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谢洪森 周鹏 田华明
摘 要:任职教育实施针对性有效性强、岗位指向性明的教育教学训练是军队院校培养岗位合格人才的有效方法手段。从全程导师制的导学内涵特征与原则方法、导学制度规范建立、理论基础补差训练、专业技能强化组训、导学质量跟踪指导等导学策略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在生长干部任职教育航空电子类专业学员教学施训中运用,有效提升了学员岗位任职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收到了良好教学训练成效,走出了一条“突出个性,因材施教”的教学创新之路,对培养适应海军部队信息化建设高素质军事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任职教育;全程导师制;导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对军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如何培养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推进军队院校“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教学改革工程,提高任职教育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的挑战。当前,军队院校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学员面临培训时间短、训练内容多、装备技术新、部队需求高等系列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实现院校教育培养目标与战斗力生成接轨、教学理念与部队需求接轨、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接轨、教学方法与训练要求接轨、考评机制与培养任用接轨、教员队伍与部队军官接轨,通过借鉴国内外军内外研究生教育导师制教学理念、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推行任职教育全程导学策略,将“导师制”引入任职教育教学训练实际,针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差异性”学员实施“全程导学、全面培养、全方位跟踪”的全程导师制导学策略与方法,不但实现了初级任职教育与部队作战训练的“无缝链接”,也满足部队第一任职岗位需求。
一、剖析导学内涵,把握原则方法是导师制导学的核心
(一)剖析导学内涵与特征
任职教育全程导师制导学内涵是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模式。它揭示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其关键是“导”,同时基于“全程指导、全面培养、全方位跟踪”的全程导学策略,既着眼于“学”,又着力于“导”,核心是培养学员会学,重要特征是“导”,通过导师诱导、疏导等方法,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实现导师和学员的双向互动,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使学员掌握“会学”“怎样学”“终身学”的技能,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导学原则与方法
一是把握启发式、导向式和交互式原则。针对导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导师准确把握启发式导学原则,主动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启发,调动学员的思维,唤醒学员的记忆,挖掘学员的潜力;导师加强专业知识的体系延伸、内在关联以及思维的内在逻辑等方面引导,准确把握导学导向性策略;运用导学的相互配合,信息的相互交互,情感的相互交流,准确把握交互式导学原则,保证导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贯彻执行。
二是把握问题引导、自主学习、研讨交流等导学实施方法。问题引导是全程导学教学实施的根本点和教学设计的关键点,通过选取各类探究性、层次性、典型性问题,激发学员兴趣,诱发学员思考,培养学员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学员能力的提高,自学是关键因素,是内因,采取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强化学员参与意识,引导学员获取信息能力,培养学员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不同学员个性思维,注重导学过程引导方式等方法,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注重研讨交流过程导向,通过导师与学员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取长补短,学员由“被动”变“主动”学习,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二、制定导学计划,规范运行制度是导师制导学的前提
(一)制定导学计划
一是学员基本情况调研。任职教育生长干部学员入学后,通过与学员座谈交流、档案调阅、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学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前期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与专业基础、未来从事岗位工作了解、毕业任职岗位专业兴趣、个人爱好与特长等信息,为制定导学计划奠定基础。
二是导师基本信息发布。通过专业网站发布导师的基本信息,包括导师的年龄职称与学历、从事主要专业、专业特长与爱好、学术研究方向、承担科研课题等,为导师与学员实施“双选”提供信息参考。
三是开展导学“双选”工作。由学员根据未来从事的岗位任职和自身特长爱好情况,选定一名导师作为首选的全程导师,导师根据学员遴选情况,结合学员基本信息,综合考虑确定指导学员;导师与初选学员见面座谈,通过沟通和交流导学培养计划和方向目标,初步形成培养方案,确定导学关系。
四是制定导学培养计划和目标。由导师与学员共同研究制定全程导学培养训练计划,包括基础理论补差、专业技能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等训练内容,共同填写《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学员专业素养培养计划与考核表》,由学员、导师签字及专业教研室、系领导审核签字盖章备案,作为全程导师制导学培养的顶层设计依据。
(二)规范运行制度
一是制定专业导师优选条件。任职教育具有职业教育和岗位指向性等显著特点,必须建立一支业务好、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导师队伍,明确导师的优选条件、工作职责、考核及奖励办法以及导师制相应的配套措施等。导师的基本条件:第一,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军人职业素质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第二,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沿理论技术,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经验。第三,熟悉任职教育教学规律、岗位专业素养需求和部队任职岗位专业技能,具有部队任(代)职经历,达到熟悉部队、熟悉装备、熟悉保障等基本要求。第四,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学术研究方向。
二是确定导师制管理制度与工作内容。总结近年来全程导师制运行情况,主要做法是:导师的工作由专业系室直接领导,专业教研室和教学组归口管理,负责组织完成导师和学员的对口交流、导师的遴选、师生“双选”等工作,制定常态化导师例会制度,加强学员培养过程的监督与指导,负责审核把关导师制培养计划和策略,组织开展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研讨与经验交流活动,解决教学培养过程中“导学”问题。制定全程导师制制度:第一,规范学员信服、同行认可、机关放心的导师选拔程序。第二,建立导师岗前培训制度和“导学”双向选择制度。第三,建立导师、导师组、专业室、系联系及报告制度。第四,建立导师工作保障及工作机理制度。
三是明确“导学”质量评估与导师考评奖惩。任职教育导师制工作评价,应着眼于激发导师工作热情,提高任职培训效益,开展多元主体、多种形式的评价。客观评估全程导师制导学培养质量,既要评价导师的“导”,还要评价学员的“学”;既要看重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工作过程。评价采取在材料查阅法和问卷调查法的基础上,加入观察法、总结法、访谈法和座谈法等方法,分别进行自我评价、学员评价、导师组评价、导师互评、系室领导评价及同行专家评价,综合评价“导学”质量,考评结果记入导师本人业务档案。
三、注重理论补差,打牢专业基础是导师制导学的根本
(一)注重理论知识补差
任职教育学员入校前已经历了四年本科学历教育,其通识教育所学理论知识面较宽,专业理论针对性不够强,任职岗位理论不够深,导师结合学员所从事专业岗位对基础知识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学员专业基础知识“补差”计划和学习目标,通过导师精选“补差”学习资料提供给学员,利用课余和节假日,采取学员自主学习为主、导师答疑辅导为辅、阶段测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理论知识专项“补差”训练,打牢专业理论基础。
(二)加强基本技能补差
通过对学员调研、座谈以及基本技能考核情况看,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学员前期尽管开设了相关的基本技能训练课程,但受课内教学计划时间限制,学员的基本技能训练时间较短、实践动手能力普遍偏弱,与岗位任职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为此,导师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工作计划,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实践教学训练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开放实验室,通过设计专项安排并指导学员开展专业基本能力强化训练,为后续设备维护奠定良好基础。
(三)实施知识综合运用补差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实践运用打基础,是为装备技术保障工作服务。导师依据学员个性化和差异性特点,发挥学员专业理论特长和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科学的导学训练计划,指导学员开展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拓宽学员专业理论知识面,提升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为后续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及岗位任职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四、突出专业技能,强化能力培养是导师制导学的关键
(一)强化岗位技能训练
学员岗位技能训练效果最终体现在任职岗位上能够有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发现和解决部队装备技术保障中的疑难和重大问题能力上,这就需要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对岗位技能进行指向性的强化训练。依据学员预分配部队工作岗位情况,导师结合学员即将所从事的现役机型或设备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研究与实践活动,指导学员预先研讨部队现役装备技术保障中的技术难题,让学员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相关装(设)备课程理论与实践训练,有效提升学员的岗位技能。
(二)突出专业能力培养
学员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岗位任职工作能力,需要充分发挥导师制的导学优势。学员任职岗位明确后,其从事的具体专业(机型)随之确定,导师(导师组)要发挥集体智慧和作用,针对学员从事的专业(机型)开展专业能力强化训练的导学活动,具体做法是:导师(导师组)优选部队现役机型或新装备典型故障案例提供给学员,指导学员通过查阅技术资料、理论分析研究、导师与学员共同研讨等方式,让学员提出个人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设想与思路,开拓学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渠道和思路,提升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员专业能力和水平。
(三)深化工程实践能力训练
学员工程实践能力直接体现出任职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对提升学员装备维修与保障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学员能否胜任第一任职岗位需要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全程导师制对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导学主要方法是:导师结合自身承担的科研项目或理论研究课题,根据学员自身专业理论或实践特长,开放有关专业实验室及相关仪器仪表和实装,让学员参与科研或理论课题部分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活动,指导学员完成科研课题总结和学习体会,在学员原有工程实践能力基础上,深化学员工程实践能力训练,进一步锻造学员科研与理论创新能力。
(四)强化专业组训能力训练
任职教育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了专业组训能力培养,部队岗位对其要求较高,而组训能力培养需要日积月累,组训能力训练就是要提高学员的理论授课、装备组训的总体设计与组织讲解能力。导师制开展专业组训导学方法是:按照导师制培养计划要求,导师先期制定组训训练内容,从日常教学训练开始,负责指导学员开展指挥与组训能力训练,导师选取2个理论授课和1个实践操作题目,从授课计划制定、讲课教案撰写、多媒体制作以及实装操作示范训练等方面进行精心地组织策划,开展针对性指导训练,确保学员指挥与组训能力训练质量。
五、关注导学质量,加强跟踪指导是导师制导学的保证
(一)严格阶段性检查和考核
成立学员全程导师制培养考核组开展学员自评和导师评价,重点把握好期中和期终两个阶段性环节的检查与考核。通过开展期中和期终检查与考评工作,及时关注学员综合能力素质培养导学效果。结合学员全程导师培养计划和相关工作内容,由教研室或导师组组织阶段性工作检查;学员填写期中和期终考核登记表,撰写个人工作阶段小结、自评结论;导师结合工作指导以及学员完成工作情况,给出阶段评语及考评结论,最后系室对学员专业素养培养效果给出综合评判。
(二)严格跟进毕业联考工作指导
毕业学员联训联考准备是全程导师培养学员提升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导师结合全军院校毕业学员开展的联合考核进度安排,及时跟进指导,重点对学员课堂组训能力的讲、演、写、画、态进行精雕细琢,提高学员理论授课能力,对航空机务法规知识以及机务工作细则与规定进行强化辅导,增强学员机务安全意识,对内外场设备通电检查、维护拆装等动手实操科目进行加班加训,提高学员工程实践能力。
(三)严格执行部队跟踪反馈制度
制定毕业学员部队岗位任职跟踪反馈制度,对学员在院校开展的导师制模式的产生效果、学员综合情况、后期部队实际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书面总结,毕业时反馈给分配任职部队,提供给部队用人的第一手参考资料。同时,建立部队与院校导师沟通联系机制,导师与部队和学员经常保持联系,关注学员部队工作任职情况,了解全程导师制对学员综合任职能力培养效果,认真研究反馈意见建议,对后期指导工作进行充实完善。
参考文献
[1]夏春先.张艳.任职教育“导师制”—提高培训效益的有效机制[J].继续教育,2012(3).
[2]王联.史贤俊.肖支才.军队院校“4+1”任职教育学员参与军事科研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5(2).
[3]李硕.任职培训阶段学员个性培养的几点思考[J].2012年海军院校教学理论研讨论文集,2012(1).
[4]刘斌,朱宁.导师制全程柔性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5]范仕刚.浅谈导学式教学法在任职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
[6]郭晓松,周召发,蒲鹏程.实施优秀生导师制,推进军队院校精英教育[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