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石远新
内容提要:“探究活动”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新的生长点。如何有效地运用“探究活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正确的思想品德理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探究活动;教学;探讨
一、什么是“探究活动”
1.探究活动,是现代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把探究活动列为具体内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探究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是一个获取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概念和原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本质,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2.探究活动,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方法。探究活动有着内涵丰富和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其着眼点首先应当放在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态度。探究意识和探究态度的培养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来形成学生的探究习惯,从而使学生改变原来比较单一的接收式学习方式,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和缺乏主体参与的学习习惯。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应该存在于常态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该挖掘素材和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使探究活动成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载体。
二、“探究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存在的问题。
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自学方法等新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采用。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動、灵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不断地加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少的教师的行为只是从表面上盲目地随从,忽视实效性。其主要表现有:课堂教学中,受现存教学评价的影响,急功近利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教师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干脆就自己越俎代庖、包办代替;有的教师即使让学生探究,也只是关注探究活动的结果,不关注探究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还有个别教师将探究活动彻底下放,既不有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创造条件,也不为学生创设情境,造成课堂严重失控,根本不能完成探究任务;有的教师在探究内容的选择上,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思维含量低、缺乏挑战性,探究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华而不实,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针对性方面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问题设计的过于复杂,学生感到难以应对,受益的学生寥寥无几,探究活动流于形式等。
2、问题的成因。
第一,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有不同的偏差。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能理解为教师作用改变了,而只是工作形式发生变化。为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必须找准位置,充分地发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第二、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同的偏差。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有多教师为增加课堂的活动量,不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是否有对该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是否有探究的必要,统统拿来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以为这便是新型的教学了,其结果导致重、难点没有得到解决。
第三、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关注范围有偏差。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都是少数的优秀生参与,多数学生只能是作陪,甚至成为旁观者,这就导致探究活动是个别学生的探究,与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相违背。
三、实施“探究活动”的方法
1.转变观念,正确定位。
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定位教师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活动”方法,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由传统的接受学习、注入式学习向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转变,倡导学生的自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尽量地深入到学生中参与活动,从中指导和帮助学生,增进师生感情。教师不仅是一个传授者,更应该是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主动引导,授之以渔
第一、确立“探究活动”的内容。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内容的确立要依据教材单元、课时的重难点,围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开“探究活动”;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有兴趣的、乐于接受的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但要充实和活化教材,选择一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贴近社会现实的热点问题;在操作中要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来选择,要考虑到学生实际探究能力,学生要解决的探究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且通过探究学习后,能有“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感觉。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探究,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和动力。
第二,创设条件。有的家长只重视子女的文化学习,认为探究活动只是一种游戏,是浪费学习时间。这些都会损害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为有效开展“探究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条件。一要学校支持,如搜集资料需要的报刊阅览室、图书馆、网上查找信息需要计算机室的支持。二要家长的支持,如要进行调查、访问、参观获取直接经验需要时间。因此,教师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第三,优化过程。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在探究活动中,当学生的思维尚未觉醒或浅尝则止时,需要教师去激活、去开发。在探究活动中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非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教师应及时捕捉,诱发学生思维产生的的直觉和灵感,扶持帮助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完善,促进学生的思维向高水平方向上发展。通过学生的质疑、判断、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使学生真正学会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丰富了学习体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第四,分享成果。“探究活动”是师生共同学习、交流和收获的过程。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真态度、学习能力、思维方法,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发现其闪光点,点燃探究的火花,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