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寻找安全课程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突破口

时间:2024-06-03

翟晓慧

摘要:“安全重于泰山”,这是大家的共识,一切漠视生命的态度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学校教育把安全放在头等位置也是必要的。社会的发展随之而来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也不断出现,其中影响中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对学校的稳定和学生的身心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及身体状况,学科特征,号召广大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安全教育内容,加强学科整合,对学生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关键词:学科整合;安全教育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孕育着希望的开端,预示着未来的收获。青年正值人生的春天,對中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俗话说,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做好中学生安全工作,抓好中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中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最好的途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涵盖面较广,里面有许多适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素质安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深厚的,提高文化修养的同时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1]这就对我们的语文课及其他课程提出要求,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适时挖掘教材中的安全教育内容,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

一、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传授安全意识,领悟安全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安全学科的统领地位。

建立丰富的载体,扎实推荐文化进校园活动。校园是传播文化的场所,各种文化载体很多,必须综合利用。可以充分运用传统载体,将文化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政治、语文、历史等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同时,还可以组织专门人员筛选适合于各阶段学生的文化读本,通过开设教育课程,在课堂上进行语文综合素养及安全知识的整合,做好文化的灌输、安全意识的培养。如课堂学习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通过讲解咏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引导学生做有正气,重气节的人。同时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做有骨气的中国人。因为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越来越多的游戏场所,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愿望,不顾一切地勒索低年级学生的钱财,如果得不到钱,就实施暴力行为。另外,带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书刊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形成影响很大。学校努力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风气,教师努力创建文明团结和谐的班集体,让每个学生努力做到自尊自爱,扬正气,传播正能量。

二、让学生置身课堂情境体味生命哲理,感知安全学科的真谛。

1.注重阅读感悟,在感悟中珍爱生命。

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旖旎风光的,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真理的,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例如《生命与和平相爱》、《热爱生命》、《享受生活》等文章,在讲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可以将人生理想加入其中。漫步语文园地间,我们要让他们留心周围,及时采撷一些缤纷的生命小花,以馈赠给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在讲授《生命与和平相爱》这节课的时候,我请同学们续写下列小诗,表达你对“生命与和平相爱”的理解。一位同学这样写到:“我愿做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溪,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我歌唱着流向崭新的明天。我愿做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我微笑着迎接绚丽的彩虹。我愿做一根千击万磨的竹子,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我愿做,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对于这首诗,我至今念念不忘,我认为生命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须知一颗流星,一点萤光,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他们感受到“这一个”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从而也感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同时,我不忘记对于学生安全意识的树立,学生们应从实践中走出,更要走向实践。[2]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率,才能把汲取的教育理念提升为人的自觉行为。

2.以教材为载体,使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教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对于生命教育同样是。最近,我读了赵泽华的《坚守生命》,深深地被她人生的历程所震撼。通篇,我看到的是“痛”,读懂的是坚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塑造健全人格的活教材。海伦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中,对声音、色彩无记忆,无感觉,她全凭触觉来感知世界,对活生生的感性世界的了解当然少得很,但正因为这样,反而更为感人。海伦·凯勒面对残酷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这种珍爱生命的品质对当代学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课文学习,最终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认识: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活得充实、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这些教材本身就是最好的素质安全教育。

三、让学生“感”以致用,习作内化。

学生在依据教材有了自己的感受以后,还要及时的把这种感受强化、内化。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文学即生活”,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抒写的生活生命话题,通过对话式的交流,和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含义。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可见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3]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让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与良好的安全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反复尝试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燃起他们对前途的希望之火,让生命的之舟徜徉于人生之海,“乘长风,破万里浪 ”!让我们寻找安全课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突破口,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安全课程一定会联结各学科教育力量,汇聚成汪洋大海,探寻教育的真谛,促进教育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子朴.学校与生命安全的辩证关系[司].体育教学.2008.

[2]张克勤.守护生命与中小学的安全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

[3]杜红蓉 新课程背景下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