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弗兰克?奥尔巴赫油画研究综述

时间:2024-06-03

摘要:本文以对弗兰克·奥尔巴赫的研究论文为思考对象,通过简述所选文献的内容,提炼其主要研究的问题,再通过文献相互之间的比对参照,细分其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价值。

关键词:弗兰克·奥尔巴赫;油画研究;综述

一、引言

本文主要对云南艺术学院韩晓建的《对弗兰克。奥尔巴赫绘画元素初探》,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陆琦的《肌理美的凸显——看弗兰克·奥尔巴赫的当代绘画艺术》以及山东大学王琛璐的《以弗兰克·奥尔巴赫为例论油画创作中“雕塑性”的审美成因与独特表达形式》这三篇论文进行综述,通过弗兰克·奥尔巴赫的生平遭遇探究其绘画风格的成因以及审美。

二、对弗兰克。奥尔巴赫绘画元素初探

该文第一部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英国,面对各种社会动荡及意识形态的冲击为社会背景,由于受到法国绘画艺术的影响使得英国艺术的影响力无法超越法国,英国本土艺术家打算运用全新的艺术观念阐述英国本土绘画艺术。文中提到有坚持进行架上绘画的“伦敦画派”其中包括了弗兰克·奥尔巴赫。第二部分介绍了弗兰克·奥尔巴赫的生平经历以及对他艺术观念产生的影响,自小失去双亲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避免陷入世俗的创作。在绘画创作内容上,他则有着固定化、反复性的特点。最后阐释了奥尔巴赫绘画元素的特点及表现意义。

2.1肌理美的凸显——看弗兰克·奥尔巴赫的当代绘画艺术》

作者在文章开篇直接介绍了弗兰克·奥尔巴赫的出生,求学的经历以及获取的成就。通过弗兰克·奥尔巴赫作品中的用笔颜色等与艺术大师的作品进行比对来证明弗兰克·奥尔巴赫从传统之中汲取营养,通过其师大卫·邦勃格的师承关系来解释他个人风格的由来,同时作者通过对弗兰克·奥尔巴赫的具体作品的分析和他对艺术的执着向我们描述一个具有天赋又不失勤劳的艺术家。

2.2以弗兰克·奥尔巴赫为例论油画创作中“雕塑性”的审美成因与独特表达形式

作者主要研究对象为弗兰克·奥尔巴赫作品中的“雕塑性”。在论文中部详细阐释了兰克奥尔巴赫的“雕塑性”团块语言,从弗兰克奥尔巴赫的精神思想到具体的技法表达,以涂抹的方式使物象几何化,解释了其多数作品同一视觉效果的根本原因。并分析了弗兰克·奥尔巴赫作品里层次感的机理的视觉审美效果,起伏变化的团状构成了其作品机理的主要审美价值。接着作者从弗兰克·奥尔巴赫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中总结出作品中土褐,灰色,铅白,鉻黄的运用及表达效果,色彩的选用在较大程度上足对其个人情感的宣泄。最后作者分析形成弗兰克·奥尔巴赫个人风格的成因。

三、弗兰克·奥尔巴赫的研究问题比对与其价值

三篇论文都从弗兰克·奥尔巴赫自小失去双亲坎坷的童年生平,接受其师大卫·邦勃格,与学习马奈,蒙德里安和康斯坦布尔等艺术大师入手,分析了弗兰克·奥尔巴赫的自我风格的形成原因,但三篇论文都侧重不同,《对弗兰克。奥尔巴赫绘画元素初探》中,作者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后英国的局势以及艺术受到他国冲击,本土艺术家决心对当下艺术现状进行思考,且准备运用全新的艺术观念重新阐述英国本土绘画艺术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伦敦画派”入手,在这个大的局势背景之下对弗兰克·奥尔巴赫产生的影响,作者主要研究弗兰克·奥尔巴赫的绘画中“团块机理”与“图形几何化”的这一特点与其表现意义。此文研究了奥尔巴赫绘画的成因及其绘画特点的价值与影响,阐述了奥尔巴赫绘画特点对自我的启发和影响。第二篇《肌理美的凸显——看弗兰克·奥尔巴赫的当代绘画艺术》一文主要以弗兰克·奥尔巴赫的主观视角讲述出生,求学经历,成就,风格成因以及对绘画的执着等方面讲述了一个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弗兰克·奥尔巴赫童年不幸,却对绘画有着自己的固执。正像文中所说:他一成不变地画着市景、模特;画面没有情节,没有写实,没有表现自我,而只有传达出人物的本真之“美”。与前一篇相比,此文更加注重全方位介绍兰克·奥尔巴赫。在《以弗兰克·奥尔巴赫为例论油画创作中“雕塑性”的审美成因与独特表达形式》中,作者在介绍“雕塑性”这一名词概念之后,分别先后将雕塑与绘画进行的比对,接着主要分析弗兰克·奥尔巴赫作品中“雕塑性”,这一名词概念和第一篇文章《对弗兰克。奥尔巴赫绘画元素初探》中的“团块性”相同,但不同的是此文分析弗兰克奥尔巴赫油画“雕塑性”的绘画语言中的机理,色彩运用,通过不同的作品强调了土褐灰色铅白铬黄和其他色彩的运用,最后作者分析了弗兰克奥尔巴赫油画中“雕塑性”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蛇”状画面带给感官的刺激与弗兰克奥尔巴赫突破了以往油画艺术的写实追求和严谨、客观的表达手法,表达形式的狂野,在笔触上的大胆尝试、在用色上的新幵创、在造型上的不拘小节、在边缘界限上的模糊等等,对当时的油画艺术带来了一抹新的气息。研究较深入,值得一提的是文章还在最后探讨了“雕塑性”对未来架上绘画的影响,“雕塑性”不仅仅是传统油画造型基础的遵循法则,同样在其他艺术作品中也有大量的渗透。通过列举公共艺术、建筑、绘画等不同艺术形态的实例,发现和肯定油画“雕塑性”创作的积极意义。“雕塑性”特点体现在油画创作中具有一定的审美优势,包括视觉上的冲击力、富有参与性的触摸体验、无限的想象空间、生活的趣味性等等。

四、结语

弗兰克·奥尔巴赫是一位勤劳的画家,具有童年悲惨的遭遇以及独特的绘画风格语言,奥尔巴赫相信塞尚的座右铭:“通向自然的路经过卢浮宫,而经过自然才能回到卢浮宫。”学习每位前辈艺术家的作品,使他从中受益终生,使他的创作在具有现代绘画张力的力量。他不仅传承了传统绘画因素,并将其中的因素重新组合表现为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澳]罗伯特·修斯.弗兰克·奥尔巴赫:素描大师的成长[M].王天兵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9月

[3]耿幼壮.破碎的痕迹——重读西方艺术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常宁生.李宏.辛丽编译.欧美当代绘画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1版

[5][德]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派画论[M].宗白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

[7]陈丹青.纽约琐记[M].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11月

[8][法]亨利·马蒂斯.画家笔记[M].钱琮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9]王旭.二战后英国写实艺术研究-以培根、弗洛伊德为轴[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唐豪(1994.11-),男,江西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美术学油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