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杨善洲精神与政治生态建设研究综述

时间:2024-06-03

徐永标

摘要:杨善洲是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他的一生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门心思为群众谋幸福。杨善洲品行高雅,精神体系十分丰富,为广大党员及社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文章以杨善洲精神为切入点,分析其精神体系构建,结合工作经验,浅谈杨善洲精神与政治生态建设研究综述。

关键词:杨善洲精神;政治生态;研究

“政治生态”最早是于2013年***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首次提出的,自党的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与场合反复强调“政治生态”这一概念,如“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又如“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所谓“政治生态”,指的是:由各类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及政治文化相互综合的结果体现,是政治主体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环境、状态,客观上反映出的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表现面貌,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马克思曾说过:“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要提高我们党的从政效率,优化从政环境,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从自我做起,从而汇聚成坚韧不拔,克服万千困难的进取精神,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幸福。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杨善洲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分析其精神世界的构建及组成体系,能为我们实际工作的开展指点迷津,引航指路。

1、献身事业精神

杨善洲精神体系的基础之石,是一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献身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坚信自己的信仰,时时牢记自我的使命职责。因为有坚定的信仰,杨善洲的一生充满动力与能量,在1950年参加革命以后,直至其逝世的2010年,整整60年,杨善洲均抱定一颗赤子之心,简单且执着的践行着自己的信仰。不言而喻,缺乏信仰的人,其内心世界是空洞与凋敝的,犹如花期已过的花朵,即便土壤中营养十分丰富,也难以将“美丽”持续下去[1]。有了坚定的信仰,才能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源动力,才能促使自我的行为满足于内心的期望,才能以不断进取、开拓的事业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杨善洲的信仰即是共产党人的初衷,一生奉献给群众,以群众的苦难视为自我的苦难,以群众的幸福当做自我的幸福。在最早参加革命时,杨善洲担任担架队的队长,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杨善洲不畏生死,心中唯一的念想是拯救自己的同志,杨善洲是同志們的好战友,他的奉献精神让我们的战士变得更加英勇善战,更加一往无前。为此,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时刻要做到不忘初心,明白所献身的事业是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战。内心以群众为主体,仅仅依靠群众,以群众的利益为导向,则内心世界自然充盈着温馨与满足,在这样伟大的信仰下,我们的凝聚力不断强化,政治生态自然更加优化。

2、艰苦奋斗精神

古人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人的本性出发,人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与身俱来好逸恶劳的天性。人之所为“人”,社会之所以进步,在于人抑制本性中的“恶”,而释放世界需要的“善”。人需要在后天学习规则意识,明白且了解社会生态,顺应社会的运行准则,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成为一个有用之人。而作为共产党人,则是在此基础之上更上一个台阶,不仅仅是发展自我,更在于发展他人,并以发展他人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发展他人,需要的是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不言而喻,在安逸中无法取得进步,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最大限度的进行创造,而杨善洲正是这样的一位共产党人。事实上,杨善洲在保山地委书记任上退休时,他已经是个花甲老人,一辈子的辛勤工作,于情于理均能在物质条件较好的省城里安享晚年。然而,这位共产党人没有这样选择,他曾经许下诺言:“我答应退休后帮乡亲们做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2]。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他不忍群众面对“黄尘滚滚无躲处,豺狼嚎叫骨头酥”的荒凉景象。于是,他不惧艰险,在人力、物力匮乏,在缺乏先进设备、技术的条件下,坚持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其间面对的苦难挫折令人难以想象。杨善洲这样以群众利益至上,放弃自我安逸的行为,正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而这也是我党政治生态的必备支撑力量。

3、克己奉公精神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如果我们简单的将客观事物定性为“好”与“坏”,则杨善洲的一生必然是困难的一生,因为这位老书记一辈子坚持做好事,而不图任何回报。在杨善洲植树造林期间,由于物质条件十分落后,花卉树苗时常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杨善洲将家里的几十盆盆栽奉献出来,移栽到荒山之上。在每年的端阳花市,人们也经常看见一个头戴草帽的老人,在热闹而街市上捡拾果核,他将这些果核带到荒山上栽种,以此弥补树苗数量的不足。在树苗茁壮成长后,形成了林场的规模,林场需要修路,但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为此,杨善洲借来了仪器,带着几个工人,自己测量自己干,修造了一条长约14公路的山路。2009年,杨善洲将林场交给国家,此时林场的植被覆盖达到7万多亩的面积,总价值3亿元。保山市政府奖励杨善洲20万元,杨善洲仅留下4万元给了陪伴自己一生的妻子,而将大部分奖金捐赠给了学校及林场。杨善洲的种种行为,归根到底就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的精神品质体现。或许,对于某些以“小我”为中心的人来说,杨善洲的行为十分幼稚可笑,因为其不图任何名利。但对于共产党人而言,这样的行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仰所在,克己奉公,以集体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共产党人的克己奉公,是对群众怀揣着一份温情与敬意,而这也是我党政治生态构建的核心组成部分。

4、结语

杨善洲精神体系十分丰富,他践行了一位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他完成了一位共产党人的人生使命。我们从杨善洲身上学习其为群众无私奉献,为群众艰苦奋斗,为群众克己奉公的宝贵精神,才能不断提升自我,为进一步实现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郑晓云.杨善洲的生态精神与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J].创造,2012,29(6):72-72.

[2]杨必庆,段静涛.杨善洲精神与政治生态建设研究综述[J].卷宗,2017,22(34):620-62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