长指头胸部额剑至尾部的长度,含水量=(河虾湿重-河虾烘干后重量)/河虾湿重,矿物质含量=灰分质量/河虾烘后质量,蛋白质含量(凯氏定氮法),(P>0.05表示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经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发现:从生物统计学意义上来看,不同来源地的河虾,无论是体重、体长、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以及矿物质含量方面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从基本营养摄取的意义上来讲,野生河虾与养殖河虾并无差别,食用两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