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高职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估两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时间:2024-06-03

蒲操+杜杨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 四川南充 637131)

摘要:目前,人们对高职人才培养定位认识不清,对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将“知识”的“够用”理解为“实用”。对高职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的评价也还在经历政府主导到第三方参与的转变,如何确保第三方参与后其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一、人才培养方向问题

1. 当前高职是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还是“高技能人才”或是两者兼之?

1999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作出如下界定:“高职高专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此后,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两次提法有所不同。

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技术型人才也称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他们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只有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使工程人才的设计、规划等转换成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技能型人才也称技艺型或操作型人才,主要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他们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主要依靠操作技能进行工作。由此可见,尽管两者有交叉重叠之处,但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不仅有分工的区别,还有层次的差异。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占了国民教育的半壁江山,但职教体系没有完善,还缺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在高等教育层次上缺少“中间桥梁式人才”的培养。如果高职只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而普通高等院校还不能培养技术性人才的话,就造成技术性人才的真空;而且,把高职定位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会对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根据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特点和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借鉴各国职业教育的经驗,把职业教育的培养定位于高技能和各类技术性人才,才真正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

2. 为什么高职培养出的学生总是被批评创新性不够?

几年前一些高职已深刻认识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不足。比如,职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割裂,我国的职业教育本质上还不是创新教育,还没有将创新教育全面引入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割裂,不能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创业教育实实在在结合起来,因而创业教育后劲乏力。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割裂。创业知识和创业实务的讲授与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割裂,高职院校一般重视前者,忽视后者,导致创新思维缺乏、创新能力低下、创新文化薄弱以及创业活动极其单一的后果。

要改变上述状况,必须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学生能够跨越国籍和文化背景,站在世界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在工具性知识越来越多的当代社会,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未来成长最重要的价值和能力,避免成才目标的功利化和庸俗化;人才“均值”不低,但“方差”较小,必须要在学生个性发展上设计路径,引领学生面向未来的科技和社会发展。

二、质量评估问题

1. 是评价学生知识、素质还是能力?

评价的标准,也是风向标。越来越多的从事高职教育研究专家认识到,目前高职教育的整体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应当如何改变目前的评价体系与导向?

应当肯定的是,高职教育理念正在优化,以人为本,重视人格养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学科中心、知识本位转为能力本位都是重要的进步。同时,“知识—素质—创新”的人才教育观也为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接受。

2. “学—管—评”的评价模式能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长期以来,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采用教育部门主导,由一些业内专业人员与专家组成检查组,通过 “问—检—评”的模式,对学校育人质量进行评估。在这一方面,一些硬件、硬指标容易得到认可,但一些软指标很容易被忽视。例如,学生综合技能,它不是折中性技能,是统合了理论性技能与实践性技能优势特色的“两强且专一性”技能。换言之,综合性技能培养的就是能说会做的“大师傅”。又如,一些教师原来没有从教的意愿,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去“投奔”招教考试,成为教师后把教学工作视为“缓冲带”,在知识储备,甚至在相关某任教学科的本体性知识方面大有欠缺,没法实施高质量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再如,在学生价值观培养方面,没有通过读书学习升华气质,塑造学生品行和品格,没有培养以学养人,治心养性,特别是前途理想、担当方面的培养欠缺。

近年来,政府主导采用“学(校方)—管(教育主管部门)—评(第三方)”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对学校的办学质量进行评价,其目的就是用“倒逼”的办法使学校自查自纠,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建成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且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高职院校。第三方的介入,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办学质量评价模式,也是引入国外教育质量评价新概念。但是这个模式在我国刚刚开始推行,存在着谁来监督第三方以确保其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合理性与时效性的问题。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二十多年来,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进步,关于职业教育的内涵需要人们的再审视、再思考,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朝着正确轨道顺应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需要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金土.本科院校办好高职与本科教育的类型结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1,(4).

[3]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