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雍晓慧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实现人生目标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大学教育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真正实现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从而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本文以XZ高校为例,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性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及就业指导和老师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人才培养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就业人数逐年递增,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社会竞争力,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办发【2007】26号文和教学【2007】24号文“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要求高校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工作,从2008年起实现经过3-5年教学就课程完善,将就业指导课程从选修课到全部必修课的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重要部分,其意义在于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与职业环境,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对提升大學生的个人竞争力,促进高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师资配备、课程开发、课程内容框架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完善。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状况,笔者以XZ高校为例,面向学校师生分发400份问卷调查,了解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等方面展开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以期了解当前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最终实现真正帮助大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一、XZ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
XZ高校是南京一所普通本科综合类大学,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学校总人数达1700人左右。该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自2013年开始开设,起步比较晚,授课老师主要是各学院辅导员老师及学校就业办人员。该校职业生涯课程主要分三个部分:心理教育与学习指导课程(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与职业发展课程(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就业指导与创业教学课程(大三第一学期开设),三部分共计3个学分,总课时42课时。近三年来,学校的课程也在不断的改革,职业生涯规划课由3个学分逐渐压缩至1.5个学分,课程形式由原本的纯理论课变为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该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确存在一些类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体认识不够
XZ大学很多学生职业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偏或过于理想化。结合我们统计数据可以看出:64%的学生一味追求好单位、大城市和高收入,为了这些甚至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不顾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兴趣;占24%学生仅看重自己的专业,而对个体特质、潜能、爱好却视而不见;占12%学生存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等职业目标不确定的表现。
2、就业指导老师教学水平高低不齐
一般而言,高等院校没有建设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老师队伍,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心理认知主要停留在类似于政治理论课程。基于这种认知,在个别教师授课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很容易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的外部表现是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参与程度不高和对未来就业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
3、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
通过我们数据反映:占一半以上的学生感觉上课理论知识过多、内容枯燥无味、不贴近实际生活:占小部分学生还认为教学内容未能与时俱进,上课的知识不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时代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与学生思想认识实际存在诸多不适应的矛盾。
就业指导课程名义上的重要和实际执行过程的存在偏差,在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执行中存在走过场的迹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与实践脱节,目前就业课程体系建设、就业指导课程教师授课水平和学生就业需要的存在差距;社会实践环节,学生对学科综合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的不足。
总体而言,学校自身发展落后于形势,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得到适时应用,导致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能够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不能为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提供有益的帮助;另一方面,就业指导体系本身发展尚未成熟,人们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由第三方提供的职业指导服务方式时还缺乏主动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的意见建议
1、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学生缺乏自我评估能力,对自我定位不够准确,老师上课要可以通过对他们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等等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一些游戏和测评等方式让他们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职业环境探索课程中,指导学生通过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初步确定的职业方向作全面了解,通过比对权衡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做出初步正确的选择,进而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树立与自己主客观条件最匹配的职业定位。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化队伍的建设
提高从教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课程教师队伍主要来源于各学院从事就业的辅导员老师。此类人群对各学院学生专业就业方向有着一定的了解,这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辅导员从事职业生涯课程指导缺乏系统性,加强老师队伍的专业化势在必行。学校在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的同时,积极鼓励老师们参加省就创业教学能力竞赛,通过赛课的形式相互促进学习。
增加职业生涯教师队伍的数量,提高职业指导的工作人员与毕业生学生比,增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力量,专业教师团队应该走规范化道路,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成立职业生涯咨询机构,让迷惘不知所措的学生有可寻求帮助的途径。
3、结合专业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在学生入学、学习和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社会现实的了解,不断介绍本专业在社会诸多职业中的地位和状况,开展相关讲座报告、拓展实践活动通过我们数据反映使学生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特征,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树立自己的专业方向,确立自己未来在社会职业中的位置,突出培养学生的各种核心的职业能力和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项目的工作机会。
4、加强毕业综合实践
加大實习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同当地或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打造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岗位争力。
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通过实践
的检验,并适时的进行职业指导,让大学生在职业岗位与自身的潜能和主客观条件上达到最佳匹配。
5、职业规划课程指导要有延续性
学校课程大纲设置要根据大学四年学生的不同情况,如大一学生刚进校则从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做起,帮助大一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包括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等综合方面);大二年级学生学会取舍,开始初步的职业规划;帮助大三年级学生确定未来方向选择,考研、就业、考编、考公务员等等,并开始着手准备;指导大四年级学生做好求职准备。
三、结论
数据表明,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在大学不容易迷茫,更不会在毕业时后悔自己经历的大学生活。如何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大学生的人生方向保驾护航,是每个职业生涯规划老师的责任。同时,高校大学生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四年陪伴与指导作用也不可忽略。
参考文献:
[1]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6-67.
[2]王虹.高校应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青海师专学报,2009(2):96-98.
[3]左显兰.结合专业教育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消费导刊,2009(24):171,146.
[4]李东兴.大学生涯设计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7):185-186.
[5]谢传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7):185-186.
[6]闫继臣.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J].教育与职业,2005(6):6-7.
思政课题结项
项目编号:2017SZKT2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