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府学文化“植物与诗歌”的校本课程开发

时间:2024-06-03

杨二群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 213003)

1 课程目的

不少学生对身边的植物产生过兴趣,生物学教师也常会被学生问到某植物的名称(尤其是在开花时节)。我校是一所园林式学校,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很多。同时,本校自唐代肃宗至德年间起至今的1200多年里一直都是常州学子的读书圣地,文化传承与积淀深厚。因此,开发“植物与诗歌”校本课程有助于学生在学会观察植物的基础上,学习了解一些我们祖先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植物文化,尤其是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热爱植物、热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 课程内容

开发课程的内容共分为“走近植物”和“植物与诗歌”两章。

2.1 第一章“走近植物” 第一章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植物各器官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身边常见植物。我校校园古朴、植物丰茂,有银杏、水杉、桂花、香樟和玉兰等,粗略估算不下60种。还可带领学生参观以植物为主题的公园。如以梅花为主题的红梅公园、以牡丹为主题的东坡公园、以月季为主题的紫荆公园、以桃花为主题的圩墩公园、以菊花为主题的青枫公园、以荷花为主题的荷园、以海棠为主题的荆川公园和以桂花为主题的西林公园等,每年还会有相应的花展或花节。这些遍布城市的大大小小十几座公园为学生认识观察植物提供了更多资源。

生物学教师有义务满足、保护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教师得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植物分类学常识,还要会对它进行正确的描述。懂了这些基本知识后再去查阅资料或探究。这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

2.2 第二章“植物与诗歌” 第二章的教学内容选取身边常见的植物(如十大名花),由教师根据自身的积累以及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的相关植物文化,尤其是大量经典的相关诗歌,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如《诗经》中就有耳熟能详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在以后更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有时我们的祖先还能借助植物,巧妙地与人交际,抒发情感。如唐代杜荀鹤在“送人游吴”一诗中,这样描述水城姑苏:“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而同样是描述水乡,宋代大才子秦少游在“秋日三首其一”中是这样描述自己家乡高邮的:“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借助于茨菰、香蒲等水生植物,贴切地描述了水乡人民沿河而居的特点,给读者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画面感十足,比前者的平铺直叙自然更胜一筹。

在后期再列出一些常见植物名称,让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去搜集整理相关的植物文化与诗歌,并制作成电子文档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好课程内容后,做好教学设计并制作PPT。

3 课程实施

对第一章“走近植物”的教学安排是:利用3~4个课时学习“植物的分类”“叶”“花”和“种子与果实”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描述植物,掌握基本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再用2个课时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植物,运用前面所学知识描述校园内的植物,并认识这些植物。

对第二章“植物与诗歌”的教学安排是:先用6课时左右的时间从“植物学常识”“植物文化”和“植物与诗歌”三方面一起学习了解牡丹、桃、荷花、桂花、海棠、樱花、梅花、菊花、月季和柳等植物。然后让学生(可以2~3人一组合作)从杜鹃、茶花、梧桐、紫荆、石榴、松、竹、腊梅、迎春、杏花、夹竹桃、红枫、芭蕉、水仙、兰花、芙蓉、玉兰、茉莉、栀子花、乌桕、银杏、菖蒲、紫藤、梨、荔枝、黄瓜、葡萄、棕榈、柿、榆树和桑树等植物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植物(也可选择另外感兴趣的植物),按照教师之前展示的模式去搜集相关材料,制作成PPT文档后交给教师,教师对每个作品作出评价,并请优秀作品的制作者在课堂上展示(共3课时左右)。

如果条件允许,就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自然去接触、了解更多的植物,并鼓励他们去搜集相关植物文化。

4 评价方式

4.1 过程性评价 在校园植物观察中用所学知识科学地描述一株植物,占30%;学习第二章过程中所上交的PPT文档,占30%。

4.2 终结性评价 每人上交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心得,占40%。

5 课后感悟

因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还是进行了不少的调整与修改(如在第一章利用图片讲解植物叶的形态特征时,一位男生突然举手说:“老师,外面有很多叶子,我去采点来你给我们讲解吧!”情况显得有些突然。但是,当这位男生迅速带着一堆树叶回来后,大家的学习热情反而更高了)。

这就充分说明一门校本课程从开发到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也说明,校本课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发完成的。也正是因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极大地鼓舞了我,使师生共同收获、共同进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