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百年府邸的新生

时间:2024-04-24

由艺术家Goshka Macuga策划的“我曾为何物”是荣宅继2017年10月修缮后开放以来的第三个展览。这与之前的“罗马1950-1965”艺术文献展,以及刘野的“寓言叙事”个展,共同体现了老宅新生后对上海艺术圈的一种试探,如何在一栋近百年的老洋房內呈现新与旧、艺术和时尚的碰撞。

荣宅的历史可追溯至1918年,由当时上海滩名门望族荣宗敬家族所购入,后来一跃成为当时上海滩赫赫有名的花园洋房。而如今历经近百年的风雨,人去楼空,老宅陷入沉寂,后在Prada基金会的推动下,将老宅精心修缮、重新粉刷后焕然一新。自2017年对外开放以来,上海荣宅与米兰展馆、米兰观景台和威尼斯展馆并肩为该基金会在全球的四个展馆。

当走进荣宅大门的时候,可能会刷新你对于美术馆或是画廊的常规认识,你更像是被邀请来到一个大收藏家做客,在楼宇穿梭间欣赏老宅主人收藏多年的艺术品。此间,如何将一个私家宅院变身为上海艺术爱好者以及时尚圈人士最新最热的打卡点?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地方。

专业修缮长达六年

荣宅整体的风格是西方的折衷主义,百年前的玻璃花窗、石膏装饰、木质地板在时光的触碰下已不复当年的光彩,修缮方斥巨资组成意大利和中国团队对这栋老宅进行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虽然荣宅被定义为在中国举办各类时尚活动的据点,但并没有按照一般的秀场或是展馆的模式去打造,而是将修复工艺和安装技巧都尽可能仿照百年前的欧洲传统,力求恢复其原本的面貌。甚至,为了修复釉面砖,工匠们先按照百年古砖做成模型,重新配制用来调色的瓷泥,然后手工浇铸成图案,最后再将瓷砖一块块回填最终恢复原貌。

其中的修复过程一进行就是六年的时间,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不必多说,可见修缮方对荣宅所下的决心。如今荣宅开放以来,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更多人是被百年老宅重焕新生的建筑魅力所吸引,优雅复古的彩色玻璃、散发着厚重木香的壁柜、米色的漆壁炉、半透明雪花石灯罩,处处透着上个世纪富贵人家的高级感,任何人只要花上一笔门票钱,就可以体验一把民国时期被邀请去荣家赴宴的感觉。

与此同时,每间房都刷着不同色调的浅底色搭配上厚重的木质门框,营造了一个优质的展厅条件,更多的留白为后期的展览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搭配罗马的艺术文献还是刘野的油画都显得相得益彰,不管是中英文无缝切换,自如地介绍着艺术家的艺术灵感来源以及作品背后的含义,这种私人化的讲解服务彰显着荣宅作为一个艺术机构的专业性。建筑细节、光影空间、还是艺术品都与这座洋房相辅相成,未来的荣宅还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可能性。

保留原本房间的功能性

在惊叹荣宅修缮后精美模样的同时,Goshka Macuga的几幅拼贴画似乎被融进了墙壁里,若是没有一个专业人员站在一旁提醒你“请远离艺术品”,你可能都意识不到这房间里正展览着一幅画作,这种恰到好处的感觉,与挂在白立方空间内明码标价的艺术品判若两样,艺术又从浮躁的艺术投资品中回归到了最初的模样——委托人用于装饰墙壁的点缀,为生活增添的小乐趣。

而这种恰到好处的感觉,正是源于对荣宅空间的合理利用——每一个屋子门口都会有对这个厅室的介绍,曾经荣家人在这里吃饭在那里打桌球;在保持百年老宅原有的内部空间基础上,将艺术品以因地制宜的方式布置在老宅的各个房间内,不打破老宅原有的宁静,与砖瓦融为一体。当你站在会议厅朝外看去,会议厅与饭厅的建筑布局遵循黄金分割的原理,层层递进,两头对称,恰好可以看到三面墙壁的粉刷颜色,从粉色铺开去,过渡到绿色继而是湖蓝,既跳脱又和谐,视线最后落在远处的画作上。移步换景既是展线的延伸,又是不同主题展品的隔离。

时尚走秀的舞台

穿梭于荣宅的各个角落,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的宴会厅曾是2018年早春时装秀的秀台呢,将四周的艺术品撤去换上各色靓丽模特,在老宅里进行一场跨越时空、跨越艺术与时尚界线的大秀。那时这里的贵客们由艺术家、艺术批评家、艺术爱好者们变换为演艺圈、时尚圈的名流粉墨登场,百年荣宅在基金会的运作下成为上海艺术圈和时尚圈交流的舞台。

时尚大秀的进行不免会吸引各路明星、名模的到来,而明星作为当下最易引起话题的人群,Prada深谙明星效应的营销方式,利用其时尚品牌的优势来为荣宅带动流量。

“我曾为何物”是百年荣宅开放后第三次展览的主题,这五个字不仅仅是玛丽·雪莱在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疑问,更是基金会对这个百年老宅的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时尚品牌的优势,将荣宅这样一个坐落于魔都市中心沉寂了几十年的老宅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上海这样一个文化艺术机构云集的地方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