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郭保明
摘要:小学科学属于基础性入门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探索意识,让学生能够利用科学知识来处理和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深入挖掘科学知识及内容,最终掌握科学知识的本质和含义。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下面本文主要结合小学科学的有关教学内容,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如下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习习惯;培养;对策研究
一、前言
在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探究,并能够帮助学生利用有效地方式来探究问题,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小学生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回顾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老师可以利用的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在大部分教学时间里,老师比较倾向于课本知识的讲解,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前我们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地教学方式及对策,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研究
学习习惯是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而养成的一种固定的潜意识行为。如果我们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很容易走入学习的误区,对学习失去动力和热情,从而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和效率[1]。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下面本文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提升课程内容的探索性
如果学生对任何事物及现象都能做到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就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对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索习惯。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需要提升课程内容的探索性和研究性,并结合适当的研究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索、研究习惯。
我们以“声音的传播”教学为例,首先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声音传播的有趣问题。例如:我们是怎样听到外部声音的?声音通过什么来传播出去?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什么有关?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的课程问题来提升教学内容的探索性,可以让学生对该章节内容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在提出问题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结果的预测,然后再利用老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来完成相关的实验,最后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在整个研究和探索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动脑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习惯,这对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和潜力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结合有趣的户外实践活动
小学生还处于贪玩的年纪,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如果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开展丰富有趣的户外实践活动,一定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能够摆脱课堂环境的束缚,从而自由自在的享受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一旦学生具备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对所学知识进行细致的观察、探索、分析和研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学习“植物的身体”这一课程内容时,老师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外部结构,来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在开展相关的课程研究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包括对植物根、茎、叶、果实等方面的观察,并学会探究植物的生长环境及习性。这时,学生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到户外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一些资料及文献来分析和总结植物的身体结构和生长环境,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恒心,最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不足和改进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自身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评价过程中,老师需要耐心指出学生的学习不足,同时还需要注意语言的运用[2]。如果老师过于激动或者言语不当,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从而影响到评价的效果,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因此,老师既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足,也要鼓励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自我反思,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养成谦虚的学习态度。
比如在进行电路实验时,学生会经常出现线路连接错误、小灯泡不亮等问题。因为小学生年纪还比较小,学习和接受能力有限,在出现上述这些问题的时候,比较容易手忙脚乱。这时,根据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老师可以协助学生一起处理和解决问题。如老师帮助学生一起检查线路,从而找出出错的地方,然后再检查是够电池没电,所以小灯泡不能点亮等。最后,老师利用课程最后的时间对学生出现比较多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加强课程的评价工作,学生可以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及问题,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学习习惯,从而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学习经验,对学生学习习惯有所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和领会科学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母利萍. 从细微处做起,在小學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J]. 新课程(小学), 2015,26(6):85-85.
[2]柯尤木江·热西提. 初探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策略[J]. 成功:中下, 2017,28(9):00106- 001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