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肖新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也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及大量文化广场的兴建,广场舞运动在全民健身热潮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中老年群众的喜爱,已成为老年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场舞运动在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广场舞运动对老年人增进健康、改善心理状态、提高主观幸福感等反面的积极作用,为推动广场舞运动的普及,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广场舞;运动;人口;老龄化
1 引言
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中国于1971年开始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中国总和生育率很快从1970年的5.8降到1980年2.24,接近世代更替水平。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加。但是,计划生育也使我国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按照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界定,即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大于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大于7%,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膨胀、比例持续提升、高龄化快速推进的老龄化进程中,如何让老年人身心健康、如何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充实、快乐的晚年生活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关心的问题。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及大量文化广场的兴建,广场舞在全民健身热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广场舞运动作为集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有氧运动,动作舒缓,技能要求不高,不受人数、年龄、场地限制,趣味性强,同时,作为一种集体性的锻炼项目,也为锻炼者提供了沟通展示、切磋交流的机会,充分迎合了老年人健身、社交、休闲、娱乐的多样化需求,既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又打发了余暇时间,排解了孤寂情绪,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能够老有所乐,切实提高了老年人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2 广场舞的特征与发展
2.1 广场舞的定义与特征
广场舞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公共场所自发组织的一种现代舞,是舞蹈艺术中最庞大的一个系统,因多在广场聚集而得名,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广场舞作为在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反映了城市社区的完善程度,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象征。
相比于其他舞蹈,广场舞具有集体性、随意性、自娱性、自发性等四个特征:(1)集体性:广场舞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方式都以集体舞出现,表演人数较多;(2)随意性:广场舞的表演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时间可长可短,完全体现主客观的意愿和需要;(3)自娱性:民众在参与广场舞时并不追求名利,旨在利用舞蹈来抒发情感,产生精神振奋的愉悦感;(4)自发性:参与者自发组织日常的活动,甚至主动集资添置设备。
2.2 广场舞的发展
伴随时代变迁,广场舞活动也不断发生改变,由早期的集体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庆典表演仪式活动。据相关艺术史学方面专家考证,最早的广场舞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宗教祭司的形式和手段,是原始生活和古代社会最为经常的治理活动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1951 年新中国公布第一套廣播体操,它的出台推动了我国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很快全国各地掀起了一个做广播体操的热潮。上世纪80年代后进行的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变化,交谊舞被封闭多年后顺势在全国大城市流行起来,公园、街头成为跳起交谊舞的主要场所,集体性的舞蹈又一次风靡全国。90年代后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全民健身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在国内不断完善,激发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在各广场、公园、街头进行交谊舞、广场健身舞等的练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人们健身观念更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更新为广场舞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3 广场舞运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身体健康包括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证和动力。
3.1 生理促进效果:
(1)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
广场舞属于有氧运动,适量有氧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同时有氧运动可使心肌纤维增厚,心脏收缩能力增强,改善神经系统调节功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长期坚持跳舞,增强身体抵抗力的同时,降低罹患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学者张国猛通过对广场舞在运动负荷和节奏变化的研究发现健身广场舞对2型糖尿病具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Hb A1c水平。
(2)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联邦大学研究发现,老年人连跳三个月交谊舞,每周三天,每次半小时,其平衡能力可改善50%,跌倒的风险明显下降,这对于预防老年人因跌倒而引发的骨折有明显作用。学者刘建宇等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广场舞运动能有效减缓绝经后妇女胫骨骨密度下降速度、提高血清雌二醇水平,改善平衡能力,且随着干预时间延长,效果更明显。
(3)提高身体柔韧佳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性骨关节的退行性变化或出现畸形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从而限制了关节的活动范围等,使得灵活性明显降低,增加了老年人损伤的几率。跳舞能提高人体柔韧性,大幅度的动作可以充分舒展身体的各个部分,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增强灵活性和协调性,良好的柔韧性会减少运动受伤的概率。
3.2 心理促进效果:
(1)释放压力
由于老年人退休在家,被一些家里的琐事包围,生活枯燥乏味,另外,生活空间的狭小也使得老年人惧怕孤独,日积月累会产生心理疲劳,进而导致一些心理异常或精神压力的产生。广场舞简单易学、运动量适中,为老年人释放压力、消除疲劳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舞台。当音乐声响起时,人们集中在舞步中,陶醉在优美的音乐中,各个舞者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有说有笑,从而有效的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身体疲劳得到很大的缓解,心理压力也得到了释放。
(2)调节心情,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老年人群通过广场舞锻炼能够在增强体质、调整心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可在心理上降低抑郁、焦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同时避免传统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起到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方慧通对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关系,体育锻炼在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情绪、意识和行为,帮助人们摆脱烦恼和痛苦的精神状态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3)克服孤独感
我国老龄化的一个特征是空巢老人数量多,许多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与外界接触越来越少,孤独、生活单调成为束缚他们心理健康的枷锁。广场舞练习中就是在教练的带领下,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聚在一起跳舞,从而扩大了她们的社会交往面。广场舞为广大老人提供了与朋友一起分享乐趣的机会,促进大家的感情;提供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及融入群体活动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交往和了解,提高了老年人自身的社会融入感。
4 结语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及大量文化广场的兴建,广场舞运动在全民健身热潮中脱颖而出,已成为老年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广场舞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锻炼身体协调能力、提高身体柔韧佳,更能帮助老年人释放压力、调节心情、克服孤独感,为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周芳,方新普.全民健身中广场舞流行的社会学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2]孙晶晶.广场舞的特点与发展现状研究[J].运动. 2015(12)
[3]李蕊.广场舞的起源与发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4)
[4]袁木祥.饮食与运动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3)
[5]葛君焱.长春市城市老年女性广场舞锻炼者健康体适能测评与分析[D].吉林体育学院 2014
[6]刘志欣,郑会娟.广场舞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J].大舞台.2014(06)
[7]汪星梅,罗文建,陈小异.跳广场舞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