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探究

时间:2024-06-03

(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区杭集镇中心幼儿园,江苏 扬州225002)

3~6岁幼儿正处于人格形成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潜力巨大,可塑性强,喜欢玩游戏,但心理极不成熟,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较差,很容易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而幼儿心理健康指的是幼儿的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性格开朗、情绪积极、有爱心,并且乐于探索世界,善于交往,没有心理障碍,形成自主自理的意识和能力等,可以快速适应环境。在当下的幼儿教育中提倡课程游戏化,但一些教师往往没有认识到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缺乏心理辅导,也没能形成家园合力,导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急需改善。建议如下: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中

幼儿养成健康心理是多种行为活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这种整体性要求教师必须基于幼儿的生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挖掘一日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实现对幼儿心理的协同培养。换言之,幼儿园教师在制定一日活动目标时要细致分析,领会教育内涵,在建立习惯养成、知识技能等目标的同时制定心理教育目标,使一个活动覆盖多个教育目标,在一日活动中以尊重幼儿的意愿和发展幼儿的能动性、独立性为原则,促使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和自主自理能力,让幼儿学会自己上厕所、洗手、吃饭、穿衣服等;在自由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倡导幼儿混龄交往,让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一起玩,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游戏活动中,由于幼儿天生喜欢玩游戏,游戏是其一日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课程游戏化理念,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让幼儿确立游戏主题、选择角色、发展情节等,学会友好地和同伴相处,促进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

二、重视科学地开展幼儿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辅导是有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需要教师基于心理科学、现代教育等理论,根据幼儿在成长与发展中面临的心理问题,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给予帮助、指导、服务[1]。为保证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性,教师应合理处理心理辅导、道德教育和游戏之间的关系,用游戏吸引幼儿,适时巧妙地从教育者变为辅导者,用宽容、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幼儿,善于从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满足他们的正当情感需要,学会倾听,鼓励幼儿大胆说,在必要时加以开导、解释、劝慰等,引导幼儿认识自我,慢慢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例如针对有逆反心理的幼儿,教师应建立个案分析制度、追踪观察制度,利用科学的分析和及时的行为矫正、环境干预等方法,帮助幼儿平顺渡过逆反心理矫正阶段,快速走出心理成长危机。当然,为提高幼儿心理辅导水平,教师自身应加强学习,参加系统培训,深入了解并熟练使用幼儿心理辅导和疏导方法,保证科学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家园合力推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在四周环境的综合作用下成长,但他们辨别环境的能力较差,对成人有较强的依赖性,教育的作用就通过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2]。所以教师应联合家庭的力量创设优良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把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因素,让幼儿在幼儿园、家里和社区都能接受相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例如幼儿园教师要注意指导家长在家里关注孩子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认识到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性,科学树立幼儿成长观,科学分配固有资源,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打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亲切感,在这样的环境里形成健康的、健全的人格。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设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或举办亲子游戏活动,邀请家长参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可用资源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理,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与此同时,要注意利用民主和谐的群体氛围和社会文化背景,共筑幼儿心理健康环境,也就是基于社会文化背景,促进幼儿园和家庭、社区之间的通力合作,对幼儿实施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辐射延伸到社区环境,确保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总之,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幼儿教育质量的优劣对幼儿能否健康成长、最终成才等有重要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幼儿教育的关键部分,作为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中,重视进行幼儿心理辅导,家园合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让幼儿形成健康心理状态、优良心理素质,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