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时间:2024-04-24

数字化的大潮正在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所有的一切,而且这个浪潮会连绵不断地走向未来,这是大时代。在这个大时代下,如何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参与这个时代的潮流?陆奇对此有着深刻的思考。陆奇系奇绩创坛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原YC中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曾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雅虎执行副总裁、微软执行副总裁。

提问:“AI/5G”计算平台真的是一个时代么?相比以往四个时代都有非常明确的标志性大公司出现,在这个时代计算平台里,尚未看到任何标志性大公司。“AI/5G”计算平台时代标志性的大公司是谁?或者什么样的公司具备成为标志性大公司的潜力?

陆奇:判断这个时代是否真正到来的标准是看是否创造出“定义性的能力”“定义性的体验”。这一点在过去的四个计算平台时代同样可以看到。“PC(GUI)/Client-Server”计算平台时代的定义性体验是Windows 95,它是一个完整的桌面,即看即点,有很多功能提升。这个时代把办公桌面数字化了,也就是把企业信息数字化了。“PC/互联网”计算平台时代的定义性体验是“浏览器”,它其实是一本书,一本可以连接所有信息的书。这个时代把纸张上面的信息数字化了。“Mobile/Cloud”计算平台的定义性体验是iPhone 7,一拿到手里感觉就与之前的完全不同,是把人的行为比如支付数字化了。而“AI/5G”计算平台时代,一个完整的定义性的体验还没有出现。

在我看来有几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一辆自己可以开的车,这辆车本身就成为一个平台,在这辆车上可以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再比如一个比较完整的机器人。这个时代的核心是可以把所有的物理环境数字化,所以我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也可以找到一个垂直类,比如说制造业,比如说整个车间开始数字化了,那也是一个定义性的能力,或者一家医院被数字化了,或者是一所小学被数字化了,所以也可以朝垂直类的角度来讲,因为它的本质是往下沉的。

引领这个时代的很大可能是后起之秀,而非既有的龙头企业。回顾历史,一代又一代计算平台,既有平台的头部企业基本上都没有真正抓住下一个时代的机会。

提问:AI创新或者智能化有三个要素,分别是数据、AI技术和垂直行业的知识。这三个要素中,您认为哪一个更加重要?投资这些企业的时候比较看重哪些点?

陆奇:首先人工智能在商业价值方面的创新,在今天这样的阶段,一定是垂直、深耕某一个行业。垂直行业的知识、数据和AI技术,在我看来,首要是垂直行业的知识。这也是我今天对创业团队首先提到的要求:从垂直行业里,也就是甲方挖一位行家里手来。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基本上靠工程师、产品经理自己写代码就可以创业,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基本上是用户,相对懂用户。但是,垂直行业则不一样,比如制造业中的纺织业,或者是农牧业中的渔业,这些行业的水都很深。

这里的壁垒,不仅仅是行业知识,往往还有行业渠道资源。很多时候,早期并非产品有问题,而是销售渠道有问题。有的时候,即使客户愿意买,如若你的销售的代价可能远远超过你能赚的钱,商业也不能持续。这些都远比技术重要。

我就是做技术的,技术在这个阶段不太重要,因为大家基本都用一样的工具。首要的是挖到懂这个行业的人,找到行业的知识,摸通行业的销售渠道资源,然后把场景找得很准,把体验做好。

提问:首要的是做深,往下走。那么,未来的创变者是科技企业得到了行业的支持,进入新的行业,还是行业本身会内生一些人,获得新科技的支持把原有的行业彻底颠覆掉呢?这两种力量,您更看好哪一种?

陆奇:我的答案是要看行业。比如汽车行业,通过招人培养出新一代很难很难,这个行业结构体系太深,文化太强,很难通过这个方法,但互联网的人也扎不进去,因为壁垒很高。在汽车行业,很可能是一种囊括这两种人的新公司。

像福特的CEO很聪明,他知道福特内部根本长不出什么新东西,就把原来买来的公司都卖掉,不卖的话,结局就是被内讧耗死。所以是把这两个行业的人才聚合到一起成立新公司,给资源培育其长起来,以后再通过投资并购,把这些新的能力逐步融入进来。

有一些行业壁垒相对没那么高,层次没那么深。在互联网行业,努力扎得很深有可能做成,我觉得还是要看不同的行业。但有些行业结构实在太深了,无法自己内生。

提问:您提到最终要共赢,应该避免恶性竞争,但是我们现在这个科技时代,或者是网络时代,从经濟学角度来说就是有这种网络效应,是不是跟您所说的共赢不是那么适配?

陆奇:可以看到,过往的每一个计算平台时代都造就了一个可以共赢的商业生态。我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健康持续发展的商业生态,数字化的进展肯定会受到影响。比如在“PC(GUI)/Client-Server”计算平台时代,是微软和英特尔为主的一个生态,商业模式基本上是卖硬件和卖软件,卖硬件的有惠普、联想,那个时候至少可以通过卖PC建立一些不错的企业,赢家通吃的工业结构有,但它在规模效应特别强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但是,在软件行业并非如此。除了通用软件,更多的是大量的系统集成商把通用软件同客户需求结合进行再次定制化开发,因此,软件必须依赖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才能发展。在智能时代,这种生态依赖就越发明显了。所以,在某一些工业垂直类才可能发生垄断,源自规模效应的结构会自然造成垄断,或是半垄断。

在这里我着重强调“生态的健康性”。哈佛商学院以及麻省理工学院都做过研究,如何判断一个IT生态是否健康?标准就是生态龙头企业的收入最好不要超过总生态收入的4%或5%。超过这个比例,生态龙头企业占据了生态成员企业的收入,挤压了生态成员企业生存的空间,创新的出现概率就减少很多。

所以,就算是为了自己的长期盈利,也不要把钱赚得太多,那样的话短期能赚更多钱,但长期来看,生态势必萎缩。只有让整个生态成员有更多的共赢,生态才会更繁荣。在此,也要批评一下苹果的App生态,苹果太强势了,很不利于生态的繁荣。

提问:未来是如此充满不确定性,政府有责任保护隐私,在数字上保证公平和平等,这些大的问题主要是政府做、企业做,还是科技工作者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您认为历史正确的一边具体怎么讲?

陆奇:这就是我最后想讲的“Be on the right side of history”。我们今天处在一个空前的时代,数字化的技术在根本地改变人的生活,改变社会机制,企业扮演的角色、科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政府需要适应这些环境,继续发挥职能。

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创新速度特别快,不能坐等国家管理机制出台一整套规划来界定其应该怎么做。从务实角度看,坐等国家政府介入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在这方面,创业企业在技术和用户需求上走在了前面,政府需要时间来了解才能跟得上发展的速度。比如,我在微软工作的时候曾经跟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专家,跟欧洲有关的专家多次交流搜索引擎对社会的影响,这些专家毫无疑问非常聪明,受教育程度都很高,但因为跟高科技距离甚远,他们对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停留在很高的层次。但如果跟他们讨论诸如切片的信息把控不好的话对社会有什么影响,进而国家层面要怎么进行管理,这些问题对这样的专家而言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第一,保持开放性的互动与合作。在我看来,一个大的数字化平台,不管做什么,都可以结构化地把信息的流程工具公开出来。刚才讲到搜索引擎,我再强调一下,我们每一个做搜索引擎的人,都希望我们的算法、标注数据是越来越公平的,但人都有自己本来的东西,自己的教育经历等都会带来一些偏见,一种隐形的偏见。但这无可避免,亦无可厚非。这是人的本性,所以只能尽量去平衡,去消除偏见。

第二,需要公开,需要坦诚的合作,通过工具,通过公开信息的架构,这也是我提出信息架构的根本原因。

第三,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在中短期内让每一位创业者,每一位产品经理,每一位技术开发者,用自己的良知、自己的善心、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做对的事情,不要坐等别人来要求才行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