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张廷亮+黄会琴
摘 要:社区教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它是面对全体社区居民的教育。社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习组织活动的特别路径。本文以连云港社区大学举办“市民大讲堂”活动为例,探讨了社区教育学习组织活动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居民学习活动的组织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讲堂活动是一个组织化的过程”“只有将社区的民间社团(或行业社团)培育好、建设好,讲堂活动或社区教育的组织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起来”“讲堂活动将是一个专业化、社会化、群众化的过程”等观点。
关键词:社区教育;学习;组织;市民大讲堂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与问题
社区教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它是面对全体社区居民的教育。而社区居民具有年龄分布广、职业类别多、生存状况、生活理念与学习能力差别大的特点。社区居民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但是又不具有严格意义上团队或组织的性质,因此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学习活动有自身的规律,也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搞好社区教育的学习活动,涉及到社区居民的有效组织问题。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的制约,逐步认清社区居民学习组织工作的基本规律,可以提高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的效果,为今后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连云港社区大学创建于2012年3月25日,“市民大讲堂”(以下简称“讲堂”)是连云港社区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之初的设想是:作为地市级的社区大学,必须精心打造一个面向广大市民的知识普及类型的讲座机制,即“市民大讲堂”,以便为全市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也为各级社区教育机构提供示范。
连云港市全市人口约520万,社区大学所在的主城区海州区常住人口近100万,社区大学所在的新东社区就有居民3万人,举办讲堂活动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然而,在举办“讲堂”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开展这样的活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諸如专家的邀请、听众的组织、程序的设计都需要下一番功夫,否则,就会“曲高和寡”甚至“门可罗雀”。就社区教育而言,定期开展讲堂活动、充分吸纳听众并且取得好的效果是较为复杂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混沌的、无序的、无组织的市民组织起来,参与讲堂的学习活动,最终形成区域性的学习型组织。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社会教育的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基本概况与实施过程
(一)基本概况
迄今为止,连云港社区大学的“讲堂”共计举办43期。时间从2012年的2月至2016年的12月,共计59个月,约每1.4个月举办1期。讲堂涉及的主题与期数如下:“艺术欣赏”(11期)“科学技术”(4期)“文学欣赏”(6期)“家庭教育”(7期)“健康养生”(10期)“历史社会”(3期)“财经”(2期)等7个专题,累计直接听众9500人,间接听众近3万人。在连云港社区大学校内报告厅举行的有32期,在各社区举行的有10期,到专业录播室录制播放的有1期,共有56名专家参加了讲堂的讲学活动。43期讲堂录制视频20BT,发放知识普及资料1万份。由连云港社区大学独立举办的有25期,与其他单位或行业合办的有18期。同步在《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做讲座宣传43次。如此长时间跨度的、面向普通市民的、定期举办的知识讲座在当地的历史上未曾有过,讲堂的形式、内容、效果受到了市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充分肯定。
(二)基本构想与实施过程
1.明确讲堂的功能定位和操作流程
作为地市级社区大学,需要充分考虑讲堂的定位与功能,以体现社区教育的特点和讲堂的风格。这就是要力求体现“贴近市民、雅俗共赏、立意高远、新颖生动、互助交流”的特征。让讲堂成为新知识的传播地、专家与市民的交流地、新生活的发祥地。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专家的遴选、活动流程的设计、信息传播方式上作精心安排。还需要对讲课专家作必要的要求与“辅导”,使得行业专家能够将深奥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使得“土专家”也能够提升讲座层次;在活动流程上,我们划定了一个月的“筹备期”、半个月的“宣传期”,一周的“准备期”,半日的“实施期”,后一周的“传播期”,即将讲堂的视频上传各大媒体,以扩大讲堂内容的受众面。
2.遴选讲堂专家,确定讲座内容
无疑,讲堂的专家与内容的确定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主要的方式是:
制定计划,统筹安排。自社区大学开办起,每年初,社区教育处都要制定一份讲堂的年度工作计划,主要按照“艺术欣赏”“科学技术”“文学欣赏”“家庭教育”“健康养生”“历史社会”等6个专题进行设计,力求提前谋划、形式多样、按期举行。同时也预留了机动安排的时间。
根据专家信息安排内容。一般而言,名气越高、水平越高的专家,越能吸引观众。然而,这样的专家不是随便就能邀请到的,因为这样的专家平时的工作安排较为紧张,邀请这些专家,在交通、食宿、讲座等费用也是比较高的。我们采用的策略是与当地其他高校、行业社团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外地来一名高水平的专家,可以在多所高校作讲座,当然也可以来社区大学作讲座;或者了解连云港地区在外地工作的专家回连探亲的时间,邀请他们在探亲期间开展讲座活动;或者了解在连云港举办的各种会议的专家信息,及时邀请讲堂专家。采取这样的策略之后,邀请专家讲学便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也降低了讲堂活动的成本。
根据重要事件、节日安排内容。每年的重大节日、事件有许多,这些节日、事件往往也是公众、媒体关注的热点,在这样的时刻开展讲堂活动,相应的单位和市民就会比较积极。例如,在2013年世界“档案日”,与连云港市档案局合作举办《家庭档案与档案人生》的专题讲座;在2015年7月28日,与市地震局开展《地震的知识与防避》专题讲座活动;在2016年国庆前夕与地方文化馆一起举办《国庆之夜——新中国优秀声乐作品赏析》专题讲座;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几乎每年都要承办全国中医药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也举办中医药制作体验活动,讲堂及时组织市民前往学习体验,向专家咨询养生之道,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行业协会的需求安排内容,连云港地区有近百个行业协会,许多协会具有研究的性质,且汇集了许多行业的专家。这些行业协会大都有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的职责与任务,需要举办经常性的讲座。但是,这些行业协会往往又缺少在媒体上进行宣传的经费,也缺少开展讲座活动的场地设施,他们非常希望与社区大学合作开展讲堂活动。此时,讲堂便顺势而为,积极配合,遴选专家,共同确定合作内容。
利用当地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安排内容。连云港地区有6所大专院校,许多学术造诣深厚的学科专家可以作为讲堂的专家库成员;连云港地区山海相拥、历史遗存丰富,具备了开展考察、探究、学习的广泛资源;例如核电站科普博物馆、震旦纪地质陈列馆、市美术馆、市博物馆、市民俗馆,这些场所资料丰富、图文并茂,是开展讲堂活动的极好场所;港口、矿山、盐场、军营、滩涂、企业、古建筑也有大量的供市民体验和探究的空间,这些资源都是开展讲堂活動的重要内容。
3.听众的组织方式
广而告之,吸引听众。确定了讲座专家、时间、地点后,便选择时间节点在当地日报、晚报、教育网站、“政府发布”、电台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扩大了社区教育的影响,也扩大了讲堂与专家的知晓度。这样的动员方式,适合名气大的专家莅临。对于一般的专家讲座,仅靠“广而告之”,市民参与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借助其它的动员方式。
行业动员,吸引听众。对于一些行业特点比较明显的讲座,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在进行海报宣传的同时,利用民间相关的学会、协会进行组织发动,很有必要。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效果明显。许多志同道合的爱好者,通过微信群互相传递信息,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动员作用。例如,讲堂在组织一次摄影讲座时,与当地的摄影家协会联系后,几乎所有的会员都按时参加了。
行政动员,组织听众。行政力量在居民的动员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与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学院、社区学习中心、居民学习点联系,动员社区居民前来学习,效果也不错。这种动员方式适合人人关注的民生类的讲座,例如健康养生、卫生保健等。但稍微专业一些的讲座,就不适合这样的群体和动员方式了。
学校动员,组织听众。学校的学生是重要的学习群体,学生家长则是潜在的学习群体,学校希望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学校对于家长有着较强的号召力。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与一些学校联系,根据内容动员学生或学生家长前来学习,效果很好。例如,在组织家庭教育类的讲座时,由一些学校安排学生家长前来学习,效果很好。一些特别知名的专家莅临时,学校的学生也会踊跃参加。例如。我们在安排上海天文台的专家讲座后,有多所中小学来电话,要求参加听讲座的活动。
4.经费的筹措与使用
长期举办讲堂活动,需要一笔专项的费用。主要用于专家的讲座费、差旅食宿费、宣传费、奖品费用等,专家的劳务费要根据专家的职称高低和实际讲座效果发放。讲堂活动的费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财政专项、学校自筹经费、合作单位赞助。本着体现公益、服务居民的目的,各单位都给予了热情支持。
三、基本感受与经验体会
(一)“明星专家”在市民学习的组织中效应明显
所谓“明星专家”指名气大、水平高的专家。这些“明星专家”能有效地吸引听众。例如,央视“百家讲坛”讲座专家莫砺锋、周建忠教授,学术造诣深厚、央视出镜率高,在居民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邀请他们莅临讲堂自然是不愁听众人数的。这两位教授应邀来连分别在讲堂作了题为《唐宋诗词的阅读与研究》《屈原的人格魅力和中国端午情结》讲座,听者踊跃,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尽量邀请“明星专家”是讲堂的组织者应该着重要考虑的因素。
(二)“现实性”“思想性”强的讲座易受到市民的“热捧”
越是能解决市民的实际问题、思想问题的讲座,越能受到听众的欢迎。如今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较多,许多问题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问题的成因、解决途径是什么,市民普遍较为关心。如果安排专家来讲堂积极地回应群众关心的问题,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讲堂每年6月举办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总是能吸引许多的考生家长;“家庭教育智慧”的讲座,对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作用亦很大,这样的讲座对许多家长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三)大力开发“本土讲座专家群体”有较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实践证明,遴选讲堂的讲座专家未必要舍近求远,当地的一些专家也能讲得很好,且能受到听众的欢迎。因为这些专家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研究的专长也大都涉及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领域。这样的讲座只要主题突出、条理清晰、讲解生动,讲座就会受到听众的欢迎。例如连云港师专的陈留生教授在作《钱钟书与“围城”新解》的专题讲座时,联系身边与周围家庭在婚姻、情感方面的各种问题、矛盾、趣事,条分缕析,逐一解剖,幽默风趣,谈笑风生,使得听众获益多多,受到热烈欢迎;连云港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林祥田副主任作的《家庭食品安全的知识与措施》讲座,紧扣连云港食品安全的实际状况,对群众的食品安全指导的非常有效,也同样受欢迎;连云港市地震局吴鑫高级工程师作的《地震及其灾害的防治》讲座,分析了连云港地区地震灾害发生情况,科学地解释了连云港地区不易发生海啸的道理,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四)讲堂的组织工作具有“派生性”
所谓“派生性”是指在讲堂的组织过程中所形成的“副产品”及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而言,这种“派生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长期的讲堂组织工作,是培育讲座专家群体的过程;是培育听众群体的过程;是当地社区教育资源挖掘、利用、加工的过程。所谓“培育讲座专家群体”,是指要“锁定”一批擅长在讲堂作讲座的专家,经常邀请他们来讲堂做讲座,有利于他们加深对居民群体学习特点的体验和认识,不断提高他们在讲堂讲座的水平,为讲堂的长期举办准备充足的师资;所谓“培育听众群体的过程”,就是要积极鼓励和组织居民群众逐步走进讲堂,与知识为伍,与专家学者为伍,形成一个个“学知识,讲知识,用知识,研究知识”的居民群体,并且不断扩大;所谓“也是当地教育资源挖掘、利用、加工的过程”,是指社区大学要对当地的社区教育资源进行系统地规划和研究开发。有了这些工作做保障,讲堂的工作就可能实现可持续进步和发展。
(五)讲堂的组织工作需要“调控”和“应变”
在讲堂的组织过程中,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需要组织者善于平衡、及时调控。例如,雅俗共赏,作为讲堂的一种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却有很大的难度。高雅一些,普通老百姓会觉得离自己的实际较远;通俗一些,又可能会降低讲堂的质量。这就要求组织者掌握好雅俗共赏的平衡点,相互兼顾。听众人数的多少,也是一个需要及时掌握和及时调控的问题。太少了,没有气氛;太多了,又可能坐不下。这就需要组织者准确研判听众流量,随机应变,制定多重应对方案。
四、反思与展望
(一)居民学习活动的组织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通过4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讲堂活动的成功与否,涉及“市民的学习积极性”“讲座专家的水平与内容”“讲座的活动方式”等三方面因素。三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组织者应该深入研究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因素都成为积极因素,并且相互促进。市民百姓具有学习新知识潜在的积极性,所谓潜在的积极性,是指可以激发、逐步培育,日趋成型的积极性。作为讲堂的组织者要将这种潜在的积极性看作学习活动的前提,并力争将其放大为显性的积极因素。还要看到一些专家学者和学有所长的市民到讲堂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性,许多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有宣传行业知识、开展知识普及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开展讲堂活动的积极因素。通过4年来的实践,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讲堂活动的开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的表现在:一是信息社会知识传播渠道众多,讲堂的活动如果知识陈旧、方式呆板,就很难吸引居民;二是许多居民的生活压力大,学习还没有成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没有形成听讲座的习惯与兴趣;三是真正能够做出雅俗共赏的讲座的专家还不多,讲堂甚至社区教育需要众多的能够作出雅俗共赏的讲座的专家。这些制约因素需要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二)讲堂活动是一个组织化的过程
开展好讲堂活动,需要有效组织,这种组织过程需要与行业社团、主管部门、社区街道、宣传媒体密切配合。如果这种机制没能建立起来,单纯依靠媒体宣传是不够的。行业社团、教育主管部门、社区街道、宣传媒体是4个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在讲堂的组织中可以起着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行业社团是具有普及、研究本行业知识的内在兴趣与共同爱好的成员所组成的群体,这个团体已经形成了内部的规章及其约束,因而对本团体的成员具有較大的号召力;主管部门的行政色彩较为明显,组织能力较强;社区街道需要依靠自身的威信的高低体现组织能力的高低;媒体的组织号召能力完全依据讲堂的专家名气与内容、方式而定。每一种组织渠道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通过实践,我们感觉通过行业社团开展组织活动,效果最好;而行政力量和社区的力量次之;单纯地依靠媒体宣传效果不确定性较大,只有当名人光临时,效果最好。对于每一个体,如果仅仅一次被组织是不够的,需要持续的组织、多次的活动,这样,是可以将混沌的社区居民转化为有组织的学习群体的。
(三)认清讲堂活动暨社区教育组织工作的本质
讲堂活动的组织工作如此复杂,反映了社区教育组织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在这个方面,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系统地探讨,有许多重要的观点值得借鉴。陈乃林先生认为:“培育民间社团,能丰富社区活动,增强社区的组织性,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有利于社区教育的发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推动社区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需要。”陈乃林的观点反映了讲堂活动或社区教育组织工作的本质特征,即只有将社区的民间社团(或行业社团)培育好、建设好,讲堂活动和社区教育的组织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起来;反之,一个区域内的讲堂活动持续开展,也有利于所在区域内各社区民间社团和社区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这个视角看,地市级社区大学讲堂活动的持续性开展对于整个区域内的社区教育、终身教育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四)讲堂活动将是一个专业化、社会化、群众化的过程
认识到了讲堂组织工作的本质,加之4年的讲堂组织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讲堂的活动的未来图景:它应该向着专业化、社会化、群众化的方向努力。所谓专业化,是指讲堂活动应该分解为不同类别的讲堂,以满足不同专业兴趣的居民学习需要;所谓社会化,是指讲堂的组织过程就是将有利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各种有利因素积极地调动起来、优化起来的过程,讲堂的服务范围应该覆盖全社会,以营造学习的浓郁氛围,使得整个社会崇尚学习,使得每一个成员都成为学习者;所谓群众化,就是讲座专家本土化,即积极地扶持当地讲座专家队伍的建设,使之成为讲座的主力,让讲堂成为当地学有所长者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陈乃林.社区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