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徐 帆
(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523808)
近年来,构建由学科拓展、艺术体育、综合实践和生活技能四大板块组成的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学校管理和评价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笔者尝试围绕学生整体素养提升这一核心,从生物核心素养和美育价值两方面对生物学科校本课程进行规划和挖掘,开设了“透过微距看昆虫”校本课程,带领学生走进昆虫的微观世界。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深入昆虫世界,真实地记录下各种昆虫的特征与习性,写成《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1]。该书被列为初中生必读名著之一,很多初中生看完之后,都对里面提到的各种各样的昆虫非常感兴趣。在《昆虫记》中,法布尔采用手绘的方式描摹大量精美的昆虫图案,里面的昆虫形象栩栩如生,细节纤毫毕现,让人啧啧惊叹!但绘画毕竟较难描绘出昆虫活动的每一个瞬间,而且费时费力。现在,摄影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且极为普及,这大大降低记录昆虫生活习性的难度。在此背景下,笔者尝试开设“透过微距看昆虫”这一校本课程,带领学生背着相机真实地走到户外,用镜头记录下昆虫的身影和生活习性,巩固课内相关的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透过微距看昆虫”校本课程共12学时,内容主要分为两大板块:理论学习(4学时)和实际拍摄(8学时)。理论课在教室内完成,主要学习与昆虫有关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微距摄影培训。摄影培训由学校专业的摄影教师教授,并制作成“昆虫摄影技法”图册分发给学生,供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实际拍摄则在户外进行,由教师带队在校园里面进行分组拍摄。因为拍摄对象较小,必须采用微距模式,所以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每人必须自备一台具有微距拍摄功能的相机。
3.1 课程的前期学习 首先通过4学时的理论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校园常见昆虫的生活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并能熟练应用相机的微距摄影模式。从第5学时开始进入实际拍摄阶段,在正式拍摄之前,需提醒学生做好防蚊虫工作。因为观察和拍摄的地点主要是在生态环境较好的树林里,这里光线昏暗、水草丰茂,是蚊子、蚂蚁等小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必须提醒学生尽量穿长袖、长裤和长袜,并准备一些防蚊喷剂。一般来说,昆虫都喜欢待在潮湿、阴凉和植被丰盛的地方,正好我校有一座原生态的山丘,这里便成为开展校本课程拍摄实践的最佳场所。
3.2 课程的中期实践 经过充分地准备后就进入实践拍摄阶段,课程共进行三次拍摄,在每次的拍摄过程中,学生都能发现和拍摄到不同的动物。虽然学生主要拍摄的对象是昆虫,但有些软体动物(如蜗牛、鼻涕虫等)、多足类动物(如马陆等)会高频率地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学生对它们同样也抱有极大的兴趣!
3.3 课程的后期指导 每次拍摄之后都要求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和交流,将上一次拍摄到的照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技能和方法,并重点讲解所观察到的一些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学生在分享记录自己的拍摄心得时,有亲身实践的经历,昆虫在学生的脑海中不再是抽象的教材图片,而是鲜活的、丰富的形象。同时,也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经历写成日记,并挑选一些优秀的日记在班上与大家一起分享。
校本课程评价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或实施后,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效果的验收,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为了更加完善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采用了平时成绩(占70%)与考核成绩(占30%)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和作业完成情况三部分组成。考核成绩为最终上交作品成绩,由学生互评分数和教师评分两部分组成。
“透过微距看昆虫”校本课程是一次生物学实践教学的大胆尝试,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可通过拍摄的方式记录身边的动物,利用镜头去观察各种动物的特征以及生活习性,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