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校企合作的独立学院计算机工作室人才培养探讨

时间:2024-06-03

谢国琴

摘要: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信工分院为例,探索通过计算机工作室建设与企业合作办学,根据企业人才技能需求,大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融合实习、就业、创业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独立学院为地方政府服务的转型需要,最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和企业人才招聘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

一、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现有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注重知识,忽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企业实际招聘的岗位需求脱节,就业竞争力降低;课程设置不是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导,课程内容缺乏职业性等问题。在信工分院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把“学校-工作室-企业”与“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工作就业”对接,形成学校为企业服务,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工学有机结合”,它以就业为导向,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获取实践经验的企业工作结合起来。为了减小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与企业要求的差距,适应企业不断更新的用人标准,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独立学院服务地方企业的必由之路。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学生顺利就业,我院提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探讨育人的途径与方法,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共赢。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践

1、建设校企互融、双元培养的导师团队

宁波清车电气有限公司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清华校友创业创新基地.本工作室与清车公司合作建立面向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工作室,提供创新服务,项目培训和技术支持.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和企业接轨,承接企业各个开发项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余,在课外引进企业的实际项目内容,以课外工作室教学模式,使得校企结合,对提高独立学院计算机和软件工程学生的就业率有一定的意义.

2、建设多层次、可流动的学生团队

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加考核方式,在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中选拔出24名组成清车工作室,包括大三学生7名和17名大二学生,形成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梯队,对于工作室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实验条件。根据清车公司所给的招聘岗位人才要求将项目开发人员分为UI前端设计,安卓和PHP等三个小组,其中将高年级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并选择出整个项目的负责学生。在为期一个学期的项目开发过程中,高年级组长起到了和清车进行项目需求沟通,項目设计开发等重要作用。同时低年级学生也在高年级学长带领下提前自学了课外的专业知识,由于学生的流动性,下一轮的项目开发过程中,高年级学生毕业,低年级学生将承担起下一轮项目开发的主力。这种多层次,流动性的学生团队成为工作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高年级学生”组成的导师团队。在工作室里面导师不仅仅是专业教师,也会邀请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前来工作室授课和讲解,同时由于工作室时间大多安排在课外,在导师不在的情况下,高年级学生将成为低年级学生的导师参与指导培养低年级学生团队。

3、制定和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工作室管理运行机制,鼓励工作室参与和管理的骨干教师去企业挂职,注重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将其融入各专业工作室建设工程中。通过教师对合作的企业进行仔细的考察、洽谈,教师与企业员工互动,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软件生产实践。通过软件工程专业与企业合作的方式,研究形成合理的训练项目,制定出工作室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开展工学结合、按社会需求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学生,从专业定位出发,研究岗位职业能力与训练项目衔接的问题,使工学结合更能体现出专业特色。目前已与宁波清车电气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开发二手车自检平台的手机app项目。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指纹机对学生进行工作室考勤管理,由于大三大四的学生课表时间都不相同,能集中在一起的时间在周末和晚上,所以考勤数据通过学生在工作室的指纹机上签到获取,工作室授课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

4、工作室项目的来源

计算机工作室主要是以合作企业清车电气公司的真实项目“二手车自检系统”为演练项目,在计算机专业中应用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充足的项目作为工作室运行的保障。这些项目来源于企业的真实或虚拟项目。通过对这些项目的设计和分析,能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实际的工作环境。同时需要进一步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加强工作室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三、工作室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

采用以项目教学为主,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工作实承接的项目划分为几个任务,并对工作组成员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特定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汇报和提交。要求工作室教师具有综合的专业知识体系。通过企业与教师对项目的交流与分解。把项目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成员。教师通过工作室的教学实践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学生在工作室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企业也在未来招聘过程中提前进行了适合的人才挖掘和培养。学校的工作室发展成为企业的人才基地,最终达到三方共赢的结果。

四、对教师和学生考核方式的改变

建设双角色、双标准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这里的双角色是指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双重身份,教师要努力转型为“双师型”教师,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则要达到独立学院的学业要求,又要达到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要求,因此校企合作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学业标准”和“岗位标准”是全方位考核评价学生水平、通过给予参加工作室学生的一定学分,鼓励学生进入工作室实践,学业标准主要侧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业的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岗位标准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制定,将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主要考查学生对企业规范例如考勤、职业标准、职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总结

综合来看,通过“工作室”平台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解决了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问题。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把个体的学习转为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将在2019年9月搬迁至慈溪,而作为地方政府扶持的独立学院将工作室建设作为其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Ⅱ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

[2]陶小恒.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分析。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3]吕晓南,胡旭红.地方院校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以丽水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13,35(4):104一lO7.

基金项目: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IT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