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流失

时间:2024-06-03

林雅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应该说,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能自觉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活动,课堂上能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形 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并未真正领略其“神”,可能没有了“一言堂”、“满堂灌”,却多了杂乱的“满堂言”,教师整节课都是提问,满堂课都是学生互动、探究,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有效性缺失的现象。

1、去数学、非数学、反数学的情景设计,课堂教学忽视了数学的本质

在中学数学课堂实施过程中,各种教学情境的设计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特别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毋庸置疑,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这对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征和课堂教学时间、场所、教具选用等条件的限制,以及一些教师设计了去数学、非数学的情景,情境创设在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效能不理想,并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闹化、外化、稚化的学生思维活动,降低了学生课堂思维的维度。

课堂教学不能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为目的;设计问题既要注重数学本质的揭示,使其具有科学性和导向性;又要能提升学生的课堂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化抽象为生动、变枯燥为兴趣”,如果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杜绝那些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 “包装”——远离三维目标的“形式化”问题。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老师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所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无主线的自主探究,导致课堂教学不能完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然而部分教师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无论什么问题都让学生探索,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费力不讨好。如:有教师在选修1-1的双曲线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双曲线的有关性质,探究了半节课。却不知道探究什么结果,太放开的无主线探究等于没有探究,往往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且没有结果。但果然有主线的话,效果就完全相反了。

4、欠充分的小组合作,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和结果”。现代教育理念也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应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在教学中合作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课堂上,合作学习风行,令人欣喜。但在平时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却走向极端,事事都要合作、讨论,我们经常在课上听到:“下面请同桌相互讨论”、“接下来请前后四个同学合作”等。把合作学习视为必备学习方式,为了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没有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也没有考虑合作学习的目的与效果,结果是花费了许多功夫,却无实际效果。为此,我们明白,合作学习要以自主习为前提,在经过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效果。否则就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而其他学生则会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有的课堂上,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合作过程是简短的,讨论研究是匆忙的,学生往往得不出什么结果或结论,感到非常茫然。有的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没有在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长期合作学习的机制。如果再加上分组不分工,结果往往是课上各个小组各自为阵,乱成一片,甚至讨论着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有的则把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也放到学习小组里来合作思考,讨论解答,并美其名曰重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果是学生对于肤浅无需讨论就明白的讨论问题日益失去了兴趣,甚感无聊。因此,合作学习的组织,必须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积极发言,从而得以发展。同时不要一有问题,就组织学生讨论,而是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可見,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要考虑组织形式,合作效果,避免低效、无效。

面对有效教学的流失,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课堂教学的再设计是应对有效性流失的主要对策

好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条件. 这里想谈谈目标设计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的恰当设计有利于它的有效达成. 三维目标的提法似乎让很多的老师在写教案的时候总是要从一至三写出三个目标, 每节课都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等.但是,这些是一节数学课就可以实现的吗? 或者说,一个公式的推导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的. 目标设计的一个重要准则就是要能够落到实处.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不能一撮而就,要在设计的基础再设计。

2、磨课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增进作用

第一对注重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即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具体落实到课堂中去。第二在课堂中可以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课前上网查询的成果,所以整节课上学生都热情高涨,始终和教师处在平等商讨的位置,而教师起到了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把原来讲座式的课改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 第三磨课还可以搭建学生之间加强合作交流的的舞台. 由于数的扩展过程有多种渠道思考且扩展内容在不断的升华,我围绕运算需要的角度进行重点分析,还有的扩展过程我让学生根据搜索的资料,自主探索,合作完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教师磨课,利于研制精品课,利于教学研究出成果、利于打开突破口、利于形成教研新观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