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王莉莉
摘要:由于盲生不能直接面对外界的所有事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盲校语文课堂阅读和拓展等学习内容的难度,教师只有运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式,才可以促进盲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此,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盲校语文阅读进行了有效地探讨。
关键词:盲校;阅读教学;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其不仅可以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将人文教育落到实处,同时还能让我们获得独特审美体验、发展思维和认识世界。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但是相较于一般学校,盲校语文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深入探讨提高盲校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
一、盲生在語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视力缺陷影响,盲生的感知内容有限
因为视力缺陷,盲生必须借助其他感官将概念建立起来。相较于视觉而言,触觉和听觉等其他感觉的劣势尤为显著[1]。盲生通常不能完整的认识到客观世界,他们难以全面建立起物体的概念,甚至存在一定的错误。缺乏这些概念,直接影响了盲生的语文学习。
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作者创设的“素雅、朦胧、静美”的荷月世界,和诸多读者心中所想的美景相契合。但是,就盲生而言,却难以将其中的意境之美感受到。
(二)盲文具有表音不表意的特点,导致盲生缺乏文字直观
表意是汉字的主要功能,其同时兼具表音功能。但是盲文是部分标调、声韵相拼、只表音不表意的适合盲人阅读的一种工具。盲文具有十分明显的缺点,若是只有“meili”的音,是难以确定是“魅力”、“美丽”还是“没力”。就算标注了音调,但是汉语中的同音词有很多,如“zhíwù”,可以是“植物”,也可是“职务”。文字缺乏直观性,加大了学生阅读,特别是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难度。
二、提高盲校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做到课前有效预习
学生若是在课堂没有把有效预习做好,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展开自主思考,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就更难了。在整个课堂学习中,学生课前若是没有做好准备,学生就会十分被动。而且因为视力缺陷,很难做到一边听一边记笔记,这就会显得十分慌乱,难以抓住重点内容[2]。所以,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督促,在课堂上采用提问式,检查学生让其养成事先预习的习惯。学生应在课前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课文进行预习,找出不懂的地方,并记录下来,初步理解文章大意,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听讲,对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核对,看差别在什么地方。例如,在教学相关历史著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们事先将当时的历史背景准备好,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运用好直观教学手段,提高盲生语文知识的理解水平
视觉缺陷对学生完整的认识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一些遥远的、微观的、宏观的物体,和智能借助视觉感知的演示和二维平面等,学生通常难以获得准确的认知。同时,盲生利用字形理解词义的能力较为缺乏,因为汉字是一种以表为主兼具表音功能的文字,但是盲文只适合盲人运用,只具有表音功能。这种字形的缺乏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而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盲校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可以用声光电直接刺激盲生,让其深刻理解到课文内容。例如,在阅读《春》的时候,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做了诸多描写,盲生因为观察经验的缺乏,通常难以产生情感共鸣,而若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开教学,盲生虽然看不到,但是听觉十分敏锐,在生动形象的声音中,很容易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带给了学生美的体验和享受。
(三)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经验丰富的语言老师都极为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而阅读兴趣是阅读习惯的基础,初中生仍具有带着情绪进行学习的特点,因此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是促使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
以《背影》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名家配乐朗诵的《背影》,在生动的声音效果冲击下,借助著名朗诵加再一次的有声包装文字,学生被文字所陶醉,体验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情绪,感受那份真挚的父爱自强。立足于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带领学生置身于文字之中,使学生感悟文字内容,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长此以往,自然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四)丰富阅读指导策略,提高阅读兴趣
在课堂中,我们要充分借助教材中有限的课文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同时对教学思维予以丰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汉语思维是学习语文的前提,一个名字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的联系极为密切,将汉语思维掌握到了就能借助文字将背后的文化内涵体会到。我国传统修辞手法重视起承转合、首尾呼应,语言注重韵律和美感。
以《木兰诗》一文为例,对诸多工整的对偶句予以运用,将汉民族均衡对称的思维方式给突出展现出来,使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得到了充分表现。要想让学生产生兴趣,就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教师将任务布置给每个小组,让其合作完成,而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取得了进步,同自己学习的单调性不同,多人协作的方式可使交流与探讨加强,将语文学习的乐趣给找出来,如此学生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教师可借助图片或讲故事等形式把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好奇心给引出来,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兴趣的提高。
(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也是有限的,那如何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语文进行学习呢?课外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针对哪些必须要阅读的内容教师应给予学生有效指导,通常内容有以下几点:(1)选取一些具有较强逻辑性,且无不健康内容的文学作品,一边对学生的自身知识存储予以丰富,一边在无形中接受思想教育。比如,教师可指定学生阅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2)文章形式和题材应丰富多样。比如散文、诗歌、小说等。借助一些新颖的文章题材和内容,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给激发出来,从而自主展开阅读练习,促进自身阅读水平的提高。(3)选择难度适中的内容,使学生可轻松阅读,自信心不断增强。且还可阅读一些和教材内容有关的课外文章。比如,在学完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后,可让学生对其《野草》全集等进行阅读。通过这种关联方法既能够让学生的文学内涵更加丰富,也可帮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
结语:盲人往往无法直观的感受文字与生活画面,所以盲校语文课堂应以为他们构造画面感为基础,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将其知识范围拓宽。本文阐述了如何提高盲校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扎实的基础支持课堂的探究与延展,希望有助于提高盲校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浩. 盲校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情感读本, 2017(9):62-62.
[2]陈超. 盲校初中语文教学建设中的自主表演法应用研究[J]. 新课程(中学), 2017(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