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近在咫尺的流浪猫

时间:2024-06-03

汤语桐

我曾在初中时参加过观鸟的活动,对相关的信息比较关心。有一次,我看到“Nature”网站上有一篇文章提到流浪猫危害鸟类,便产生了兴趣。但以中学生的能力难以做到对鸟类的观察和采样,于是我的视线就转向了流浪猫。

思考问题框架

在居民小区中,我们常会看到猫咪在树丛中活动;在公园里,花色各异的流浪猫也是一道“风景线”。它们早已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但公众对它们缺乏科学认知,也很少了解它们的生活状况。流浪猫具有高超的捕猎本领和适应人类生活环境的能力,在城市的室外环境中会对其他小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另外,由于多数流浪猫没有进行免疫接种,它们身上携带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可能成为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因此流浪猫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隐患。目前上海市内流浪猫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尚没有官方的统计报道,对猫的研究也多数集中在对宠物猫的防疫检疫上,很少关注流浪猫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于是,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一,猫的数量有多少——居民小区里的流浪猫比公园里的多吗?二,猫对人的影响——居民小区里的流浪猫比公园里的更危险吗?解答这两个问题,可以弄清流浪猫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为上海市的流浪猫管理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首先,根据问题确定调查样点。我在去过的地方中,考察哪些地方符合问题的条件,结果选定上海市杨浦区的3个公园和3个居民小区作为调查样点。2017年12月3日—2018年1月20日,我对这些地点进行了6次调查。每次我都按照同样的路线步行走完所有调查样点,且在每个样点里都走遍,记录流浪猫数量、喂食情况、病猫数量、猫与人的亲近程度(安全距离)等信息。获得的部分信息见表1、表2。

在调查过程中,询问样点人员是整个课题研究中最困难的部分。因为有的人不想说,有的人说话真假难辨。与人交流,要获取有效、可信的信息是很难的,信息的科学性也很难保证,需要研究者自己去筛选、采信。而这也是社会调查无法避免,但总要努力克服的困难。

然而这个部分也是最有意思的。有一次我看到一位爱猫人士拿了20斤猫粮来喂猫,吃惊之余,我向他询问猫的数量,他给出了非常准确的数字——117只。他对每只猫的特征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是真正的爱猫人士。但爱猫人士大多数是退休老人,对流浪猫与环境的关系缺乏科学认知。

统计数据得出结论

根据数据结果,我可以回答本文开头的问题了:一,除了延春公园,居民小区里的流浪猫密度总体比公园里的高(图1)。二,居民小区里的流浪猫会主动亲近陌生人,且发现病猫的次数也比公园里多,这说明居民小区里的流浪猫将携带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传播给人的机会可能比公园里的流浪猫大。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向有关部门提出几点建议。

1. 公园管理部门:规范流浪猫饲喂,建立几个固定的饲喂点;组建志愿服务队,定期向爱猫人士了解园内流浪猫的数量、健康和繁殖情况,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向游客募捐,设立关爱基金,用于给流浪猫做绝育手术。

我采用生物信息学中统计数据的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调查样点流浪猫的密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获得各个样点流浪猫密度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SD值。因为6次调查,每次调查数据是不同的,去除偏差最后才能得到较为均衡的结果,所以需要计算标准偏差值。这些都是科学研究需要使用的科学工具,用以排除调查中各种因素的干扰,使结果尽量科学、准确。

2. 居民小区物业部门:规范流浪猫饲喂,教育居民不要随意抛撒剩饭菜喂猫,而是用猫粮在固定的地方饲喂;建立志愿服务队,定期向小区里的爱猫人士了解小区内流浪猫的数量、健康和繁殖情况,以便尽早发现问题;联合居委会,从公共费用开支中抽取一部分用于给小区的流浪猫做绝育手术。

怎样从零开始做研究呢?科学研究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流程的,你可以按照这个流程建立设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首先你可以在期刊杂志或网络上查找科学研究论文,文中包含的科学研究流程、科学工具和科学方法都很有参考价值。其次是多方请教,获得建议。我的一个同学就曾写邮件向大学教授请教。有时一些大学会开设教授怎样做科学研究的课程,遇上就要抓住机会。

对我来说,数据统计等科学工具早已发展成熟,容易获取;提出问题和假设才是最重要的,它往往依靠一瞬間的灵感,且需要事先消化很多资料。我就花了差不多2个月来寻找课题方向。其实,多看看教科书里的课后附加题,也能够从中找出科学问题。只要你想,你都可以去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