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麦宇旻
近年来,青岛市在高新技术产业的配套建设上,动作多多,这意味着政府已经认识到,“蓝色跨越”的关键不在招商引智,而在软环境配套。
不久前,青岛市崂山区成立了一所全新的技术交易市场——“蓝智”。这个新机构能为产学研合作带来什么?能否让技术转移难题破局?本刊记者采访了该机构负责人之———青岛市产权交易所副所长吴江涛。
商品分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有形商品——诸如杯子、电脑、家具、房屋、土地,由于看得见、摸得到,最易买卖,而无形商品买卖则困难得多,譬如股权,股权收购案往往需要价格博弈与马拉松式谈判。
在无形商品之中,技术产权是最难交易的品种之一,复杂性与实施难度无出其右。
10年前,崂山区科技局找上青岛市产权交易所,试图建立实体的技术交易市场,但吴江涛当时认为时机不成熟,去年,科技局再一次促请产权交易所考虑此事,双方终于达成共识,“蓝智”创立。不过,这只意味着摸索的开始。
难以估值无法定点
吴江涛一直从事股权与资产交易工作。“股权和资产,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它的市场化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尤其是评价、估值方面,已经形成了大家比较认可的方式。”
土地挂牌、房屋交易,值多少钱一眼便明,很难漫天开价;而股权虽为无形商品,但经20年磨合,也形成了成熟的评估体系。但是技术就不一样了。同样一项技术专利,对于A公司可能值lO万元,对于B公司可能仅值几千元,而卖方的开价却是100万元。天壤之别的开价与还价、难以达成共识的艰难谈判,令技术交易市场——无论是场内市场还是场外市场,都无法成形。
“首先,技术的专业性非常强,目前无法进行市场化估值。其次,即使完成了估值,很难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最后,即便完成了交易,企业对后续配套服务的要求依然十分高。”吴江涛说。所谓“后续配套服务”,是指技术与发明者往往无法分离,企业从发明者手中购买了技术,绝非仅仅买下一篇论文或一张图纸,而是要买下发明者手把手教导工人熟悉操作和原理的过程,一直到企业在实际操作上完全谙熟了该技术,才算一个完整的技术交易的结束。而后续的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产生矛盾的可能性,增加了技术交易难度。
目前,企业对技术专利的收购并不迫切,虽然也有四处收购专利的企业,但它们购买动机是为了规避销售风险,属于市场策略,如此一来,这些企业对技术的实际效用需求并不高。技术交易市场似乎仍是买方市场,吃亏更多的是技术出售方,这降低了科研人员出售专利的积极性。
如今,我国仍未产生足够的技术交易量去支撑一个实体市场的运作,技术无需拿到“菜市场”卖,双方在私底下就能完成交易。因此,当崂山区科技局一开始提出想建立实体市场时,吴江涛认为可行性尚待评估。“从青岛的第一家技术产权交易所设立至今,你观察它的成长历程和转型轨迹,并不是非常成功。我们前段时间到北京考察——北京是技术转移、技术创业最活跃的地区,我们去拜访了北京技术市场最早的一批负责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做到现在,他们的观点和我是一致的:技术交易,单纯设一个‘点是没有意义的,是不能把它单独剥离出来做一个实体平台的。”有鉴于此,“蓝智”最后被定位为:要做,就做一个整合资源的大平台,而不是小小的交易场地。
一提到“资源整合”,就变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由于广义的产学研包括极其繁琐的环节——企业、科研机构、研发人员、政府、风险投资商、中试机构、第三方中介……而仅第三方中介里又分专业提供法律咨询、专业提供申报国家项目服务、专业寻找技术购买方,所以,面对纷繁复杂的大体系,“蓝智”要做一个包罗各方、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大中介”,定位不可谓不高,难度亦不可谓不大。因此,吴江涛坦言,进行这种定位,理论上命题是成立的,但实际效果还需交由市场检验。
“戴着镣铐跳舞”的产学研合作
左联企业,右攀科研,“大中介”最深悉双方的真实想法、需求及弱点。那产学研隔阂的主要责任归谁?
“就科研人员来说,他们现在是躺在国家给他们打造好的一个温室里面,他们没有很强烈的市场化意识,他的成果、价值取向在哪里?他的利益点在哪里?争取经费,个人职称,晋级。”吴江涛说。似乎,当科技人员脱离温室,便能一展身手。“我看到的案例,成功的主要是技术创业,很少是来自技术转移。”
所谓技术转移,即科研人员发明出一项技术,申请专利后,卖给企业,让企业去承担产业化、商品化的市场风险——当然,企业往往不干。而所谓技术创业,即科研人员发明技术后,亲自注册公司,亲自下海创业,融资、生产、销售一切靠自己。根据吴江涛的观察,后者的成功率或有效性更高。青岛的典型案例是软控。
14年前,青岛科技大学几位教授下海创业,成就了今天的国内橡胶业巨头软控。无独有偶,20多年来,北京中关村的成功案例大部分属于这个套路,譬如,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便是1982年中科院计算所电力工程师王洪德辞去公职,带走7名工程师,创办而成。体制内成不了的事,在体制外反而有机可乘,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国科研体制环境是否过于僵化。
因此,学企合作、产研结合不顺畅的责任,似乎主要归咎于科研一方,“这导致两套体系本身脱节,没有相向而行。我们希望‘蓝智的运作能稍微把科技人员的取向偏一偏,让他们更加贴合市场。”换言之,“蓝智”存在的意义,在于尽量撮合各方、调解矛盾、消除误会、促成联姻,若能做到这些,便已对青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功德无量”。
“蓝智”存在的意义,在于尽量撮合各方、调解矛盾、消除误会、促成联姻,若能做到这些,便已对青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功德无量”。
后记
“在技术成果产业化方面。山东并不是一个走在前面的省份,原因是多层面的,首先跟儒商文化有关系。”吴江涛说,儒商文化是一种比较厚重的文化,但是未必在技术创新方面甘冒风险。“你看,青岛现在互联网创新企业不多,但是声势最响的是海尔、海信的互联网转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青岛产业结构更偏向于制造业,这是我们最厚重的地方,我们面临更迫切的任务是让传统产业转型。”吴江涛说,“往深了说,我们要从文化、产业基础来考虑问题。”
采访的最后,记者与吴江涛的交流上升到了较为根源性的探讨,涉及到文化与产业基础,最后共同得出的结论是:青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蓝色经济,不能“无中生有”,必须与传统的优势制造业基础结合,方有可为。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