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摘要:辽宁自贸区的建立为本地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既精通外语,又掌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实习、增加实训课比重,可以为解决目前辽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供有益尝试。
关键词:自贸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自2013年8月中国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我国已先后批准成立了三批11个自贸试验区。其中,以沈阳、大连、营口三片区为核心的辽宁自贸区成为第三批试验区之一,重点是着力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新引擎,提升东北地区整体竞争力。
自贸区的成立扩大了我省对外开放的力度,使得本地区企业与外国企业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这无疑将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本地区经贸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对既具备语言技能又具有经贸类专业知识及跨文化沟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培养复合型和国际型商务英语人才成为现阶段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辽宁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长久以来以重工业和机械加工制造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加之地理位置的原因,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和速度都不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影响着地区人才的需求结构及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地区产业侧重方向的制约,辽宁外语人才,尤其是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一直处于培养动力不足、培养方向模糊、培养方式单一的局面。
1. 培养动力不足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主流行业企业的发展是地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直接动力。由于地缘优势不明显,辽宁地区包括外贸、国际商务、国际会展等行业在内的涉外行业的发展一直与东南沿海地区相关行业有着很大的差距,行业发展缓慢限制了对相关专业尤其是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辽宁地区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但从招生人数来看没有太大变化,甚至有些院校在减少招生数量。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对口岗位少、就业发展前景不看好等。行业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岗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方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积极性。
2. 培养方向模糊
商务英语培养的是外语应用型人才,除了具备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随着行业细分的不断深化,仅掌握泛泛的日常口语和接待礼仪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精通外贸知识、会展知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容易受到专业领域企业的青睐。辽宁地区的外贸、会展、电子商务等企业数量相对不多,岗位设置数量有限。为了使学生能适应更大范围的就业需求,高职院校在设置商务英语课程时,倾向于面向普通应用型岗位,缺乏具体的行业针对性,进而造成了就业时学生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做不好的尴尬局面。形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考虑行业细分,没有明确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方向。
3. 培养方式单一
外语人才的培养方式一直是遵循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课外活动。面对越来越高的沟通能力要求,传统培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人才需求。除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外,还有其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等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提高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效率。比如,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派遣学生分时段到企业进行培训实习,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参加各层次的比赛,与其它院校的学生多交流,了解自身差距和优势,在参与比赛的同时也可以收获学习成就感,形成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采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不同行业企业的岗位需要,是存在于辽宁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面的又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面向自贸区建设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1.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哪些课程,每门课程讲授哪些内容决定了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适合社会需要的知识并顺利就业、创业。从这个意义来看,专业课的设置应该具有动态性,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需求不断进行校正和调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适时增设符合地区人才需求的课程,去除滞后经济发展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与专业特色相适应的新技术、新理念。
就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而言,通常在课程体系中会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模块。开设专业基础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功,提高英语的熟练程度。如大多学校会开设大学英语精、泛读、英语听说、翻译等课程;开设专业核心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性。如学校会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外贸函电等课程;开设专业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拓展就业途径和创新创业能力。如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等课程。
在自贸区建设背景下,辽宁地区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地区经济对外开放的趋势特征,考虑地缘优势和产业特色,对学校已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不同专业课模块的设置比例进行适当调整。以辽宁某财经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该校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结合地缘优势,将韩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第二外语,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了韩国语听说、朝韩国家概况、韩国语实用翻译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途径,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2. 改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的关键。基于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和高职生源特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自贸区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要求,“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新的教学方法中得以实现。
首先,商务英语是将英语语言与商务知識相结合的“特殊用途英语”,单纯的学习听、说、读、写、译只能完成对语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语言知识在商务领域的运用和训练,这显然是不符合自贸区建设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需要构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可以在仿真工作环境中运用语言,提升语言的使用能力。高职专业课教学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导向,将语言分解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可以较好地实现英语语言与商务知识融合对接。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通常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工作任务,在每次教学活动前,学生按小组接收学习案例,完成预习;课上,学生需要分角色扮演、参与不同岗位的工作,相互协作完成工作任务;课后完成布置作业。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实现“课前导预习、课上导学习、课后导巩固”的指导作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将商务英语嵌入常见工作环境,如机场迎宾、会议招待、商务宴请、商务谈判以及更为专业的外贸业务,如交易磋商、合同条款议定等场景。能很好地实现动手能力、实操能力,突出“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变化,高职生源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由高中生、职高生和中职生等,可以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断下降。高中生源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没有接受过技能训练。职校生源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但理论基础薄弱。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单一依靠课本讲解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项目教学法通过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和情境,增加小组讨论和团队协作,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共同查找资料、合作探究,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等基本职业素养。
3. 重视实习,增加实训比重
实习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有益补充,也是帮助学生从学校向工作岗位顺利过渡的必经之路。高质量的实习不仅可以梳理理论知识,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认知,更能够熟悉掌握实际操作,有效完成工作任务。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第五和第六学期通常都安排了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目的是给学生预留出一段时间,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内容,为毕业生顺利进入社会就业、创业提供基础。就目前的情况看,各院校安排的实习企业类型各有不同,实习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可以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入手,一方面加强与校外实习企业的合作,另一方面提高校内实训室的使用率,适当增加实训课的教学比重,对于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更是如此。
语言不同于其它应用技术,语言训练和语言技能需要通过时间和环境的不断渗透才能提高学习者对于语言的运用程度。因此,针对商务英语学生而言,仅仅集中某一段时间进行实习,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有高职院校已经引进了一系列商務英语软件,开发建设在线课程网络平台。通过模拟日常商务工作环境和线上空间,为学生提供了用英语交流、学习的仿真交互平台。实训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兴趣选择项目,在线组成临时工作团队完成系统分派的工作任务,任务完成后可以由系统自动给出考核评价,包括发音、用词、语法等方面的提升建议。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性。
三、结束语
辽宁自贸区的创建加快了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速度,在为地方经济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地方院校人才输出提出了新要求。与以往相比,地方人才需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既精通外语又掌握专业知识的“多面手”、“复合型”人才成为了急需人才。因此,厘清现阶段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课程体系、采用项目化教学、重视校外实习,加强校内实训等途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是满足自贸区人才需求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朱文静. 东盟自贸区背景下广西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33(12),121-122+ 127.
[2]池玫,黄志.基于自贸区需求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探索[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25(05),75-77.
[3]杨惠婷.自贸区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9),451.
[4]张妍.自贸区就业导向的高职外语人才培养研究——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 2017,19(03),7-9+10
作者简介:徐丹(1976-),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副译审,硕士,科技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英汉翻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