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历史史料研读活动课的设计与思考

时间:2024-06-03

宋薇

【摘 要】史料研读活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中有重要意义。这需要整合教材,设计史料研读活动专题,拓展课堂思维活动空间;需要适时进行阅读指导,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设计好学习成果呈现与交流分享的方式,在筹备演讲资料的过程中提升史料处理能力。阅读过程中,“意义建构”的过程就是历史学科素养提升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史料研读活动课;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6-0047-04

初中学生普遍对历史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会踊跃地叙述生动的历史故事、详细的数据和事件细节,时常会冒出新奇却又令人惊叹的联想和反问,在讨论和争执时一张张认真而严肃的小脸放射出“不得真理誓不妥协”的思辨精神,真是让人感动和欣喜!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设计出有价值、有深度且又能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史料研读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呢?

初一第一学期结束时,全年级开展了“拓展历史学科技能:学会用方格放大法绘制地图——丝绸之路”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经教师教授,学会了科学地放大绘制地图的基本功。在寒假期间,学生用A3纸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尺寸准确、颜色美观、制作精良,优秀作品在年级走廊各班的墙报中展出,成绩同时汇入学期末学生的“平日成绩”一栏。学生很踊跃地参与了本次活动,完成的作品效果也不错。初一下学期起,开启“专题阅读·学生课堂演讲”活动。

一、整合教材,设计史料研读活动专题,拓展课堂思维活动空间

在初一下学期,笔者为全年级设计了“史苑撷英·历史论文论著专题阅读·学生课堂演讲”活动。在初二上学期,为全年级设计了“史海钩沉·历史一手史料专题阅读·学生课堂演讲”活动。学生分组分专题进行课堂或课下的指定史料研读,史料由教师指定(篇目、数量);然后学生制作PPT进行课堂演讲,演讲频率为每周1次,演讲时间为课上8分钟(可在课前或课中进行,视演讲内容与教学进度的关系而定)。学生“阅读·演讲”活动的专题进度配合初一下学期的教学内容进度。

由教师帮助学生整合教材中的重要章节内容,设计了有一定难度挑战的专题,有效拓展课堂思维空间(专题内容见表1、表2)。

二、适时进行阅读指导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史料阅读之前,先要帮助学生厘清两个问题。

第一,史料的类别。初一下学期,“史苑撷英”,撷采英华,主要是教师选取论文论著的内容,学生进行阅读。史料类别属于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初二下学期,“史海钩沉”,浩渺的历史之中,被岁月沉积遗忘的历史再翻腾出来。主要是教师选取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学生进行阅读。

第二,阅读的分类。如果以阅读理解效率的高低为标准,可以分为:精读、速读、略读、泛读。如果以阅读的目的性和功能作用为标准,则可以分为:记忆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针对初一下学期的学生,史料研读的训练重点包括:速读——从头到尾阅读全文,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略读——选择重点和要点式的概要式阅读。属于记忆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的层次。

针对初二上学期的学生,史料研读的训练重点包括:精读——认真反复阅读,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做到透彻理解;略读——选择重点和要点式的概要式阅读。属于记忆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的层次。

例如,初一下学期开学初,布置史料研读专题《唐太宗与隋炀帝之比较》。教师提供6篇论文(说明全文阅读或是片段阅读)用于学生课堂分组讨论、思辨交流的论文资料,针对6篇论文设计6个思考维度。

全班学生分6组针对6篇论文、从6个思考维度讨论交流,最终推荐代表汇报思辨交流的成果。参考论文资料、讨论的思考主题如表3:

学生通过教师指定的论文研读,进行思考:隋炀帝在史书中留下了“逆天虐民”暴君形象,但是他是不是“昏君”?他的历史功绩何在?白居易称颂唐太宗是“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的英明君王,但是唐太宗执政晚年是否做到了当初魏征提醒的“慎始慎终”?这两位帝王是否有可比性? 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三、筹备演讲资料的过程中提升史料处理能力

开学初,教师组织用电子抽号工具来安排分组。分组后,每一组抽取1个题目,即每人一学期只参与1个题目,任务量可控。初一下学期,每班基本上有23个演讲题目可供抽取和微调。

抽签后,学生要用较长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期间还可以组内协商或与教师协商,适当调整题目的范围和难度。学生针对所要演讲的问题,主动去收集、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主题提出各种思路设计并努力加以梳理整合。

整个过程中,学生探索研究的严谨态度、搜集和筛选资料的实际动手能力都得到提升。学生不断修改的Word演讲稿,从一份杂乱的资料剪辑稿,慢慢地理顺思路,形成小组的初步设计。

在学生整合修改Word演讲稿和PPT课件的过程中,渗透对团体协作精神、配合意识、沟通能力的锻炼,体现教师个别指导、因材因題施教的教育理念。

修改Word演讲稿的内容框架,斟酌语言文字,培养严谨细致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学生正式演讲之前,审阅各组学生的思路架构,此时针对有困难的组(题目较难或是学生能力略弱)进行辅导,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事件对比,如何深层剖析事件和人物,如何将个人感想与介绍性的文字融为一体,等等。也为PPT的制作打好基础,图片被分门别类,附上文字解释说明,确定有深度的设问,进行合理的总结和个人思想的阐发,这些都与最终的评价标准密切相关。

师生共同拟定评价标准(见下表5)。每次学生演讲前,由教师用电子抽号工具随机抽取本班的两位同学作为本次演讲的评委,每人一学期只担任一次评委,当堂打分。学生的评价表与教师的评价表汇总计算,得出此次课堂演讲的分数,成绩同时汇入学期末学生的“平日成绩”一栏。特别优秀的演讲作品将在其他班级做巡回展示、友好交流。

四、“意义建构”的过程就是历史学科素养提升的过程

初一的学生在班内就自己的演讲专题进行展示,整体都能做得材料翔实,大多数组的观点有一定的深度,还有三分之一的组能达到思考犀利、角度新颖、体系完备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十分突出,风趣幽默,还有临时创设的与台下同学的问题互动,演讲场面十分融洽有趣,每次演讲都成学生最期待的课堂教学环节之一。

史料研读活动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突破了学习的重点难点。通过历史学科史料研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观点、风格、个性以及思维方式、研究成果,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态度和能力,切实提升历史学科素养,最终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主体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何礼群.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历史教学设计与实施[J].安徽教育科研,2007,(3).

[3] 祝华卫.建构主义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变[J].历史教学,2002,(2).

[4] 崔岐恩,钱海娟,陈小萍.建构主义:新课程改革的灵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5] 卢强.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组稿:刘汝明 编辑:张 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