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20个惊人的“科学真相”
著名的极客网站TechWeb最近贴出了一张国外科技网站总结的“20个惊人的科学真相”的列表,目的是让人们意识到科学的无限神秘。下面就是其中一些“科学真相”,不知能不能让你惊讶!
人的身体血管总长62000多英里(1英里≈1.61千米),如果把这些血管首尾相连,能够绕地球2.5圈;中子星的一个微尘就有10亿吨;世界上大约有7亿人的体内都有吸血十二指肠线虫这类寄生虫;骑自行车的最快记录是267千米/时;我们创造出的激光可以达到阳光亮度的百万倍;65%的自闭症(孤独症)患者,都是左撇子;大洋所包含的盐如果把所有大陆埋起来,能达150米深; 北极熊跳跃的高度能到1.8米多;6000万~6500万年前,海豚和人类是同一个祖先;北极熊的皮毛几乎是透明的,它们无法被红外摄像机拍到图像;每个人平均每年会无意中吃下430个小虫子;一种裸麦植物在地下的根可以延伸到400米;水星表面的温度在白天可以达到430摄氏度,在晚上,温度直线下降到零下180摄氏度;一棵大橡树或山毛榉在24小时内的水蒸发量可达10~25加仑(1加仑≈3.79升); 蝴蝶靠它们的后腿来感知味道,它们靠接触来实现味觉,用这种办法判断这片叶子是否可以食用。
有些诸如此类的科学趣闻在制造趣味的时候,同时也在制造恐怖,仿佛科学总要骇人听闻,总要语不惊人死不休。那些可怜的蝴蝶竟被说成“用腿尝味道”,它们要是会写诉状的话,一场时髦的名誉侵权官司笃定是免不了的。
小昆虫灭了大恐龙?
据《现代快报》报道,长期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大灭绝,然而日前,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古生物教授波尔纳却提出惊人理论:虽然小行星撞地球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然而,恐龙事实上却是被带有病菌的吸血昆虫灭绝的。
虽然科学界普遍认为是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造成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理论却存在不少漏洞,譬如它无法解释恐龙为何是在小行星撞地球很多年后才逐渐灭绝的。
波尔纳在新书中称,只有携带致命病菌的昆虫叮咬恐龙后引发瘟疫,才能解释为何恐龙是在成千上万年时间中逐渐缓慢地灭绝的。
波尔纳称,他在一只保存在琥珀中的白垩纪昆虫内脏中,发现了能够引发利什曼原虫的病菌;在另一只白垩纪叮咬昆虫中,发现了能够引发疟疾的有机体,它能感染今天的鸟类和蜥蜴。这些肠内寄生虫可以通过昆虫叮咬大面积地传播。
波尔纳称,在白垩纪晚期,地球上的气候相当温暖,这一气候导致携带利什曼原虫、肠内寄生虫和其他病菌的吸血昆虫大面积滋生,从而在恐龙群体中频频引发瘟疫,造成恐龙数量逐渐减少。
波尔纳教授说:“在白垩纪,这些疾病是富有攻击性的新东西,脊椎动物对它们没有任何天生的免疫性。所以随着瘟疫的扩散,不同地区的恐龙开始逐渐灭绝。”
科学非常有趣,小小的昆虫能改变作为当时地球主宰者的庞然大物的命运;科学又非常神奇,但不神秘,看似离奇的表象,经过科学家的抽丝剥茧、实证研究,也能真相大白。也许,数百万年前“作案”的昆虫也难逃科学的“法网”。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
据雅虎网科学频道报道,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各国的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想出了种种解决方案。日前,意大利《新闻报》从这些充满新意的想法中评选出了最有可能挽救地球的一些方案。它们是:
摩天温室据科学家们计算,在今后40年中,全球人口总数将达到92亿,因此必须将粮食产量提高一倍。由于目前全球有37%的土地都已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有专家指出,可以通过建造能够365天进行农业生产的生态摩天温室的办法来解决未来的食物危机。
巨型吸烟毛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设计了一种高度达100米的超级毛刷,用于吸收汽车排放到大气中的含碳气体。据悉,每部这样的毛刷可吸收15000部汽车排放的尾气。只要设置一片面积相当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这种巨型毛刷阵,就足以吸收全人类释放出的温室气体。
造云巨轮在海洋上部署一支由可控船舶组成的编队,通过提取海水制造云团的方式,便可以将大量的阳光反射到宇宙空间之中,进而控制全球气温的升高趋势。美国物理学家拉特海姆教授和其同事认为,1000艘这种船舶将能够阻止因二氧化碳气体数量急剧增长导致的气温持续上升。
人造喷发借助火箭、飞机和人造火山向大气中释放硫磺,以便阻断阳光射向地面。科学家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可在10年内将全球气温降低至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不过,若在此过程中发生意外,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复大气的平衡。
太空镜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指出,通过向太空部署一面由16万亿块镜面组成、面积为150万平方米的巨大反光镜,用于反射太阳光,可为地球降温。不过,建造该系统的费用高达50万亿美元。
科学家们用心良苦,为了地球的未来绞尽了脑汁。不过在这些光怪陆离的科学手段背后,小编似乎隐约听到了地球伤痛的呻吟。还是那句话,不好好珍惜地球,等它千疮百孔时,不管用什么“刷子”和“镜子”,都难以恢复它的容颜。好好爱护它吧!
观点:梦想照进现实
美国火箭专家戈达德童年体弱多病,经常休学,因此成绩不好,还留过级,一直被认为是个差学生,年龄比同班同学都大。戈达德对自己的未来也不抱什么希望。有一天,他在阅读科幻小说时突然想到:如果能够做个小玩艺,可以从地上腾空而起,飞向蓝天,那该有多好!从那时起,他定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从此变了个人,不再做一个自卑的大龄差生。经过努力,他考上了大学,这时,他开始着手实现梦想——研究多级火箭。但由于干得太累,他旧病复发,病倒了。医生对他说必须长期休息,不然就只能再活两周。戈达德没休息,继续研究。1913年10月,戈达德完成了第一枚火箭计划;次年5月,又完成了另一枚火箭计划。这两次火箭计划为后来的载人航天奠定了基础。此后,他又完成了多项重要的火箭研究,迅速闻名全世界。1945年,体弱多病的戈达德去世。他留给后人一句名言:“昨天的梦想就是今天的希望、明天的现实。”
在有些人看来,梦想与现实间有鸿沟;而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梦想总比现实美)正是追梦人的动力——戈达德就是后一种人。从他的故事可以看出,不管一个梦想看起来是多么不现实,只要朝着梦想奋进,梦想一样可以照进现实。(沈 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