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雷军的雄心

时间:2024-04-24

蔡恩泽

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4月16日通过微博发文表示,小米入选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评选的2021全球最创新50强公司。

眼下,还是那个雷军,一脸的亲和力,标志性微笑,说话不温不火。谈笑间,小米手机已超过华为,夺得全国销量桂冠。不同的是,雷军的心路又“野”了,要把小米再一次带入“风口”——这一次,小米是为造车而飞。雷军说,这将是他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一张照片

4月初,华夏同学会第32次聚会由雷军做东,一张照片为证,这似乎是雷军与造车新势力大佬的一次集体亮相。

照片上站立的5位,一个个跷起大拇指,满面春风。居C位者雷军,雷军右手边第一、二位分别是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雷军左手边第一、二位分别是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

这5人的身价都超过400亿,豪华的阵容令人咋舌,传递出国产新能源车抱团造车、誓与特斯拉一决雌雄的信息。

2021年3月30日,雷军亲自站台,宣布小米要造汽车,而且是整车制造。在发布会上他表示,这些年来,在小米高管会上偶尔讨论过几次造车话题。直到今年1月15日,应董事会要求,才开始认真研究电动汽车行业。3月30日,小米终于获得董事会正式批准: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正式立项。未来十年,小米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对于雷军造车之事,坊间立马投来怀疑的目光,将其与贾跃亭相比。被舆情讥讽为“PPT造车”的贾跃亭确实不靠谱,其标榜的“乐视生态”大部分都生存在了幻梦般的幻灯片里,从未落地。贾跃亭背着一屁股债,至今还躲在美国。

时间回退8年。2013年4月雷军前往硅谷拜访马斯克,那时候的他春风得意,那时候的小米如日中天,拿下了中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的宝座。那一年的马斯克很纠结,特斯拉的产量上不来,被媒体诟病为“骗子”,而马斯克的另一家公司、研发火箭的SpaceX也是很头疼,火箭刚爆炸,发射又一次失败。

当雷军抛出为什么要做特斯拉这个问题后,马斯克的回答让其震撼。马斯克说,他从不觉得做新能源汽车是一门好生意,因为失败率远超成功率。但这终将是要有人完成的事业,我不希望等着其他人来做。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人生不断学习死亡。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先哲们的名言中多少有点悲凉的成分。可是雷军雄心勃勃,他更信奉“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新能源汽车的时代确实已经到来,作为“风口理论”的开先河者,雷军要再次站到科技创新的风口。

“性价比”王道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雷军造车有看家本领,这就是“性价比”。

想当年,小米手机依托性价比的优势,攻城略地,搅局智能手机市场。消费者一开始觉得是“便宜货”,但“货比三家”后,随着对小米手机的深入了解,逐渐认可。小米最终在激烈竞争中胜出。

站稳脚跟后的小米,从手机周边向外扩展,涉足许多电子产品和生活周边产品,其触角已经扩展到了空调、电视、路由器、盒子、平衡车、电饭煲、空气净化器、净水器、体重秤、手环、儿童智能手表、血压计等十余个领域。

回眸小米所有的主流产品,发现它能以一个较为低廉的价格让消费者获得“还不错”的使用体验,虽说不一定与行业顶尖产品相媲美,但因价格往往不到同行业顶尖产品售价的一半,性价比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经过了如此复杂的过程,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一次小米历史上最重大的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发布会上雷军自信慷慨激昂,不是心血来潮。我们可以看出小米造车是经过前期审慎考虑的,并非跟风起哄,而且雷军也很明确小米进军汽车行业的方向,准确定位于智能电动汽车领域。

雷军亲自兼任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席执行官,志得意满。

首先是政策眷顾有空间。虽说从2021年1月1日开始,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标准在2020年的基础上退坡20%。但国家对新能源车支持的大方向不变。补贴标准降低只是针对那些造車投机者,对于小米造车不差钱这样的企业,补贴政策调整,造成的不确定性微弱。而令人感奋的是,中国将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燃油车退出市场的时间表也将敲定。3月31日,由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启动,这对新能源车后来者小米来说,又是一剂兴奋剂。

其次是平台优势有黏性。作为入局者,小米有着很强的跨界品牌感召力,从手机做到家电,再拓展到笔记本电脑,用户黏性非常高,小米在各个行业的用户数以亿计。而基于智能物联网所搭建的产品生态链是公认的小米核心优势,截至2020年底,小米在万物智能互联(ALoT)平台上已经连接了3.25亿设备,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物联网平台。小米造车,ALoT可助一臂之力。

再次是技术存量有威力。在智能化方面,手机的操作系统、摄像头、传感器等许多技术可以在经过有针对性的完善后,投放智能电动车行业,而恰巧的是,小米在这方面有很深的工夫,这是传统车企难以企及的优势。相较于其它造车新势力,小米在这些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

一马平川?

雷军曾自诩为“会飞的猪”,这一回小米首期投资100亿元,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雷军开着新能源车进入赛道,能“飞”起来吗?有希望,也有阻力。

有关人士指出,小米造车并非一马平川,在车身结构设计、总体布局和装配工艺等方面,目前看小米还是一片空白。这些因素中有些取决于它以什么方式推进造车计划,是单独开发还是选择和其它厂家合作,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解决,只是时间长短,以及小米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和资金去支撑其造车项目持续推进的问题。

花旗银行在研报中指出,“造车远比制造智能手机要复杂得多,供应链也更长,但小米貌似还没有搭建起这样的供应链。而且,造车属于重资产业务,将会消耗大量资源,同时带给公司长期的财政负担,对当前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带来影响。”

那么,雷军欲借力华夏同学会抱团造车,可操作性有多大,现在很难说。

值得关注的是,酒席桌上端酒杯,与谈判桌上签协议,完全是两回事。把同学友情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赞助,其间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测。

眼下,智能造车者们能够把酒言欢,抱团前行,是因为他们联手在革燃油车的命,是当前新能源车所占市场份额还很少,无论是合纵,还是连横,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资源出资源,一起做大,目标是追赶特斯拉,还远没有到互相撕裂竞争的地步。未来一旦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翅膀硬了,能否共享富贵尤未可知。

再说同学会也有风险。在商场上驰骋纵横,老板们各个显得精明能干而强悍;在同学会上指点江山,老板们滔滔不绝满腹经纶。倘若有“政出哈佛”、“法出耶鲁”的野心,则要承担其它风险,别谈造新能源车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