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濯缨?濯足?

时间:2024-04-24

王勇华

“濯缨濯足”或者“水清濯缨,水浊濯足”这个成语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用的比较少了,但在古典文人的世界中却是非常重要的处世观念和人生哲学。当然,如果仔细回忆,幼时记诵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歌句或许还能回响于脑海。仔细翻查其出处,发现历史典籍中至少有两处构成其主要渊源,一是《孟子》,二是《楚辞》。细细分析其语境,发现其的确思想深刻,含义隽永;不应将其仅仅看作是个人的自我修养和处世哲学,其在出世方法论上的意义也不容小觑。

濯缨濯足,皆由自取

《孟子·离娄上·第八章》记载,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同“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在这段论述中,孺子所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是作为孔子主要论点“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皆自取之也”的引子和喻证素材。也就是说,如果沧浪河水清澈,就用来洗自己的帽缨;如果沧浪河水浑浊,就用来洗自己的脚,这都是个人自我选择的结果。孟子还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扩展其含义:无论个人荣辱,家庭成败,还是国家兴衰,也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孟子继续引用《尚书·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的话语,进一步强化了对自我选择和内因所决定的兴衰成败的道德评价。

总结来看,《孟子》中所说的“濯缨濯足”只不过是在记录自我选择和自我行为的类型而已,其目的在于指出的濯缨濯足“皆由自取”这一核心思想。即强调内因是决定事物演变的主要因素,一切荣辱得失和兴衰成败主要都是自我的能力、修养、素質、格局、境界等所决定的行为后果;任何事物的毁坏,主要还是来源于内部的变质和异化;如果结果不好,就只能怪自己,不得怨天尤人。

濯缨濯足,随时随势

《楚辞·渔父》记载,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在这段记录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一是屈原所主张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宁可为此而“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甚至“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绝不苟且于荒政乱世之间。一是渔父所代表的“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时,则“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时,则“哺其糟而歠其醨”,不做“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之行,坚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处世观。屈原没能说服渔父,渔父也没能说服屈原,两人各持己见,相别于江湖。后世之人,有因此而赞扬屈原性情高洁,风骨奇骏,而不羁縻于恶俗者,也有倾慕渔父豁达而权变者,甚至后者也不在少数。屈原思想多成为后世之人言辞上赞美、敬佩和渴望的对象,渔父思想则成为后世之人行为上的模仿和追随对象,这或许是因为人们普遍存在这样的基本倾向:当人们把生活交给现实时,总不免需要找到精神上的落脚之地。

总结来看,这段记录中的“濯缨濯足”思想较多体现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也就是“濯缨濯足,随时随势”:用水清濯缨比喻明世则仕,用水浊濯足比喻昏世则隐。例如《国语·越语下》记载:“夫圣人随时以行,是为守时。”韦昭注:“随时: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与此同时,这段记录中的“濯缨濯足”亦不乏释家和道家哲学中所倡导的随波逐流,不必过于执着,对世事和人生秉持乐观态度的处世思想,同样是“濯缨濯足,随时随势”。例如《易经》记载:“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王弼注:“得时,则天下随之矣。随之所施,唯在于时也;时异而不随,否之道也。”

既是人生观,也是方法论

《孟子》中所讲的濯缨濯足,关键在于强调“皆由自取”,意思是说内因是事物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个人荣辱,家庭成败,还是国家兴衰,都应从自身,从内在分析原因。《楚辞》中渔父所讲的濯缨濯足,关键在于强调要随时随势的权变;在任何条件下,尤其是“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情况下,都要秉持乐观态度,善于因势利导,知止知变。上述两个经典典故,多数情况下成为当代人用来培养个人情操和思维方式的素材,尤其为广大传统思维浓厚的知识分子所喜爱。因为这两则故事中蕴涵了深刻的人生智慧,对于塑造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但是,稍加推而广之就会发现,其实濯缨濯足既是人生观,更是处世方法论。对企业组织的经营来说,同样具有普世价值。

首先,企业的兴衰成败多数情况下“皆由自取”。仅就企业组织失败而言,《红楼梦》“查抄大观园”一章中贾探春一席话,道出组织体(封建大家族)衰败的内因: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细细盘算,企业组织体大败局主要原因中,战略误判或调整不及时、产权关系混乱不清、技术储备不足或更新滞后、营利模式不清晰、业务转型滞后或失败、过度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激励约束机制跟不上市场发展进度、员工和管理层内耗等,哪一项不是内因起主要作用?至于违反监管规定导致企业失败、国家或产业政策调整导致企业失败、沦为国家间竞争的牺牲品等所谓“外部因素”造成的失败,细细思量,又何尝没有自身缺乏对宏观大势的判断、缺乏对内控合规的重视、缺乏对国际国内经营环境的预判等内在因素呢?

其次,企业想保持基业长青则务必坚持“随时随势”的权变姿态。只有保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灵活姿态,才可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和商业环境中找到或保持自身的商业空间。例如,就我国个人通讯工具而言,从程控电话、BB机、大哥大、模拟电话、数字电话、智能手机的演变历程来看,谁能想到当代个人通讯工具发展演进如此迅速?就全国非标金融产品市场和大资管时代的金融服务而言,有些政策的存续空间可能也就半年时间,如果不能抓住机会,怎么获得良好发展?煤炭、钢铁、光伏、新能源、房地产等哪个行业能够经久不衰,不需要及时调整更新?当前社会消费究竟是在降级还是在升级?康养产业、新型城镇化、美好乡村建设的运作模式和盈利空间那个不是在调整与变革中才能呈现?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AI的具体盈利空间究竟在哪里?

总之,濯缨濯足,皆由自取;濯缨濯足,随时随势。人生道理如此,企业经营亦然。看不穿皮相,悟不透真知,树不成意念,建不起格局,行不到深处,就做不到洒脱和自由。“水清濯缨,水浊濯足”绝不是微言大义,而是大言大义,只不过可能大家比较生分,没有细细琢磨参研罢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