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北碚区柳荫中学校,重庆 北碚 4007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问题情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所熟识。所谓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氛围,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最终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初中生由于年纪普遍不大,因此他们对一些故事都非常感兴趣。为了打破数学课堂过于沉闷的氛围,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集中注意力。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
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有很多数学知识是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可以这样创设情境的:两大购物中心新世纪和重百为迎接双十一,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新世纪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重百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 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为了创设情境而刻意为之,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上创设情境。这样可以避免创设问题情境时所产生的盲目性。例如在解决相切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已知⊙A、⊙B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cm、3cm,半径为5cm的⊙C与⊙A、⊙B都相切,请问这样的⊙C一共可以画出几个?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认识上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图形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C的个数(图形想象),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