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泰语中“????”(脸)的认知机制

时间:2024-06-03

吴霄霄

摘要:隐喻和转喻是人类的认知工具,人体部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参照点。作为身体部位的一部分,“脸”是一个人外貌特征最显著的标志,是辨认人的身份的重要依据。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泰语中的表示人体部位“脸”即“????”的认知机制即隐喻和转喻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泰语;人体部位;脸;认知机制

一、引言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越来越丰富。莱柯夫,约翰逊(1980),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隐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们认为人类的认知方式与人类自身的经验有关,这种经验不仅包括文化经验,更重要的是作为人类认知的重要参照点的身体经验。赵艳芳(2001),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的一种认知机制,在认知语言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为各个语言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提供依据,同时还对经验主义认知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所以,对人体词语的认知研究也就有了其现实意义。韩平(2013),以“脸、面”与“眼、目”为例,比较了汉泰语中脸部器官词语的认知异同;黄伟玲(2014),在对泰汉中的人体词语的引申义进行对比研究时也对泰语中的“????”(脸/面)进行分析;对于人体词“????”(脸),钱建成(2011),对“脸”的跨文化隐喻认知进行了讨论。文旭,吴淑琼(2007),分析了英汉“脸、面”词汇的隐喻认知的特点。然而,对泰语中“????”(脸)的认知分析还很少。本文将对泰语中“????”(脸)的认知机制进行浅析。

二、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

人们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相似性和关联性,所以运用认知工具:隐喻和转喻思维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语义系统,这也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隐喻: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事物(莱柯夫,约翰逊 1980:03)。令“另一种事物”为A事物,“当前事物”为B事物。A事物是一般是具体的,容易理解,较为熟悉的事物;B事物则一般是指抽象的,不容易被直接理解的,较为陌生的事物。A事物与B事物所代表的现实现象或者现实意义有相似性。换句话说,隐喻是一个概念域a到另一个概念域b的映射,其中,概念域a是事物所代表的原始意义即本义的集群;而概念域b则是新事物通过与概念域a中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所派生出的意义即引申义的集群。

2.转喻:用一个事物(C事物)指代另一个相关的事物(D事物)。

换句话说转喻是新事物通过与旧事物的关联性而产生的过程,也是一种认知机制。

三、泰语中“????”(脸)的认知浅析

1.泰语中“????”的本义即核心意义或典型意义:[生理]脸,在汉语中也说“面”。“脸”指头的前部,从额头到下巴,为身体一部位。

例如:????????圆脸

2.泰语中“????”(脸)的引申义及其认知机制分析:

(1)泰语中“????”(脸)的引申义

a.前面,前部如:????????房屋前面;b.面貌如:????????熟人;c.封面如:??????封面;d.(书报的)面、页如:???????160???? 160页的书;e.面子,情面如:??????? 爱面子、好面子;f.人,个如:?????????????????? 挨个走进来;g.季节如:????????夏季????????冬季;h.下一(次),表时间如:????????下次???????? 下学期

(2)泰语中“????”(脸)引申义的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

a.????????(房屋前面):是通过與“脸”之间的相似性而派生出来的,这种相似性为位置相似。(隐喻)

b.????????(熟人):是用人的一部分“脸”来指代人这个整体,脸是人体部位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相关联。(转喻)

c.??????(封面):是通过与“脸”之间的相似性而派生出来的,这种相似性为位置相似,都在最为显著的位置。(隐喻)

d.???????160????(160页的书):是通过与“脸”之间的相似性而派生出来的,这种相似性为形貌相似,都是平面。(隐喻)

e.??????? (爱面子、好面子):换句话说就是在乎自己的形象,爱护自己的形象。所以是用人的一部分“脸”来指代人这个整体,形象也是一个人所具备的。脸是人体部位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相关联。(转喻)

f.?????????????????? (挨个走进来):是用人的一部分“脸”来指代人这个整体,脸是人体部位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相关联。(转喻)

g.????????(夏季),????????(冬季):时间有线序性,有前后顺

序,所以是通过与“脸”之间的相似性而派生出来的,这种相似性为位置相似,“脸”在人体部位的前面,而时间也有前后的顺序。(隐喻)

h.????????(下次),???????? (下学期):时间有线序性,有前后顺序,所以是通过与“脸”之间的相似性而派生出来的,这种相似性为位置相似,“脸”在人体部位的前面,而前面的时间则是表示未来或以后的时间。(隐喻)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泰语中人体部位词“????”(脸)的隐喻和转喻的分析,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的一种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新事物能够通过与旧事物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在隐喻和转喻的帮助下,获得相应的概念。

参考文献:

[1]莱柯夫·乔治,约翰逊·马克著,何文忠译:《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黄伟玲.泰汉人体词语引申义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2014.

[5]韩平.泰汉脸部器官词语的认知对比研究-以“脸、面”与“眼、目”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论文,2013.

[6]钱建成.“脸”的跨文化隐喻认知[J].郑州大学,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5).

[7]文旭,吴淑琼.英汉“脸、面”词汇的隐喻认知特点[J].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