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析

时间:2024-06-03

刘蜀子+杨春梅

摘要:隨着扩招的深入,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素质、个体差距加大,以及各种社会热点的交织,网络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观念的冲击,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本文是笔者在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班级管理问题所作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班级管理

一、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高校工作多年,也承担了班主任工作,发现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的规章制度一种是成文的制度:包括学校的校纪校规和班级班规,主要由辅导员和班主任按照学校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这些规章制度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一方面可以调节班级和个人的行为,保证团体活动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能维护个人在团体中的权益,从而使个体获得发展。但弊端是会导致学生只是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成为监视同学不违纪、不犯错的监工;而辅导员或班主任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错误行为与利己意识,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情感、态度、兴趣等被群体所要求的整齐划为扭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班级中非成文的制度主要指班级的氛围、舆论、风气、习惯等,是班级中约定成俗的规范。这样的制度由于没有成文,没有经过多数同学的讨论,也不会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修订,需要依靠同学们的自觉、自律,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导致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本人所带的班级是专科班,本来基础就较为薄弱,自觉自律行为较差,所以这方面的建设尤为缓慢。

(二)集体观念薄弱,缺乏较强的班级凝聚力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应该成为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经历的第一场所。学校或班级能否为学生组织有吸引力的活动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评价。对于大学来讲,需要努力的是如何寻找具有教育意义、能够真正产生教育影响的课外活动。但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目前的班级生活不满意,其理由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活没有想象中的有趣、丰富多彩”,“离社会距离太远”,“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学习气氛不浓”等等。学生对本该使大学生活更加绚丽多姿的各类社团活动往往是寄予厚望的,但希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学生的怨气也非常大。因此学生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释放多余的精力,谈恋爱、打游戏、喝酒、泡吧的现象就较为普遍。小团体现象突出,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学生的班级集体归属感普遍不高,导致大学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

(三)师生关系的不和谐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比较严肃的,教师倾向于把自己放在教师的位置上,而不是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交流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大学生没有获取一种平等和尊重,学生与教师间会产生一层隔膜,学生不愿意多向教师倾诉自己在家庭、学习、生活中的情况,教师也就很难了解学生的愿望、困惑以及心理状态,也不可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的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是社会中的人对自我评价和自我尊重以及社会评价社会尊重的渴望。大学生正处于身心逐渐成熟的时期,他们已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评判教育模式,而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欣赏,这就需要高校班主任站在一定教育理论的高度上,优化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和策略,建立种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模式,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

二、改善大学班级管理的对策思考

大学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结合本校本班实际,笔者主要从制度建设、班风建设、干部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以制度建设为载体,抓好班级内部建设

推行制度化建设,实施制度化管理,不仅是集体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得以形成并向优秀班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班级制度的制订应符合下列的基本要求:首先,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学校要求。其次,要从班级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学校管理特点。再次,要从管理需要出发,考虑教育目标,发挥教育功能。最后,在执行中要不断完善,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朝令夕改。在具体执行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制度跟着学生走。学生到哪,制度跟到哪,置班级于制度控制下,做到有章可循,有约可依,借助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班级目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二是制度有操作性。班级制度要在形式上精确,具体可行,便于操作。班级制度要在全班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并结合年级的量化管理条例来制定,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搜集资料,进行比较,不断修改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二)指导、帮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

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是校风的重要体现。先哲云:“风以化人”,“班风”建设对班级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浸染、激励引导作用。

良好的班风是良好校风的基础,树立良好的班风,首先要从班委共青团员抓起,班风好与差,班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至关重要。班团干部必须具备为同学们服务的思想,在各方面都要起带头作用,对学习要从严,尽可能走在同学前面。任何班干部不能不管工作,也不能只管工作而放松学习。班干部各方面以身作则,同学们学有榜样,好的班风也容易形成。其次,发挥团员作用也是搞好班风的方面。班主任要积极配合团委、团总支抓好团支部工作,组织团员学习,明确团员的先进性,抓好团的思想建设,并配合形势教育,结合班内动态,抓两头、带中间,使每个团员都发挥作用。要多搞一些有目的、有意义的团内活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团风搞好了,班风也自然就好了。另外,多开展一些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通过活动陶冶学生健康情操,净化学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养成文明意识,提荣誉感;规范学生的行为。这些互帮互学活动,能激发学生助人为乐精神和自我发牺牲精神,也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三)做好班团干部的选拔、使用和培养

大学生有较强的獨立意识和荣誉感,许多人都希望在学校里有机会得到培养与锻炼,为将来参加社会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作为大学里的班主任,既要做好培养选拔,又要避免包办代替,这就要充分相信他们有能力自己管理好自己,把存在于学生思想中的自我管理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发掘出来,让他们在实际管理中锻炼成长。这就需要班主任把具有各种管理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组成班团干部领导集体一个团结的、齐心协力的、厂大同学输入概念被弱化并不表示教师对学生所输入的知识在量上有所减少,而是输入的方式多样化、可精细化、可明确化、可选择性以及可目的化。如何在知识输入的过程中有效选择内容,帮助学生完成最终的输出任务是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尝试以生动的视频、音频、图片或具有启发性的文本为输入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完成产出任务所需要的信息与语言。英语课堂运用多媒体视听手段,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在输入语言文化信息的同时,还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了目的语的妙趣以及不同的文化内涵,使语言操练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利用场景真实、应用性强的输出任务引导学生学、用结合,不仅提高学生语言层面能力,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与领导能力等各项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模式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是很重要的,因为教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选择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心理需要的内容,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语言实践活动中来,并能有效完成最终产出任务。

(三)学生输出、教师反馈

在iProduce部分,学生需要聚焦产出,锤炼思想,完成产出任务,教师则需要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有效反馈。每个单元以单元任务为引导,能够有效驱动学生语言学习,促进交际能力提升。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输出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点评,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解力、归纳力、判断力和思辨力。

四、小结

根据“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输出被认定为既是语言习得的动力,又是语言习得的目标;输入是完成当下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为未来的语言输出打基础。本文构建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区别较大的创新课堂,采取“输出→输入→输出”的教学模式,以输出为主要目的,选择教材内容,促使学生有效输出所学内容。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构成,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产出任务的需求对输入进行有选择的处理,与产出任务关系不大或者不重要的输入部分可以暂时搁置起来,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和理解产出任务所需要的语言形式和相关知识。学生的语言输出过程也是学生动态的语言学习、语言构思、语言修正和产出的过程。学生在输出目标的驱动下,以主动的、体验的、有机联系的方式建构新知识,提升语言产出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