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湘乡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4-06-03

彭晓放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把“更好的教育”列为人民的期盼之一,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民生关注焦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深化改革目标。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强调教育发展的任务就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目前城乡中小学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形式严峻,在问题的倒逼下需要拿出具体的方案和措施来尽快改变现状。笔者通过调研湘乡市城乡教育的现状,分析义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调查湘乡市农村中小学资源流失情况,探究原因,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深化义务教育改革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和建设性策略。

一、湘乡市城乡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影响

湘乡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39所,其中城区初中 6所,农村初中38所;城区小学15 所,农村完全小学134所,教学点3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目前全市市直、民辦初中在校学生1.2万余人,占全市初中生总数51%;城区小学生1.2万余人,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26%;初中专任教师2263人,小学专任教师3351人。

随着经济发展,教育需求增大,湘乡市城区优质学校和外县市名校办学质量高、竞争力突出,吸引了一大批优质生源;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长期格局导致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优秀教师由乡镇流向城区,部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相比明显下降,农村生源向城区或外县市流动现象愈加严重。目前,湘乡市农村基础教育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办学条件较差;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结构分配不合理;教学质量难提高,优质生源流失较严重。

2017年上学期小学班级平均人数,全市为36.85,其中城区小学为52.73,农村小学为33.36。初中班级平均人数,全市为48.37,其中市直民办初中为58.34,农村初中为40.05。可见湘乡市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农村学校“弱”而“空”,城区学校“强”而“挤”。

湘乡市农村中小学校每年都有教师流失,总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区和外县市。流失原因主要是原学校个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工资待遇不尽理想,工作环境较差,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教育机会等;流失主体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强工作能力的中青年教学骨干。

二、城乡中小学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

(一)宏观原因

1.硬件资源不均衡

湘乡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学条件与需求相差很大,绝大部分学校现有硬件设施是在2008年“两基达标”过程中建设的,标准低,成本低,质量差,均未达抗震要求,存有安全隐患。农村初中基本有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但大都是摆设而已,体育设施较差,无一所学校有塑胶跑道;而农村小学则专用教室缺配套设备,公共教学用房基本没有,运动场地原始狭小,人均危房面积农村小学几乎是城区小学的10倍。农村中小学在硬件设施、信息资源方面均无法与城区公办和民办学校相比。

2.教师资源不均衡

一是教师队伍不稳定。因农村教师对孩子的教育需求增加,薪资待遇地际、校际、行业间差距较大,引起了部分教师心理不平衡,每年约有25位教师转岗或转外地名校,有约50位教师进城区或城郊学校。二是老龄现象仍严重。2017年上学期农村小学教师中51岁以上教师1310人,占44.6%;25岁以下教师75人,仅占2.5%。三是教师编制不合理。多数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分布较散,学校和班级人数偏少,现行编制标准对城乡没有区别对待,根本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四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语数学科教师偏多,而计算机、体艺、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专业教师严重缺乏,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二)微观原因

1.城区市直、民办学校办学条件优越

管理制度封闭严格,教学模式开放创新。市直、民办学校普遍推行寄宿制“封闭式”管理、新课程改革、特色特长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师资队伍强大,教学设施健全。招生严格把关,提高竞争核心力。

2.社会和家长作出的现实选择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普及给城区义务教育带来发展机遇。农民家长入城谋生计,农村留守儿童剧增,把他们放到教育水平下降的农村学校读通学不放心。农民家长袋子里也有余钱了,观念上转变了,加上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作祟,把孩子送到城区寄宿制学校就成了他们明智而现实的选择。

三、应对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路径选择

(一)继续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完善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同时确保了专项经费足额到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既要进一步搞好农村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建设,同时也要提升“城郊学校”的服务功能,使其承担城区学校分流任务,还要搞好城区学校的规范化建设,要不断完善对口支援策略,推动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的“捆绑式一体发展”。惟有如此,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和均衡发展,才能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做到“好上学,上好学”。

(二)改善教师待遇,提升队伍质量

各相关部门和学校要充分保障农村教师地位,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要重视培养培训,提升教师质量,发展培养一大批农村学校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均衡配置各校教师资源,规范农村教师管理和合理流动;要按照“缺编即补、缺啥招啥”的原则,科学妥善安排新招聘教师到农村工作,解决学科失衡问题;要发展好农村教师的待遇福利,吸引优秀教师回流。

(三)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

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规范制度,确定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期限和教师交流比例、范围和时限,特别是加大向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交流力度。建立交流轮岗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校长岗位考核、教师职务评定中将“交流轮岗”作为重要依据。

(四)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九年一贯制

对农村中小学校合理布局,优化整合资源,尝试实施义务阶段学校合并,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

(五)发展教育信息化,实现城乡教学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亦是解决现阶段城乡教育不均衡难题的途径之一,可以将城市的优势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过程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传递到乡村,从而真正实现“住在乡村,学在城市”的教育模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