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时间:2024-06-03

孙秀立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四块石小学, 辽宁省 大连 116500)

小学生因其心理年龄因素特性,对于事物充满着好奇求知欲,同时也是教师引导帮助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和价值观的最佳时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开展多元化生活模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能够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力及综合学习素养,实现良好素质教学实效。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状况

部分小学教师沿袭传统教学理念,一味重视学生书面考试成绩,完全忽视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严重影响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授课形式单一乏味,不能有效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实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与此同时,家长及社会层面在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也存在关注不足的问题。有一些甚至存有只要学生各主要学科成绩优秀,其它诸如道德与法治教育等根本就不重要的教育理念,不能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影响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不利于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1]。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具体策略探究

(一)创建班级生活情境促进教学实效

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思想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创建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观的优秀人才,实现良好教学实效。同时,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化教学情境模式,积极引导学生的提问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掌握课堂知识点。以引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实现良好教学实效。

例如,教师在讲授《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课时,就可以通过营建日常班级学习生活模式进行教学阐释。首先,教师讲述了小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秩序。而所谓的规则秩序,即指班级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学生在校期间都要遵守维护这些班级生活规则,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班级学习生活的正常有序进行,良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一旦失去这些秩序,学生班级生活将会混乱不堪。教师针对学生在班级里的学习生活展开了具体的互动讲解。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参与度,更良好改善了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水平及综合学习素养显著提升,实现良好教学实效[2]。

(二)开展实践活动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实现素质教育实效。例如,教师在教授到《挑战第一次》这一课节时,就可以在周末组织学生集体到公众场所,比如公园、广场等地方去开展拾取垃圾、保护环境的活动。学生在集体互动中不仅深深体会到环卫工人的工作辛苦,更在活动中促进了彼此间、师生间情感交流,以实际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思想品德。从小种下了环保意识,实现良好素质教育实效。

(三)引导鼓励学生维护校园环境以养成良好思想品德

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学生爱护保护美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时时受到熏染鼓励,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习惯,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实现教学实效。

例如,学校的楼梯拐角及台阶上会隔一段距离后贴有“谢谢你,给我们安静环境”、“上下楼梯请慢行”等宣传语,以此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要影响他人。此外,学校的花坛角落里也竖起了彩色的小标语牌,上面写着“别摘我,欣赏就好”、“别往我家扔垃圾,我会生病的!”等充满萌趣的标语也时刻提醒学生要爱护珍惜花坛里的花草,并且对于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花草树木也要养成积极爱护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实现教学实效[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说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状况,随后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具体策略探究。新时期形势下,教师要积极转换教学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多元化生活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及综合学习素养,实现良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