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以文化人的内在动力

时间:2024-06-03

沈玉清

摘要:知识积累为文化,文化功效在于化人,化人的目的在于人的言行举止合乎社会规范和社会发展方向,以维持良好的社会发展态势;在教化中传承民族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延续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教化;固本;创新

人类社会发展,一般由感性、知性到理性,无限循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学习是以掌握人类已知的文化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为主,经老师的传授和引导,力求在较短时间内使年轻一代能达到当代科学文化水平,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下面就教化的内在动力作一点探讨,还望方家斧正。

一、“以文化人”的教化作用

文化就是 “人化”和“化人”。“人化”是按照人的方式改变、改造世界,使任何事物都带上了人文的性质;“化人”却是用这些改造世界的成果来培养人、装备人、提高人,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更自由。正因为文化自身所具有的这种教化功能,所以,《周易》贲卦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其天文以察时变,观其人文以化成天下。”据此而产生的“人文化成”应该是汉语言中“文化”一词最早的形态,从语境上理解,应该是一个动词,就是用人文道理去造就人的世界[1],但随着语境和内涵扩展,它逐渐演变为文化一词,成为了我们现在生活中的一个名词。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积累了知识,知识沉淀为文化,但就文化定义而言,由于学者角度不同,涵义各异,但普遍观点均认为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这是一个泛文化概念,而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说文化,是特指“观念形态文化”,即由思想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艺演出、和文物管理等构成的领域,是中义文化概念[2],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是人的精神世界。

二、“以文化人”的固本作用

一个哲人曾曰:“一个民族的文化消失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消失”,可见文化对民族生存、延续的重要性,是民族根系所在。文化传承靠教化,我们通常说学习语言,有母语之分,这不难理解,如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天成,但要理解博大精深的本民族文化,只有通过教育来感悟。教育的作用就是用答疑、解惑、辨非,其目的是塑造人的灵魂,故人们常把老师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国家以民族为荣,民族以精神而兴,华夏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是热爱国家、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常说的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至今无间断,这些都应该归功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向心力。但无教化,就谈不上传承、发展、繁荣,更不要说中国的今天,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教化的固本作用。

三、“以文化文”的时代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自觉、自信,其归宿是以文化力量为民族的复兴鼓与呼。有学者说:“文化如水”,一语道破了文化无处不在的力量,全面渗透的力量、融会贯通的力量和恒远连续的力量。华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起文化向心性的凝聚力、文化连续性的传承力和文化多样性的包容力,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近百年来,我们文化壁垒高筑,对外来文化不屑一顾,固步自封,孤芳自赏,以致国弱家贫。“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彷徨而沉寂的文化注入了一股纯正的清风,“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的思想在华夏大地迅速传播,唤醒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五四”运动是文化开启民智、砥砺民心、激扬民风而强国的壮举,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

当今世界,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但却是“硬功效”,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有特殊地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华夏民族历史悠久,由文化积淀而升华的民族精神,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当今形势下,强势文化频频入侵弱势文化,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文化自觉、自信,它绝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需要用实实在在的内容来诠释。爱国、爱好和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民族精神、国魂的集中体现。秦始皇统一六國,结束七国相互杀伐的战乱时代;楚汉战争后的修养身息,才有了“文景之治”。无国哪有家,爱国主义、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养料中,哺育了华夏儿女的精神灵魂,沉淀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个前进的时代,在于它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在于它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乏精神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华夏民族在历史进程中虽然历经了多次战乱和挫折,但有识之士始终如一的重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尊严。民族精神是根基,时代精神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和现实升华,它反映出社会进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二者融合并创新,为民族复兴大业提供智力支持,才是我们“以文化人”在新时期时代的聚焦点。

四、结束语

教化的作用在于知识的延续与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常言道:站在巨人肩上,臂非加长而望着远。纵观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由最初懵懂到认知,再由懵懂到认知,无限次地循环,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教化是知识延续、创新的节点,是教化功能的内在凸显。民族延续从本质上看就是文化的延续,但文化的延续靠人文环境和教化,用今天的词汇来讲,就是教育。教育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地位,成为我们今天发展教育的理念。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精神,但不论是战争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红岩精神,还是建设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都给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激励着民族为复兴而自强不息。

参考文献:

[1]李德顺:《光明日报》,2012年3月26日,第五版

[2]《中国文化报》,2011年9月15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