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思想与品德要重视生活实践

时间:2024-06-03

王成林

摘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思想与品德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素质、道德品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思想与品德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互脱节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道德,在道德提升中感受真情。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

思想与品德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习惯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当前思想与品德、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仍存在不得法、不接地气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家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思想品德课堂要注重贴近生活。鉴于此,笔者下面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探讨思想与品德教学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自身缺少生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成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强学生的思想与品德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程度不足,教学手段僵硬单一,教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知识的生活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文本中的场景,将静态的文字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入情入境,这样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感觉。例如,在学习思想与品德课程中如何与残疾人相处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残疾人的电影、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残疾人生活的艰难与不易,然后引导学生到残疾人帮助中心进行真实的观察,孩子们获得最直接的感受,会更加理解与同情残疾人,这样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团结合作》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两人三足”的小游戏,通过这样的教学游戏,课堂气氛被有效的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感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一旦有人没有团结合作,整体就会摔倒,如果两个人团结合作,就会快速达到终点,这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学生形成直观的刺激,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用角色表演来展现真实的生活

思想品德是一门植根于生活的学科,通过角色表演让学生将学科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用表演来再现生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角色扮演,进行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思想品德就在自己身边,规范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为学生今后品德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学习《尊敬老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帮助家里老人,并让学生将这些生活积累进行整理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感受尊敬老人也是在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活动,让给学生体会父母日常生活的不容易,让学生在家里做家务、擦玻璃、扫地、叠被子、洗碗等,让学生感受父母平时的忙碌与不容易,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三、引导学生明白情理,净化孩子心灵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可以说“情”是通向“理”的桥梁,情和理又是促进学生“知”和“行”统一的纽带。而情感是在特定的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体验生活的机会,在亲身体验中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融情入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明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展思想与品德教学,让教学回归生活,将思想品德的现实意义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明辨是非,以美好的道德引领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例如在《我爱班集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举办“我为班集体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之情以及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日常中一些不良行为对班集体有没有影响,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还要播放一些关于集体荣誉感的素材,带动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将这些体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认识,逐渐让学生明辨是非,净化学生心灵。

四、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活动

小学思想与品德的教学中,如果只是生硬的讲大道理,学生很难全面接受,学生思想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认识比较浅薄、没有办法真正理解这些生硬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到生活实例,了解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例如,在教导学生刻苦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解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夜读、引锥刺股等故事,让学生感受古人是怎么刻苦学习的,然后结合学生身边可以看大的实际案例进行教育,树立学生刻苦学习、不怕挫折、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提升学生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相互结合

每个人的品德如何,不是先天带来的,这种品德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出来的,是在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家庭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影响,形成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的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小学生成长的环境是社会、家庭、学校为主。这三个方面是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如今三者在教育内容上的差异,不仅不会互补,反而只起到了相互抵触的作用。小学生在学校内接受的是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社会上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这给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一定的混乱。因此,思想品德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使得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网络。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 必须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有机配合,也需要德育工作理论研究者和德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而言之,思想与道德教学对学生道德素质、综合素养、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创建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角色扮演、净化学生心灵,逐渐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宁金平.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J].读写算(教研版),2013(4):255-255.

[2]李丹.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B),2014(3):116-116.

[3]马化鹏.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J].读写算(教研版),2012(23):43-4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