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幼儿绘画心理背景下探索幼儿绘画教学策略

时间:2024-06-03

陈楚

【摘要】研究者采取了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经历的幼儿绘画心理的三个阶段的实例为基础,分析了如何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采取相对应的绘画教学策略。得出了教师只有采取符合幼儿绘画心理特点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培养幼儿绘画能力,给予适时、适当的有效指导这一结论。

【关键词】幼儿;绘画心理特点;年龄阶段;教学策略

一、前言

研究者曾在少年宫的一个美术兴趣班中担任美术教师,这个机会使研究者可以接触到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幼儿园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观摩有经验老师的教学,研究者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发现以往只是一味的要求幼儿画好画像,反而忽视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情感需要,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心理特点,只有把握幼儿的绘画心理特点,才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有效指导。以下就是研究者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绘画案例的分析及策略。

二、幼儿绘画阶段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小班初期绘画活动:“小鱼吐泡泡”

年龄段:3-4岁

所处绘画阶段:涂鸦期

研究者以游戏的口吻请小朋友画“小鱼吐泡泡”,并在纸上画出一些彩色圆圈表示泡泡,有的幼儿拿着笔在纸上慢慢挪动,高兴地体验着横七竖八的线条,而有的幼儿在纸上随心所欲地涂抹全然没有圈样的泡泡,还有些幼儿学研究者的样子拿出许多彩色的笔,但却把笔帽都拿下来,笔和笔帽摊一桌子,摆弄起来。

分析:

1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目的性较弱,技能不完善.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大都在3-4岁左右,绘画的目的性不强,绘画技能不完善,尚处在涂鸦期,所谓涂鸦是幼儿的一种本能表现,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协调发展的产物,这一行为在小班幼年龄段出现的尤为密集。

2 小班幼儿小肌肉发展较弱,协调能力较差

案例中的幼儿,他们“高兴的体验着横七竖八的线条”主要是体验重复动作的节奏和快乐。不论涂鸦图画的出现是否有意,一旦出现,幼儿就会因此而感到骄傲。

案例二:中班想象画“我设计的未来飞机”

年龄段:4-5岁

所处绘画阶段:象征期

研究者组织了一次中班想象画活动,内容是“我设计的未来飞机”。研究者想要达到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幼儿能大胆的想象未来飞机的样子并能够进行细致的表现。二是幼儿乐于与他人分享作品感受创造的快乐。

分析:

1 中班幼儿逐渐产生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体现在绘画内容的喜好上

中班幼儿大约4-5岁,有了初步的手眼协调的能力,能将简单的图形与事物联系起来,绘画水平进入了象征期。教师在设计绘画活动时就要更加注意得到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了。

2 中班幼儿开始产生个人喜好,以个人兴趣为主。

案例中的两个幼儿行为的产生还源于对研究者布置的命题不感兴趣,兴趣就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3 中班幼儿常以无意想象为主,易受情绪影响

通过实践活动,研究者发现目标中设置的“细致表现未来飞机的样子”在此年龄段的幼儿是无法达到,也不太符合幼儿的特点。

案例三:大班绘画活动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流

年龄5-6岁

所处绘画阶段:图式期

绘画活动之后研究者让幼儿之间进行同伴作品的交流,全全(男生5岁半)拿着自己的画开心的走到小雨(女生6岁)的身边,问“你猜我画的是什么”,“是大鸟!”“不对”“是飞机”“不对再猜”小雨又说道:“那是飞船”,刚才还开心的全全听后立刻就不开心了,说了一句“又不对”就拿着画走了。

分析:

1 大班幼儿绘画目的性增强,具有一定逻辑性

5-6岁的大班幼儿,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技能的完善,绘画的目的性更加明确,绘画形象也日趋完整,绘画水平也进入了图式期

2 大班幼儿有意想象为主,注重物体的形象性

5、6岁的幼儿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已经有明显的发展。活动之前已经具有明确的主题,而且整个行动能够有秩序地按计划进行。

三、对幼儿绘画阶段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研究者发现只有采取符合幼儿绘画心理特点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的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就是研究者根据案例所分析出的各个阶段幼儿绘画的教学策略。

(一)涂鸦期幼儿绘画教学策略:

1尊重幼儿发展规律,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对于处于涂鸦期的小班幼儿,特别是杂乱线和单一线的发展水平阶段。作为老师要了解和尊重幼儿成长的规律,无须建议任何题材内容,只要让幼儿自由的绘画,但多多的鼓励显得尤为重要。

2 满足幼儿表达愿望,打下正式绘画基础

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涂鸦,并了解他们涂鸦内容,在绘画过程中可以允许幼儿边说边画,满足各种形式的表达愿望。

3提供幼儿适当材料,增加多样绘画形式

研究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教师为涂鸦期幼儿准备的绘画材料也很有讲究。不仅要让幼儿抓握方便,容易操作,使用流畅,而且还要满足他们对操作材料的需要。

(二)象征期幼儿绘画教学策略

1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绘画内容

研究者可以在活动内容的设置上要尽量的考虑到全体幼儿的兴趣以及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比如说以上的”飞机”可以换成“研究者设计的未来房子”。

2幼儿交流确立主题,教师采取个别指导

在想象画主题的确立上,教师可以在幼儿动手绘画之前通过谈话讨论鼓励幼儿自己确立,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大胆的画,此时幼儿的思维往往会更加的活跃。

3给予幼儿宽松环境,采取个性化手段保护

对于自尊心强的幼儿教师要格外的重视,不要忽视他们也不要过多的给予关注,要给他们宽松的创作环境,尊重他们的隐私。当这类幼儿遇到问题时,尽量要闭开集体进行个别交流,采取个性化的手段保护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图式期幼儿绘画教学策略

1增加绘画教学情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作为教师,不论是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还是进行自然景物,大师名画的欣赏活动,都要鼓励幼儿的想象和表达。比如看到远处一座座群山要鼓励幼儿“它们都象什么啊”同时还要增加增加一定的情节的比例,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和环境。

2采取适当评价方式,幼儿体会创新乐趣

作为老师要把握住活动后对幼儿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单纯的像或不像的评价标准,多给予给幼儿讲述自己作品的机会,转移幼儿对具体形象的关注。在孩子天真童趣的世界里,一团乱七八糟的线条可能是大风或乌云,月亮可能是红色的,太阳也可能是黑色的,只要孩子能给自己的作品一个解释,哪怕幼稚可笑也没什么,只要孩子能在绘画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这个活动就是成功的。

综上所述,幼儿的绘画心理特点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思维和想象,作为老师应该尊循幼儿从涂鸦期到象征期再到图式期的规律,教师只有把握幼儿的绘画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很好地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让幼儿通过绘画过程感到放松,使他们的情感和压力得到宣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观察,解读幼儿行为的水平,要把实践性,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原则在指导幼儿绘画活动中体现。

参考文献:

[1]潘庆戎 白丽辉主编《幼儿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版

[2]孔起英 主编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

[3]皮连生 主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3版

[4]刘金花 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2版

[5](美)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M].北京: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版

[6]牛艳丽《从幼儿绘画过程看幼儿的学习方式》[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9(5)

[7]孔起英 著《幼儿园美术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