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4-06-03

周小颜

(四会城中街道中心小学,广东 肇庆 526200))

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都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培育,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诗歌、民谣、戏剧、风俗、民情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有效的教学素材和工具,可以帮助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予学生德育教育的灌输和讲授。教师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另外,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教学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一、家校共创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校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作为监督学生的主要场所,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行为规范,道德传统,融入校规中,在传统文化上,可以选取《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等优秀的篇章,让学生诵读,并把精要的内容讲解给学生听。多组织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主题活动,如:礼义仁智信主题的书法比赛、爱国主题的诗词大会、诚信经典诵读比赛等。遇到有传统节日时,可布置一些实践类的作业,如:元宵节和爸爸妈妈去猜灯谜、重阳节去登高并给家里的长辈做一些事情、春节前要帮忙大扫除、贴春联等等。

而家长作为学生的陪伴者,作为学生的行为榜样和日常伙伴,就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形象和良好的榜样。父母一些日常的行为都会影响着孩子,开家长会时,我把“家风”教育纳入家长学校课程内容,引导家长充分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培育体现地域文化、时代特征的家庭美德、家庭文化,树立良好家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这样通过家校共同营造良好的道德传统氛围,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伴随孩子成长,不断提高孩子们的道德修养。

二、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课堂成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根据地,特别在语文教材中,不仅沉淀着丰富的知识,还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还要挖掘这些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汉字的结构和字义入手,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德育教育。如学习“福”字时,左边是“衣”,右边是“一口田”。让学生知道古人认为一个人有衣穿有饭吃,就是福。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物质生活丰富了,我们已经过上了不缺衣、不少食的幸福生活,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古诗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如通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人过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通过《游子吟》的教学,可让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爱母亲、敬母亲的良好美德。除了古诗,还有典故。在学习《闻鸡起舞》时,可引导学生形成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

三、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领略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民族自豪感。

课外实践体验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学,组织一些有趣的实践体验活动,例如:戏曲进课堂、DIY灯笼猜灯谜等具有趣味性的文化项目活动。让学生体会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所在。

学校可以以创建传统文化社团,如书法兴趣小组、武术兴趣小组、剪纸兴趣小组、民乐社、戏剧社、民歌队等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更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

在深入的实践体验中,学生们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与收获,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识,也增强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百科全书和教育利器,教师可以不断深挖和发掘其精妙之处,并结合到小学德育教学中,为学生德育教育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德育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不断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为首要目的,为学生日后学习和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学的融合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但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还为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作出很大的帮助和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