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微时代下的微电影

时间:2024-06-03

吴佳丽 陈子萌

摘要:微电影在互联网,新媒体高速发展,微文化异军突起的微时代里应运而生,短短十来年已迅速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如今的微电影不缺乏制作团队、平台、市场,传播速度也是空前的。微电影不仅仅是在中国发展迅速,它早已被贴上国际的标签,成为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宠儿。但从微观来看,微电影要真正的在这个时代站稳脚跟,不论是理论还是作品还需要网生一代的更多探索,让微电影发挥威力量才是微电电影之于这个时代最好的回馈。

关键词:微电影;微时代;威力量

约瑟夫·博伊斯曾预言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正姗姗而来,而微电影正在为这个预言正名。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微电影也在一步步成长,在中国,从2006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2010年吴彦祖出演的90秒凯迪拉克广告《一触即发》再到2011年姜文执导《看球记》,范冰冰主演的《不跟随》,徐峥的《一部佳作的诞生》到今天无数的优秀微电影作品,微电影在从自身定义到质量、影响力都在被人们密切关注着,并且在名导和明星还有广大微电影爱好者的推动下,不断成长壮大,微电影衍生的产业潜能也不断被开发。微电影的历史简短,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用这短短十来年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去断言微电影的未来,但我相信我们可以从微电影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成果以及作品中去探究它与其他媒介的关系和其发展方向。

1微电影中的草根与精英

毋庸置疑的是微电影脱胎于草根,它的创作主体也是草根。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与电影的艺术标准和技术相当,有优秀导演的执导和著名演员的出演,使得微电影精英化。而同时较大的宣传力度又使得微电影发挥了巨大的商业效益。从宏观上来讲,微电影不就是在草根化和精英化的同时走向成熟的吗。如果单单草根化,微影很快就会脱离艺术的范畴,沦为烂俗的网络低端产物。而一味地追求精英化,又会使它脱离群众,失去它最大也是最初的根基,最后也不过是被电影短片等其他形式吞并而已了。

1.1微电影的草根化。与电影不同,微电影没有较大的资金,专业知识的精英,从编剧到演员到后期制作,可能都只是一群怀揣微影梦的人。正是因为它的门槛较电影要低,对故事本身,演员演技,拍摄手法和拍摄器材,视听效果的要求都不高。甚至我们可以自导自演,用手机拍摄,上传到社交平台上,受众也或多或少。尽管这些草根作品是粗糙的,但我们却在拍摄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创作作品的乐趣和满足感。慢慢地,随着一些专业人士的加入,草根作品中也有很多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现在我们再去看《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我们会觉得这样的混剪离现在真正意义上的微电影还差了很多,现在网络上很多自制的网络视频都要比它更具创意感和可看性。微电影虽根源于草根,但从2008年土豆网发起微电影大赛土豆映像节开始,微电影不断地被官方所认可,至今微电影大赛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组委会除了各大网络平台还有各地政府和协会院校等。很多电影电视等专业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在正式走上社会之前,也会选择微电影来积累经验,这些微电影大赛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他们创作的微电影一般具有很强的学院风,不同于社会人士,他们往往建立在临摹电影创作,受到一些自己所欣赏的作品的影响,对它们有一定的模仿和借鉴,但创作微电影是他们锻炼业务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校园微电影也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养料。而这些微电影大赛也促使民间微电影更加的规范有序,将微电影与网络短视频区分开,更是为微电影和电影筛选草根优秀人才。

1.2微电影中的精英化。“2013年,微电影的社会影响达到巅峰,成为全民性时尚话题”。当然,它的声名大噪也有赖于电影电视界一部分精英也开始将目光转向微电影,并用一些优秀的作品为微电影赢得了很高的声明。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用短短90秒,扑朔迷离剧情和专业的拍摄手法却不输国际大片,而它的制作费用更是惊人。徐峥主演的《一部佳作的诞生》,同样跟一般微电影一样剧情场景简单,演员不多,但在拍摄手法和寓意上堪比电影,甚至比电影还要吸引人。 整个片子无疑是对电影行业的讽刺,绑匪最开始的目的是勒索一笔钱,然后用這钱来拍一部真正的电影,而绑匪在制作勒索视频时纠结如何将视频做好,最后视频做好后他却沉浸在导演的角色中无法自拔,竟然还将被绑架者放了。从绑匪到导演的转换,他的沉浸正是讽刺了当今的演员。而绑匪在制作视频时的精益求精,认真和专业正是讽刺了中国的导演。在影片的结尾警察局的人包括拖地的大妈都被这段勒索视频给吸引而驻足,证明了这部勒索视频的成功。包括姜文执导的看球,它们荒诞的背后是对这个社会真情与虚假的揭露,是微电影在精英化过程中所发挥的威力量。

2微电影与商业的融合

“基于网络传播的微电影,不仅仅是将电影语言融入广告之中,它更是以一种大众群体中的个体创作,是故事的魅力与广告创意的结合,是创作的自由与商业诉求的融合,这是技术发展条件下历史必然的选择。”微电影在商业中的威力量是目前人们正在不断被开发的一个方向。不管从微电影的角度还是广告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最佳时机。在如今的网络媒体平台上,传统的广告思维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而广告微电影正好符合微时代下受众的心理诉求。而对于微电影来说,广告商资金的投入,在艺术与商业的碰撞下,它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2.1 广告微电影。这几年国内很多品牌商都在做广告微电影,这不仅仅是在跟潮流。的确,广告微电影带来的效益是可观的。2018年,陈可辛与苹果合作使用iPhone X 拍摄春运微电影《三分钟》,唤起无数人心中对家最原始的思念。大导演合作大品牌打造精品微电影,霎时间这个视频就刷爆了朋友圈。这几年泰国有很多广告微电影被我们所熟知,他们将广告软植入到微电影中,与中国这类广告不同的是,他们的微电影与商业融合的更加巧妙,内容所含意义更为深刻,有的广告微电影甚至获得国际大奖。对于中国的广告微电影来说,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如何发挥商业和公益等的广告微电影中的威力量是我们该不断努力的方向。

2.2微电影“广告”。微电影作为一种热门现象,本身也存在广告效益。2017年,温州洞头就以微电影之名创建“海上花园·诗画洞头”。洞头是温州的一个小岛,自然风光极好,民宿产业兴旺,为吸引游客,洞头政府承办“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节”,将洞头的每一个景点的故事都拍成微电影,让每一个游客都能参与到微电影的拍摄中来,十分有趣,也使微电影与当地渔业文化和其他文化有了一个很好地融合,成为推广旅游业最好的广告。2018年,宁波岔路镇政政府也同样立足当地葛洪文化和徐霞客文化,打造了现象级微电影《当葛洪遇上徐霞客》,将岔路文化和当地民风民俗推向全世界。而这些例子都在向我们证明,这些年微电影与各地文化融合的尝试与探索,发挥着我们不可估量的威力量。

总结:

微电影的产生和发展一直都备受瞩目,它的未来更是让人期待不已。在这个“人人皆媒体”的微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微电影的创作。未来的微电影是否能推动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成为叩开未来电影工业的大门的金砖,我相信,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

参考文献:

[1]杨晓林:《微电影艺术导论》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3

作者简介:

吴佳丽(1996.12.29-),女,浙江湖州,汉族,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本科,学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

陈子萌(1998.11.25-),女,广西柳州,壮族,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本科,学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