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导师制在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4-06-03

蒋鑫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的提出的要求也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作为肩负着社会人才输送重任的高校来说,如果继续按照以往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要不断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发展。导师制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高校开展导师制工作室教育模式的意义出發,探讨其具体框架,就如何开展相关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导师制;工作室;实践教学;应用研究

一、引言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的竞争,而技术又依赖于人才,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无论是资金还是政策都有支持,我国高等教育也先后开展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如何有效培养全面综合型人才层面依然存在欠缺,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摸索,凸显出高等教育的优势,办出特色。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工作室制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吻合,能够在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下培养出具有更高素质与技能的人才,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更加综合全面的能力提升。新事物的出现需要经过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虽然我国关于导师制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过程,但是要想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需要将其纳入到教学制度中来进行统筹,充分重视,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不断完善,促进模式成熟。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只教书不育人,不能算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几千年来,中国从孔子纳徒授业开始,就有良好的师德相承关系存在。今天学术界仍然重视师承关系,也说明教师直接培养学生这种体制在今天仍然有它的生命力。

目前,高校学生与任课教师师生关系淡漠甚至对立的情形不鲜见,课堂上师生缺乏心心交流更是普遍现象。人们长久以来期待的任课教师也肩承起学生思想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等等这些使命仍远未实现。实行本导制,让任课教师、研究生导师和教授以及学有专攻且学有专长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科研人员、机关工作人员都走到学生中间来,能够极大地提高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导师制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意义

(一)创建实践环境

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来说,具体的学习环境对其思维与创新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教学都是采用的老师主导,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学生能力难以实现提升,即时是在高等教育中也存在这种问题。而导师工作室模式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以工作室为中心的小型环境,学生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这个环境中任何人的思想与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对学生行成触动,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这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会造成极大地影响,能够更快速有效的提升学生心智。

(二)改革教学模式

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一改以往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过于压抑,教师不再是过去那种高高矗立在讲台上的严肃雕像,而是走下神坛,与学生平等进行交流,一起探究问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如何去实践,扮演的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将学习的主人角色交付给学生。

(三)使学生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的开展主要是为了使受教育者有一个健康的心智,能够进行创新发展,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展导师制工作室教学,学生能够更好的发现自己的实际学习需求,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学习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钻研,使得个性化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学习效果大大提升。

(四)防止教学成果浪费

传统高等教育对教学成果的检验主要是通过成绩考核,检验的效果不尽人意,并没有真正做到对教学成果进行有效检验,出现教学成果浪费现象,在导师制工作室教学中,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团队或者个人的形式开展项目研究,能够将研究的成果市场化,并且可以长期开展研究,这不仅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避免学习成果浪费。学校要把导师的配备工作放在仅次于研究生导师遴选的重要位置,统筹安排。试行本导制阶段,学生依据所学专业配备相应教研室的导师,根据学校各专业的生师比,基本上是每 6~8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

三、导师制工作室的构建框架

(一)导师的角色界定

导师制工作室模式中,由导师与学生共同组成团队,导师不仅是领导与组织者,还是各种活动规则的制定者与团队的啦啦队长,除了需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导师工作室制条件下,每一个导师都要对自己带领的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够真正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培养计划,对其学生与生活进行有效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导师的职责主要包括:1、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这主要需要导师想办法去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培养对学习的热情;2、对学生专业能能比赛的指导。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很多专业竞赛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这些都需要导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开展学习与准备工作;3、指导学生参与或者组织活动,在活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创新能力;4、对学生毕业设计与实习的指导;5、对学生生活层面的指导,疏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自我情绪,有效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困惑与纠纷。

(二)导师工作室运行方法

导师工作室制主要是以专业教师为导师,在新生入学就进行分组配对,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导师依据自己的个人情况进行双向选择。选择成功后导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学两到三年,在这个过程中围绕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开展教学。导师与学生之间会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学生向导师反映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导师释疑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工作室内部也会以成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技能水平指标开展评比。endprint

(三)导师工作室导师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导师制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1、权责明晰。通过评价体系将导师的权责明确,有一个清晰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内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导师指导制度,能够对每一个导师的工作进行有效指导;2、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制度对每个学期导师的具体工作进行有效评价,通过对指导记录、活动记录、评比记录等来全面考核;3、反馈制度。通过开展座谈会等形式对工作室中学生的反馈进行收集,了解实际教学中导师是否履行了自己的倒是职责。

四、实行导师工作室的建议

第一,实行导师制工作室需要提前做好导师的培训工作,并积极开展相关的考评工作。对导师工作室来说,建立一个优秀的导师队伍是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导师,那就是空中楼阁。能够担当起导师的教师不仅要求具备有更高标准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人格魅力,还需要有扎实的知识结构,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实践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做好导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策略,落到实处,并且在培训中、培训后定期开展工作考评,督促导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与思想水平。

第二,要建立并健全奖惩机制。奖惩机制针对的并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对导师制下的导师与学生同时进行考核,在考核中成绩优异的导师与学生都需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而对做的不好的学生要进行引导与鼓励,对不称职的导师要坚决开展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导师可以选择终止其导师资格,真正做到有奖有罚。

第三,要對导师工作室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导师工作室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处于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建立起包括培训制度、评比制度、考核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等在内的系统的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为导师工作室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五、总结

从教学层面来说,导师制工作是教学模式通过同时开展教学、实践与科研,推动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从学生层面来说,导师制工作室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潜能,更能满足知识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他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改良,无论是对学生、教师,还是对教育,都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值得在更大范围上进行推广应用。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只教书不育人,不能算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几千年来,中国从孔子纳徒授业开始,就有良好的师德相承关系存在。今天学术界仍然重视师承关系,也说明教师直接培养学生这种体制在今天仍然有它的生命力。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每学期开学两周内与导师见面,并根据导师的意见与本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学期的学习与综合素质发展计划。以主动、认真的态度,参与导师确定的各项活动,积极主动参加导师所在系或课题组的学术活动。在科研训练中要认真、踏实、多思、多问,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自觉遵守所在实验室、课题组的有关管理制度。在试行本导制的过程中,学校和二级院系都要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比如,师生经过一个学期左右的互相适应期,在适应期内师生均可以调换自己的对象,逐步完善完全的师生双向选择制度。导师每学期就指导学生的基本情况向所在二级院系提交一份汇报材料,要求说明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基本问题,以便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工作方法。学生每学期要客观、公正地对导师的指导情况进行综合评议等。

参考文献:

[1]独立学院实施导师制的思考[J].庞鹏.教育教学论坛.2014(15)

[2]导师制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些探讨[J].李婷婷.电子制作.2013(23)

[3]溯源“导师制”的管理智慧[J].何世岳.人力资源.2013(03)

[4]企业导师制培训方式的应用现状分析[J].李一任,诚童,宣群.企业导报.2013(11)

[5]高校实行思想导师制有效性的探析[J].张卫萍.教育探索.2012(01)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