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昝琴
摘要: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已悄然步入“微时代”。由于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人们尤其是中学生对“微时代”的各种新媒体的运用非常广泛,给加强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要抓住微时代提供的教育平台,从合理地设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壮大传统文化师资力量,加强传统文化传播媒介管理,实现高效传统文化资源共享等方面,调动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建设者。
关键词:微时代;传统文化教育;机遇和挑战;对策
一、“微时代”的主要特征
进入“微时代”,我们选择那些最有效率的微表达、微阅读、微观看,去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微时代”有很多特点,其主要的特征有:信息内容富简洁性。为了适应“微时代”的要求,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各类终端一般体积很小(如智能手机,IPAD等),原有的冗长的复杂的传播内容已经不合时宜。现代人们更青睐一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内容。例如微博要求信息不超过140字,微电影时长30至50分钟。由于微时代信息内容精炼,容纳度高,导向性强,也给信息传播增加了新内容。
信息传播速度快效率高。小的信息量加快浏览、转发速度,加快了信息内容更新,通过便携通讯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多种终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布信息,并且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
微时代网络媒体具有高度开放性。各种网站、交流平台的使用为人们无拘束的交流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线wifi的特点更使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传递和接收信息。因此无论是微博数量,还是使用频率,都在不断发展壮大。
二、微时代给传统文化教育带来的机遇
在微时代,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借助新兴传播媒介,把具体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转化成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的形式,通过网络发布出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浏览网页学习传统文化,而且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朋友圈子,选择学习内容和交流对象,可以利用一切琐碎的时间进行。这种方式不仅更容易使中学生接受,而且还可以节约人力和物力。
学生通过发微博,进行微讨论,制作微电影,创作微小说等等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则通过评论微博,指导学生创作微电影、微小说实现教学双方的交流。通过网络转发,随时随地实现资源的共享。表达方式多样化,搜集资料便捷化,思维和交流活动更加开放,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微时代提供的交流平台和手段,教师上课不拘泥于时间地点,只需上网发布、转发信息,能够“多对多”的共享信息,使传统文化片段各种形式的转发,在短时间内得到大范围的传播,无疑提高了传播效率。从而能够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信息交流双方的关系不再是课堂上老师與学生的关系,而是相互平等的,有利于中学生自由的发表看法和思考,从而实现文化教育的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远比以往填鸭式教学法更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微时代给传统文化教育带来的挑战
微时代产生了大量的解构或“恶搞”传统文化的传媒垃圾。如,网络上杜甫、李白、包拯等等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名人相继遭到“恶搞”;诸如“红酥手,黄藤酒,两个黄鹂鸣翠柳。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青天。”等改装版的古诗文层出不穷。如果中学生的识别能力不强,一旦接受了错误的信息,教育者再试图改变这种观念尤为困难。
微时代文化传播要求信息发布者具有较高的概括总结能力和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高度的敏感性。但大部分信息发布者并非专业传统文化教授者,即使是比较有经验的传统文化教育者,也不能保证他们所发布的微教育信息适应微时代的传播特点,中学生难以理解、不感兴趣,就会造成传播面窄,影响力小等现象,不能达到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微时代信息传播快捷直接导致信息更新的迅速,140字或30分钟内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一闪而过,印象难以深刻。并且由于信息源多,学生每天接触到的传统文化教育信息就会特别丰富。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如此众多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很容易使中学生吸收、消化不良,甚至出现学一部分忘一部分的局面。
四、微时代背景下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是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现代中学生获取严谨的、系统的传统文化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但是这些课程普遍存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兴趣不高的特点,要利用微媒体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利用微媒体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与微时代的新媒体传播特点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优效果。
设置内容时应根据教学对象的需要来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历史、政治、文学、宗教、伦理道德、医学、农业、建筑、服饰、饮食等等。微时代的微媒体给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素材,比如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微电影和微小说,教师讲授过程中可适当结合这些新素材,融入授课内容中,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创作微小说、微电影,微话题,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在众多前人思考中,提出自己的观点立场,甚至建立知识体系,这是以往的任何教育方式都不能做到的。以新浪微博为例,高校可专门开通传统文化传播官方微博,并积极向学生群体进行宣传,通过教师编拟传播内容,学生关注,转发,@其他同学的方式进行传播;可以设立传统文化相关的微主题,每人一句,交流中学习。快捷方便且省时省力,只需安排专人轮流负责即可,同时也可节省教育经费支出。这种方式不局限时间、地点、人数,方式新颖,学生学习热情高,是微时代传播传统文化的良策。
要积极更新传统文化相关的信息,建立更多的发扬传统文化为职责的宣传平台,如,开设微博、部落格,建网站等等,创作新的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微媒体作品(微小说、微电影等等),为中学生能够更好了解、接受、传播传统文化创造良好的微环境。
邀请传统文化专家开通或者做客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微博,提供权威咨询渠道。因为这些专家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更为专业,能够得到中学生的尊重和认同,也能够保证传达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准确性和体系性。历史提醒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民族意识,坚定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使传统文化精髓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使中华民族永远保持其独特姿态和无上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改.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大众传媒对公民教育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0.9.
[2]杨威.微时代下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3]张燕郊.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J].思想政治教,1994,6.
[4]张岱年,方克力.中国文化概论[M].北师大出版社,20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